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李岩岩 杜桂英 +2 位作者 樊一筠 刘冬雨 程艳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2020-01-01-2022-06-30行PTA治疗的208例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2020-01-01-2022-06-30行PTA治疗的208例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根据AVF狭窄患者PTA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血液透析AVF狭窄经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ndex对模型内部验证。结果208例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AVF再狭窄66例(31.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χ^(2)=67.848,P<0.001)、合并低镁血症(χ^(2)=44.044,P<0.001)、钙磷乘积(t=16.049,P<0.001)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2DM(OR=6.944,95%CI为1.591~30.305,P=0.010)、合并低镁血症(OR=5.889,95%CI为1.179~29.529,P=0.031)、钙磷乘积高(OR=3.366,95%CI为2.232~5.075,P<0.001)是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C-index对上述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index=0.890),列线图的精确度和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血液透析AVF狭窄患者PT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合并T2DM、合并低镁血症、钙磷乘积高,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血液透析AVF狭窄PTA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列线图
原文传递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闭塞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丁玲华 吴军 +3 位作者 王天义 谢明媚 吴腾南 严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溶栓治疗)和手术组(n=38,采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内瘘开通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段内径与血流量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72 h,手术组患者内瘘开通率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再次造瘘率为15.79%(6/38),低于溶栓组患者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手术组患者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5/38),与溶栓组患者的28.13%(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合并血管狭窄可提高内瘘再通率,降低再次造瘘率,有效扩张狭窄血管内径,提高狭窄血管血流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置管溶栓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疗效初步探索
6
作者 黄益彪 吴俊男 陆明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CBA)在真实世界中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BA治疗并随访≥6月的患者81例,统计其基线...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CBA)在真实世界中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BA治疗并随访≥6月的患者81例,统计其基线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初级通畅时间。结果:PCBA技术成功率98.8%,临床成功率98.8%。未出现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靶病变长度2.5(1.15,4.15)cm,扩张后靶病变内径明显改善(4.35±0.82 mm vs 1.65±0.51 mm);靶病变最大内膜厚度明显缩小(0.72±0.19 mm vs 1.73±0.51 mm);肱动脉流量明显增加[813(644,959)mL/min vs 362(267,513)mL/min]。靶病变3月、6月、12月、24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1%、83.9%、52.8%、36.7%。自体瘘瘘体静脉靶病变及支架内靶病变3月、6月、12月、24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9.7%、84.5%、59.5%、42.2%及92.9%、85.7%、56.9%、38.4%。结论:PCBA可扩张内瘘狭窄部位内径,明显改善内瘘流量,对支架内狭窄的治疗疗效同样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紫杉醇涂层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时间
下载PDF
血透患者小直径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疗效
7
作者 苏朝江 刘佳丽 +4 位作者 姜燕 许厅 刘俪婷 陈彦 刘宗旸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小直径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行动静脉内瘘(AVF)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肾脏内科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并且前臂小动脉...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小直径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行动静脉内瘘(AVF)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肾脏内科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并且前臂小动脉(桡动脉或尺动脉)直径<1.5 mm的108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其中,76例患者在PTA后行AVF成形术(PTA+AVF组),32例患者作为对照行AVF成形术(AVF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PTA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AVF成形术后的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直径和血流指标,以及内瘘成熟情况的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A+AVF组患者PTA术后的即刻桡/尺动脉直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高于PTA术前(t=-10.644,P<0.01;t=-6.386,P<0.001);PTA术后1 d的桡/尺动脉直径及PSV亦高于PTA术前(t=-10.645,P<0.01;t=-6.388,P<0.001);而PTA术后即刻与术后1 d的桡/尺动脉直径及PSV之间无明显差异(t=-0.129,P=0.897;t=0.571,P=0.569)。AVF成形术后4周、8周、12周,PTA+AVF组患者的肱动脉血流量、头/贵要静脉直径、桡/尺动脉直径均大于AVF组(P<0.05)。AVF成形术后4周、8周、12周,PTA+AVF组患者的内瘘成熟率分别为22.97%(17/74例)、81.08%(60/74例)、93.24%(69/74例),而AVF组患者的内瘘成熟率则分别为6.25%(2/32例),33.33%(9/27例),42.31%(11/26例),PTA+AVF组的内瘘成熟率均高于AVF组(χ2=4.247,P<0.05;χ2=20.836,P<0.001;χ2=31.198,P<0.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小直径动脉PTA术后行AVF成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AVF成熟率,该方式可以成为有效利用患者前臂小直径动脉资源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小直径动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内瘘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廖永根 朱榕城 +2 位作者 魏立新 熊云峰 陈思慧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治疗方式分组,分为重建术组(经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n=22)和PTA组(经PTA治疗,n=60)。比较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内瘘通畅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超声指标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且PTA组明显优于重建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重建术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P<0.05)。术后,PTA组内瘘通畅率略低于重建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与内瘘切除重建术近期治疗效果相近,但PTA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 疗效 生活质量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疗效观察
9
作者 彩霞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满意度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峰值流速、血管狭窄内径、透析肢动脉血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内瘘血管狭窄改善数量和内瘘总通畅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研究
10
作者 杨克 罗来月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83例血液透析合并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PTA术,n=4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83例血液透析合并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PTA术,n=41)和对照组(DSA下PTA术,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06±10.44)min、(10.13±2.54)h],均短于对照组的[(72.35±15.36)min、(11.76±2.78)h],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5.37%、75.61%,均高于对照组的66.67%、54.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狭窄复发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具有辐射少、花费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 疗效
下载PDF
1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1
作者 桂小珊 李庆超 于丽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177-1181,共5页
一例血液透析患者上肢自体血管资源耗尽后,为维持血液透析,建立下肢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为临床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军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PTA治疗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肱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 经皮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超声诊断仪在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任凤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45-0048,共4页
观察超声诊断仪在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血管通畅性的评估和血管并发症检测的临床价值。人工动静脉造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途径,超声诊断技术能够无创且实时地评估造瘘血管的功能状态,以便及... 观察超声诊断仪在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血管通畅性的评估和血管并发症检测的临床价值。人工动静脉造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途径,超声诊断技术能够无创且实时地评估造瘘血管的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从而提高透析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人工动静脉造瘘术后接受超声诊断仪评估血管状况,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临床检查。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血管通畅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评估。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血流速度、内径和血管壁厚度等参数,同时记录各类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狭窄等)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7.8%、93.3%和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86.7%和8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9%,狭窄发生率为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和15.6%(P<0.05)。超声检测的血流速度、内径和血管壁厚度等参数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诊断仪在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造瘘血管评估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造瘘血管的通畅率,降低血栓和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透析治疗的质量。该技术操作简便、无创性强,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超声诊断 人工动静脉 血管通畅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欢 郑启刚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Ⅱ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 分析不同引导方式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瘘Ⅱ型狭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Ⅱ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PTA,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手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是一种高效、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血管内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静脉Ⅱ型狭窄 肱动脉血流量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
15
作者 董艳 缪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染组(n=17)和对照组(n=1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会发生一定比例的移植物感染,年龄、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与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有关,应做好预防并及时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移植物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单中心36例病人通畅率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 刘莉华 +2 位作者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年通畅组的年龄低于非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人AVG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年龄越大,术后通畅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下载PDF
血管钙化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干预动静脉瘘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
17
作者 何杭 刘旻 +1 位作者 王笑薇 余康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0-54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对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UG-PTA)干预动静脉瘘(AVF)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自体或人工AVF狭窄而接受UG-PTA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根据超声所示有无AVF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n=21...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对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UG-PTA)干预动静脉瘘(AVF)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自体或人工AVF狭窄而接受UG-PTA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根据超声所示有无AVF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n=21)及非钙化组(n=27);记录UG-PTA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及UG-PTA相关不良事件。分别于UG-PTA后3、6、9、12、24及36个月以超声评价AVF通畅情况,计算初级及次级通畅率,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对48例均于UG-PTA后成功实施3次以上有效HD,UG-PTA技术及临床治疗成功率均为100%(48/48);未见严重不良事件。钙化组UG-PTA后3、6、9、12、24及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5.89%、37.95%、37.95%、27.10%、14.46%及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5.24%、95.24%、95.24%、89.95%、83.03%及83.03%;非钙化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2.31%、73.08%、57.69%、53.85%、36.15%及36.15%,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5.24%及95.24%;钙化组初级通畅率低于非钙化组(P<0.05),而组间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UG-PTA干预AVF狭窄后,局部血管钙化为其初级通畅率的危险因素,但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钙质沉着症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珂慧 严森辉 +11 位作者 党喜龙 何荃 王萌 刘华 薛瑾虹 魏萌 孙凌霜 陈蕾 刘雯雁 李大庆 蒋红利 王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下动静脉内瘘PTA治疗AVF成熟不良的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和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下动静脉内瘘PTA治疗AVF成熟不良的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和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AVF的初级和次级通畅率。结果:408例患者共行722例次PTA,其中AVF成熟不良患者87例。PTA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8.9%和93.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AVF中位初次穿刺时间为13(4~21)d。6月、12月和24月AVF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0%、65%和4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8%和87%。结论:超声下PTA的手术成功率和通畅率均较高,是治疗AVF成熟不良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血透患者 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分析 长期血管通路 AVF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玉莉 莫永灿 +2 位作者 吕欢艳 王金宝 刘伟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AVF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PTA联合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单纯行PTA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AVF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PTA联合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单纯行PT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量水平及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6、9、12个月,研究组AVF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4%、18.8%、31.3%,低于观察组的31.3%、43.8%、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量(435.69±23.24)ml/min、内瘘口内径(3.69±0.44)mm、内瘘口峰值流速(250.48±25.05)cm/s均优于观察组的(401.46±24.18)ml/min、(3.46±0.18)mm、(265.51±30.0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9、12个月的AVF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喜辽妥外敷改善内瘘血流量、改善内瘘功能、降低血栓发生率,延缓内瘘血管的硬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使透析患者透析更充分,对自体AVF有很好的维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