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霞 《黑龙江科学》 2013年第10期148-148,共1页
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立足于东北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种质优势和物种优势,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根据东北林区的基层造林工作经... 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立足于东北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种质优势和物种优势,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根据东北林区的基层造林工作经验,阐述了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优点以及造林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 造林技术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对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差异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指柔 滕金倩 +3 位作者 秦佳琪 梁泽丽 何江 覃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为了阐明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阔叶格木人工纯林及二者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碳氮比(... 为了阐明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阔叶格木人工纯林及二者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利用方差分析检验土壤C/N、C/P、N/P在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的差异特征,进而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究C/N、C/P、N/P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依土层而异。土壤C/N在各土层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土壤表层的C/P显著高于马尾松林(P<0.05),土壤N/P在格木林和混交林表层和底层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趋势依林分而异。马尾松林土壤C/N在土壤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P<0.05),而其C/P则是土壤中层显著高于表层和底层;马尾松林和混交林的土壤N/P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研究区样地林分土壤C/N、C/P与SOC显著正相关(P<0.05),而土壤N/P与TN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营建格木林及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对平衡土壤碳氮磷养分的效果优于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人工纯林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
3
作者 陈江华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快速恢复森林生态环境,还可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木材产品,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多重功能和高经济效益的生态体系。这种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森林经营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的森... 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快速恢复森林生态环境,还可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木材产品,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多重功能和高经济效益的生态体系。这种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森林经营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管理提供了重要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 木材产品 人工混交林 生态体系 森林经营模式 土壤肥力 快速恢复 多重功能
下载PDF
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郭金堂 姜鹏 +1 位作者 郭凯 谷建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48,共4页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对标准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单株华北落叶...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对标准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单株华北落叶松单株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2.50~527.20kg;Logistic方程是华北落叶松生物量主要的最优模型;华北落叶松总生物量为39 478.90kg/hm2,碳储量为20 252.68kg/hm2,各器官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57.89%(树干)、16.88%(树枝)、7.66%(树叶)、17.56%(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兵 崔相慧 +3 位作者 白秀兰 夏良放 李江南 陈仲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 (5 1 8mm)出现在 5月份 ,最小值 (33 2mm)出现在 3月份 ,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 (2 )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 ,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 ,可用指数式y =0 .12 6 6e0 .0 50 2x表示。 (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大岗山 森林水文学 集水区 土壤水分 径流 人工混交林 常绿叶林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择伐后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巫志龙 周新年 +3 位作者 郑丽凤 高山 罗积长 陈诚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8-321,共4页
对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人工林择伐前后林地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择伐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元素的含量与择伐前相比均略有降低。凋落物各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分别下降0.05%、0.05%、0.33%... 对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人工林择伐前后林地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择伐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元素的含量与择伐前相比均略有降低。凋落物各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分别下降0.05%、0.05%、0.33%、0.20%和0.03%,但凋落物养分总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和速效K分别下降1.9 g.kg-1、0.24 g.kg-1、4.42 mg.kg-1、0.029 g.kg-1、0.67 mg.kg-1、1.21 g.kg-1和28.64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择伐 凋落物 土壤 养分含量
下载PDF
落叶松林型对其针叶内几种防御蛋白活力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姜虹 严善春 +3 位作者 薛羿 姜礅 李国江 孟昭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为明确落叶松林型对其化学防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长白落叶松纯林及长白落叶松-水曲柳4∶4、2∶10带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下落叶松针叶内几种防御蛋白活力及次生代谢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0年生(HJ3... [目的]为明确落叶松林型对其化学防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长白落叶松纯林及长白落叶松-水曲柳4∶4、2∶10带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下落叶松针叶内几种防御蛋白活力及次生代谢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0年生(HJ30(4∶4))和20年生(HJ20(4∶4))落叶松与水曲柳4∶4带状混交林中,落叶松针叶内几种防御蛋白活力和次生代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在HJ20(4∶4)中,落叶松针叶中PPO、PAL、TI活力及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最高,且PPO、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20年生(HJ20(2∶10))落叶松与水曲柳2∶10带状混交林(P<0.05);在HJ20(2∶10)中,落叶松针叶内CI活性显著高于HJ20(4∶4)(P<0.05),单宁含量也高于HJ20(4∶4),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试验发现,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带状混交林成林显著增强落叶松针叶内防御蛋白活力、增加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长白落叶松自身抗虫性;且HJ20(4∶4)对落叶松的诱导防御能力强于HJ20(2∶10),HJ20(4∶4)混交方式比HJ20(2∶10)更适用于混交林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混交林 防御蛋白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幼苗混交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楷 任英杰 +2 位作者 乌恩泰 孟昭军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为试验地,选取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树苗,按照长白落叶松纯林、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 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为试验地,选取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树苗,按照长白落叶松纯林、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状混交的混交比例盆栽培养,设置3个苗区,盆栽苗的株行距为50 cm×50 cm,每个苗区设置14行×15株;供试树苗于2020年5月份种植,混交生长1 a后,于2021年5月初,分别统计长白落叶松纯林苗区和2个混交苗区内落叶松的总株数及发生虫害的长白落叶松株数,计算落叶松球蚜的株发生率;采用棋盘式5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统计标准枝上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伪干母)的数量,计算虫口密度;分析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Adelges laricis laricis)的防御效果及其对害虫发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落叶松纯林相比,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林、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株发生率减小,差异不显著,但单位虫口密度显著降低(P<0.05);2种混交林间,株发生率及虫口密度均不显著。纯林内,被害植株上部的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虫口密度大,显著高于中、下部(P<0.05),但中、下部间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2种混交林内,植株上、中、下部虫口密度均无明显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带状混交,降低了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虫口密度,减轻其危害;且改变了其在混交林内植株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混交林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 虫口密度
下载PDF
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与毛竹人工林土壤性质差异 被引量:9
9
作者 祁雪连 葛晓敏 +5 位作者 钱壮壮 张康 郑旭 钱琦 丁晖 唐罗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99-1606,共8页
为探究武夷山高海拔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选择相邻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人工林(50年前由天然针阔混交林... 为探究武夷山高海拔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选择相邻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人工林(50年前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而来)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种林分的表层土壤(0—10 cm)和亚表层土壤(10—20 cm),分析了土壤碳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全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林后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pH、电导率、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全钾含量显著提高(P<0.05);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亚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氮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含量虽然显著上升(P<0.05),但硝态氮含量占无机氮总量的比例极小;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7.4%和19.2%(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显著(P>0.05)。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酸化、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碳氮磷等元素含量减少,土壤肥力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性状 天然林 人工 混交林 毛竹林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耀先 卢正茂 +7 位作者 吴振铎 宋德利 于成琦 黄英华 张成福 亓国伟 姜胜波 孙浩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综合效益 培育 生态系统 林种结构
下载PDF
现有落叶松人工林的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允鹏 曾庆福 王国增 《林业科技情报》 2005年第3期11-12,共2页
通过对现有落叶松人工纯林及混交林之间主要差异性的分析表明:落叶松混交林无论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分的稳定性,林分生长量以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比落叶松纯林好,因此,在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时,要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大... 通过对现有落叶松人工纯林及混交林之间主要差异性的分析表明:落叶松混交林无论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分的稳定性,林分生长量以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比落叶松纯林好,因此,在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时,要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大力培养针阔叶混交林,实现人工林天然化,恢复和建立一个森林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 评价 落叶松人工 混交林 林分生长量 人工纯林 土壤生态环境 树种结构 径级结构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模式
12
作者 兰景斌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1期75-75,共1页
人工针阔混交林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设计方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结合林业科技,按不同树种、不同方式进行混交,达到完善林种结构,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应将创新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模式作为当下林业工作的重点,以便... 人工针阔混交林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设计方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结合林业科技,按不同树种、不同方式进行混交,达到完善林种结构,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应将创新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模式作为当下林业工作的重点,以便取得各种实际绩效。本文说明了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条件,阐述了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技术,确定了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模式,希望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相关工作提供实际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种间关系 培育条件 培育技术 培育模式
下载PDF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施妍 陈芳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其中不同林分的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指数相关,凋落物年分解系数(K)也表现为针阔混交林(0.555 6)>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445 0)>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366 2)。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高的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一定影响。C元素、K元素表现为直接释放模式,而研究中C/N比和C/P比相对较高,使N元素和P元素均表现为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各养分元素的残留率总体呈现出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的格局。[结论]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差异较大。凋落物年分解系数表现为针阔混交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 日本落叶松 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冀北山地针阔混交林优势种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树梓 尹建庭 +4 位作者 任启文 张树彬 王鑫 李联地 毕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目的】评估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不同生态过程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为理解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 【目的】评估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不同生态过程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为理解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建立1块2.4 hm2(80 m×3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将群落优势种华北落叶松的胸径(DBH)以3 cm为间距划分为9个径级,利用个体种-面积关系函数(ISARs)结合异质泊松零模型,探讨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样地共记录到DBH≥1 cm的木本植物4275株,隶属17科26属35种。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个体(共550株)整体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Ⅴ径级(19~22 cm)个体数最多(92株)。在30 m尺度范围内,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ISARs值均表现为随尺度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Ⅳ(16~19 cm)和Ⅸ径级(≥31 cm)华北落叶松分别表现为在所有尺度上最高的ISARs值和最低的ISARs值。Ⅲ(13~16 cm)、Ⅶ(25~28 cm)和Ⅷ(28~31 cm)径级华北落叶松在所有尺度上与邻体物种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均表现为中性;其余6个径级华北落叶松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均发生在较小尺度(≤11 m),有5个径级(Ⅰ级:<10 cm;Ⅱ级:10~13 cm;Ⅳ;Ⅴ;Ⅵ级22~25 cm)的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仅有Ⅸ(≥31 cm)径级华北落叶松在2~4 m尺度上表现出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抑制作用,随尺度增加均转变为中性作用。【结论】尺度依赖效应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虽然中性过程在多个尺度上主导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但是较小尺度上的促进作用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华北落叶松的Ⅳ和Ⅸ径级阶段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维持较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华北落叶松 径级 物种多样性格局 个体种-面积关系 中性过程 物种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栽针保阔”与红松人工更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进祥 姜冠一 付鹏 《林业勘查设计》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 50年代初伊春林区,按传统方式营造的红松人工纯林,60年代后半期逐渐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分权率高的问题。为此,从60年代未期便模拟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一阔叶红松林的演替模式,采取“栽针保阔”的造林方式,即在郁闭度0.5—0.8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冠下进行红松人工更新,大面积地开展恢复红松资源的育林工作。十几年的观测表明,“栽针保阔”不失为解决红松人工更新的有效方法。“栽针保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红松林 人工更新 林冠下造林 伊春林区 红松纯林 人工纯林 目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 60年代
下载PDF
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浅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刚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2期317-317,316,共2页
通过对比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分析,总结出营造针阔混交林优于针、阔叶纯林的结论。
关键词 人工 混交林 生态优势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阔叶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丽萍 丁万胜 孙伟平 《黑龙江林业》 2000年第1期13-13,共1页
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地处长白山山脉、张广才岭西麓。气候温和湿润,适宜阔叶树生长。森林类型分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及杨桦林三大类。发挥优势,加大阔叶树培育力度,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增加阔叶树面积是一项省钱、省力。
关键词 叶树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森林类型 混交林 混交林 生长 培育 省钱 增加 处长
全文增补中
杉木与木荷纯林及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杰 《福建林业》 2023年第5期31-34,共4页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木荷纯林及不同比例混交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参试林分中杉木和木荷树高生长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在4杉6荷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木荷纯林及不同比例混交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参试林分中杉木和木荷树高生长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在4杉6荷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4 cm、0.05632 m^(3),木荷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3.4 cm、0.06626 m^(3),均明显优于纯林;4杉6荷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6杉4荷、杉木纯林、木荷纯林提高18.5%、35.8%、56.4%;6杉4荷林分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分别提高4.6%和32.0%。混交林中,木荷生长优于杉木,4杉6荷中木荷的平均胸径比杉木增加1.0 cm;6杉4荷中木荷的平均胸径比杉木增加0.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木荷 混交林 人工 混交比例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19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4 位作者 刘庆 吴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5,50,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叶林 植物群落 群落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混交林 间伐抚育 人工云杉林
下载PDF
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4 位作者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方万春 王秀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混交林 择伐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