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人工腔隙与自然腔隙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虎 何星颖 +2 位作者 孙彭龄 宋哲明 袁红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与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58例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45例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5、30、45、60和90 m in分别观测并记录... 目的探讨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与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58例人工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45例自然腔隙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5、30、45、60和90 m in分别观测并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充气后两组组内比较与充气前的BP、HR、PETCO2、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充气后30 m in各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气后45m in及其后时间点,BP、H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CO2、PaCO2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充气后机体内PETCO2、PaCO2的变化大,30 m in后处于相对稳定,但人工腔隙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腔隙 自然 二氧化碳 麻醉
下载PDF
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尤田 张新涛 +3 位作者 李九群 孙礼氓 江小成 张文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GMC)的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6月,收治30例GMC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4~39岁,平均24.4岁。28例有明确臀肌反复注射史。病程1~30年,平均14年。术中... 目的 探讨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GMC)的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6月,收治30例GMC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4~39岁,平均24.4岁。28例有明确臀肌反复注射史。病程1~30年,平均14年。术中以生理盐水为灌洗液,应用射频气化行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松解臀肌挛缩。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记录术中灌洗液出入量、静脉输液量,观察患者术中有无水中毒;并根据夏榕圻等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水中毒症状发生;双侧手术时间16~70 min,平均33.4 min。灌洗液入量2~23 L,平均6.3 L;灌洗液出量2~22 L,平均5.8 L;灌洗液吸收量0.1~1.2 L,平均0.5 L;静脉输液量350~1 300 mL,平均850 mL。患者术后即刻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时夏榕圻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获优27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臀部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治疗GMC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腔隙关节镜手术 臀肌挛缩症 血浆渗透压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腹膜前间隙与腹膜后间隙路径时二氧化碳吸收程度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筱 祁斐 +2 位作者 曹娟兆 王建刚 聂丽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与腹膜后间隙行二氧化碳(CO2)气腹时机体对 CO2 的吸收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E组)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R组)患者各30例,分别记录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与腹膜后间隙行二氧化碳(CO2)气腹时机体对 CO2 的吸收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E组)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R组)患者各30例,分别记录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和放气后10 min(T5)、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计算CO2排出量(VCO2);并于气腹前、气腹后1h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值(Lac)、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组内比较: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5时的PETCO2、T1~T4时的Ppeak以及T2~T5时的VCO2均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气指标中,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h的pH值和Lac明显下降(P<0.01),PaCO2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与E组相比,R组患者气腹后PETCO2、PaCO2、VCO2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各时间点的HR、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行CO2气腹的腔镜手术中,人工腔隙对CO2的吸收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缓慢升高,腹膜后间隙比腹膜前间隙对 CO2 的吸收更为显著,其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但应进一步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测和管理,寻求有效措施减少机体对 CO2 的吸收,减轻 CO2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腔隙 腹膜前间 腹膜后间 CO2气腹 CO2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