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人工通气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姝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1期223-223,共1页
目的探讨无创人工通气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90例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人工通气,观察组采用无创人工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 目的探讨无创人工通气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90例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人工通气,观察组采用无创人工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 H值等指标,比较人工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通气方式均能显著改善呼吸功能,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创人工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降低,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创人工通气用于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可取得与有创人工通气相似的效果,并能缩短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喉阻塞 无创人工通气 有创人工通气
下载PDF
一种新的非人工通气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清安 何国祥 +2 位作者 刘建平 苗莉 景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在非人工通气的情况下建立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15只健康中国家兔非人工通气,经胸骨正中切口剪开胸骨和心包。其中10只于左室主支起点与心尖连线的中点位置结扎左冠脉左室支,作为冠脉结扎组;另5只开胸后假结扎冠脉作为假结扎... 目的在非人工通气的情况下建立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15只健康中国家兔非人工通气,经胸骨正中切口剪开胸骨和心包。其中10只于左室主支起点与心尖连线的中点位置结扎左冠脉左室支,作为冠脉结扎组;另5只开胸后假结扎冠脉作为假结扎组。4周后处死,观测其心电图和心脏组织学特征、去甲肾上腺素激发实验分析心功能。结果与冠脉假结扎组比较,冠脉结扎组其ECG和组织学特征均表现为心肌梗死;评定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dp/dtmax和t-dp/dtmax,冠脉结扎组降低和缩短;评定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于冠脉结扎组LVEDP升高,而-dp/dtmax降低。结论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可以通过非人工通气、有效、简便和实用的方法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疾病模型 心肌梗死 人工通气
下载PDF
非人工通气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峰 张静 +4 位作者 韩克 刘昱 王亭忠 倪雅娟 马爱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以较小的创伤且简单、快速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麻醉后,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钝性分离肋间肌,暴露心脏,迅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术... 目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以较小的创伤且简单、快速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麻醉后,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钝性分离肋间肌,暴露心脏,迅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1、3 d,1、2周的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开胸,观察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LAD供血区出现明显发白的梗死区即为模型建立成功;同时取8只模型的心脏标本行组织病理学HE染色以证实模型建立。结果 25只大鼠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存活率为83.33%。心电图监测显示LAD结扎后出现R波峰减低,随即出现ST段抬高和ST-T融合,30 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术后2周开胸,可见缺血区心肌颜色发白,室壁运动减弱。HE染色可见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消失,代之大量纤维和胶原组织增生,梗死周边区残存心肌排列紊乱、肌丝断裂,间质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方法可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快速、简单、有效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通气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水洞超空泡人工通气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淼 罗凯 +1 位作者 胡峰 秦侃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51-2153,共3页
在水下航行体人工通气超空泡技术研究中,为了形成精确可控的超空泡形态和模拟航行体的尾部喷流,需要精确控制多路气体流量;从水洞实验实际需要出发,搭建人工通气流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建立系统的机理模型,完成系统控制算法的综合,并基于... 在水下航行体人工通气超空泡技术研究中,为了形成精确可控的超空泡形态和模拟航行体的尾部喷流,需要精确控制多路气体流量;从水洞实验实际需要出发,搭建人工通气流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建立系统的机理模型,完成系统控制算法的综合,并基于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对系统测控软件进行模块化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对通气流量的精确控制,且动态过程中系统响应平稳,控制品质良好;系统为水下航行体超空泡形成机理及空泡形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体 超空泡 人工通气 调节阀
下载PDF
非人工通气下建立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峰 张静 +2 位作者 王亭忠 倪雅娟 马爱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8469-8472,共4页
背景:小动物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术较多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剪断胸骨或肋骨而开胸造模,其损伤大、操作复杂、且影响模型存活率。目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以较小创伤,简单快速建立正常及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方法:... 背景:小动物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术较多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剪断胸骨或肋骨而开胸造模,其损伤大、操作复杂、且影响模型存活率。目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以较小创伤,简单快速建立正常及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2组:心肌梗死移植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分5点迅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移植组于左心室前壁心外膜下进行注射,方法及注射量同心肌梗死移植组。移植后4d,取大鼠心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与分布,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心肌梗死移植组模型存活率为80%,正常移植组存活率为93%。移植后4d,移植区可见大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带状分布,排列方向与心肌纤维一致,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和肌球蛋白重链MYH。结果提示: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快速、简单、有效地建立了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通气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不同人工通气法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阮红 何涛 +1 位作者 秦超 胡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过程中不同人工通气方法的通气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6只大鼠在开胸手术中分别使用的4种人工通气方法(套头法、套口套鼻法、经颈气管插管法、经口气管插管法)的通气效果,比较通气建立时间及通气不足... 目的:探讨在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过程中不同人工通气方法的通气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6只大鼠在开胸手术中分别使用的4种人工通气方法(套头法、套口套鼻法、经颈气管插管法、经口气管插管法)的通气效果,比较通气建立时间及通气不足发生率。结果:套口套鼻法与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时间与通气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结论:套口套鼻法与经口气管插管法用时较短、并发症少,套头法及经颈气管插管法的缺陷较多,尚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人工通气 大鼠
下载PDF
长期人工通气的COPD患者成功脱机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黎毅敏 何国清 +1 位作者 陈荣昌 钟南山 《广州医药》 1997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了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长时间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67.1±7.2岁),接受长时间(13.4±5.2天)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COPD患者的临床... 为了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长时间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67.1±7.2岁),接受长时间(13.4±5.2天)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影响长时间接受人工通气的COPD患者脱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单指标判定脱机时机及预后欠准确。传统的脱机床边肺功能指标对COPD患者过于严格,应用VC/TV>1.5,Pimax<-18cmH2O判断患者排痰能力有一定帮助,f/TV作为呼吸贮备力的简易指标,在我国目前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 肺疾病 人工通气 脱机指标
下载PDF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工通气12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毅敏 刘晓青 +3 位作者 何为群 陈思蓓 徐远达 陈荣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 分析施行人工通气的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 ,为重症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1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治疗 ,其中 9例经规范的无创通气... 目的 分析施行人工通气的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 ,为重症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12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治疗 ,其中 9例经规范的无创通气治疗 ( 3~ 66h)失败后改用有创通气 ;全部患者均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其中 6例剂量为 5 0 0mg/d ,其余为 2 40~ 3 2 0mg/d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经验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结果 12例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 ( 10 7± 5 4)d ,通气前均有低氧血症 ,通气后氧合指数 (OI)上升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8例患者成功撤机 ,4例死亡。结论 及时进行有创人工通气可提高重症SAR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起病时即出现肺部浸润并急剧进展、嗜中性白细胞分类增高及早期出现血痰者 ,提示病情严重 ,应严密监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工通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无创人工通气的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程序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荣昌 罗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40-1141,共2页
无创人工通气(NI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人工通气方法,包括通过鼻(面)罩、鼻枕或接口器等连接患者的无创气道内正压通气(NIPPV)和胸外负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NI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及其相应的并发症;在慢性呼吸衰竭中,... 无创人工通气(NI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人工通气方法,包括通过鼻(面)罩、鼻枕或接口器等连接患者的无创气道内正压通气(NIPPV)和胸外负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NI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及其相应的并发症;在慢性呼吸衰竭中,NIV可减少呼吸机的依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NIV的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程序进行阐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人工通气 原理 设备 应用程序
下载PDF
人工通气在支气管镜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琼 李德亮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7期52-52,共1页
目的 探讨循环紧闭人工通气在支气管镜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Fubius,D ger麻醉机连接支气管镜侧孔 ,遇有屏气SPO2 下降时立即给予行正压通气。结果 术中HR在正常范围 ,ECG为窦性心律 ,SPO2 在 85 %~ 1 0 0 %。结... 目的 探讨循环紧闭人工通气在支气管镜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Fubius,D ger麻醉机连接支气管镜侧孔 ,遇有屏气SPO2 下降时立即给予行正压通气。结果 术中HR在正常范围 ,ECG为窦性心律 ,SPO2 在 85 %~ 1 0 0 %。结论 该通气方法能保证即时供氧不影响手术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异物取出术 人工通气 支气管镜检 呼吸管理 儿童 麻醉方法 通气
下载PDF
丙泊酚用于精神病患者人工通气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阳顺 梁庆 +2 位作者 杨航 郑艳辉 吴向红 《中国医药》 2009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精神病患者人工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4例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精神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2例,对照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10—20mg;丙...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精神病患者人工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4例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精神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22例,对照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10—20mg;丙泊酚组:丙泊酚静脉注射泵持续输注0.5~2.0mg/(kg·h),比较治疗0.5、1h后,2组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峰值气道压力(Pmax)、平台压(Ppalt)以及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和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组的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在治疗后PaCO2显著降低,pH值在治疗后0.5h回到正常范围内,恢复较迅速(P〈0.05或P〈0.01);治疗后0.5h的PaO2、PaO2/FiO2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丙泊酚组在治疗后的Pmax、Ppalt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EF、FEV1/FVC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进行镇静在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氧合功能,减少精神病患者的人机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丙泊酚 人工通气 呼吸衰竭 肺功能
下载PDF
ARDS对人工通气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佑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01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人工通气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三种人工通气方法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早期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涛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285-287,共3页
为了探讨球囊-面罩、喉罩和气管插管三种通气方式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早期中的应用效果,将105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实施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面罩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5例,并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球囊-面罩组和... 为了探讨球囊-面罩、喉罩和气管插管三种通气方式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早期中的应用效果,将105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实施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面罩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5例,并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球囊-面罩组和喉罩组置入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成功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血氧饱和度(Sp O2)和自主循环恢复率较气管插管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球囊-面罩、喉罩两种通气方法在心肺复苏早期重建人工气道中具有置入快捷方便等优点,均是心脏骤停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时建立人工通气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人工通气
下载PDF
无创人工通气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馥嘉 翁妙航 曾秋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人工通气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插管人工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人工通气,同时行... 目的探讨无创人工通气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在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插管人工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人工通气,同时行病因治疗。观察通气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F)、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桡动脉);比较两组患者人工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方式人工通气后,呼吸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前、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人工通气时间[对照组(12.6±4.9)h vs观察组(8.4±3.5)h],住院时间[对照组(6.6±2.3)d vs观察组(5.7±2.1)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20.0%vs观察组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三度喉阻塞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人工通气可得与有创人工通气相似的疗效,但可缩短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人工通气 喉阻塞性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气道护理对新生儿人工通气有效实施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志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2-34,共3页
随着人工呼吸器的普遍应用及抢救技术的改进,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活率有所提高,除了掌握气管插管的恰当时机及熟练地使用人工呼吸机外,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对本院新生儿实行气管插管... 随着人工呼吸器的普遍应用及抢救技术的改进,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活率有所提高,除了掌握气管插管的恰当时机及熟练地使用人工呼吸机外,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对本院新生儿实行气管插管术的7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并对正确掌握气道护理在保证人工通气的有效实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护理 新生儿 人工通气
下载PDF
无创性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荣昌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无创性人工通气 临床应用 有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人工呼吸机 气道分泌物 常用方法 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超细型纤维支气管与人工通气在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附30例分析)
17
作者 陈斌 司徒鹏 彭少娴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876-878,共3页
目的 :研究婴幼儿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 4年来 30例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患者诊断和治疗 ,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采用病例组在 6月至 5岁 ,男性与女性比例为 2 .3:1,植物性异物 2 4例 (80 % ) ,化学性异物 3... 目的 :研究婴幼儿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 4年来 30例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患者诊断和治疗 ,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采用病例组在 6月至 5岁 ,男性与女性比例为 2 .3:1,植物性异物 2 4例 (80 % ) ,化学性异物 3例 (10 % ) ,动物性异物 10 %。均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下进行纤支镜检查治疗 ,成功率 10 0 % ,无出现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重大并发症。结论 :5岁以下尤其在 3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道异物采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下的纤支镜检查治疗 ,能保证时使供氧 ,在良好的呼吸状态下进行手术 ,缩短纤支镜检查治疗时间 ,避免因反复进出声门所造成的声门水肿、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重大并发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超细型纤维镜 人工通气 异物
下载PDF
无创性人工通气使用“鱼嘴型”及“单向圆盘型”呼气阀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18
作者 李章生 李世闻 +1 位作者 孙建新 尹梅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6-44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性人工通气 “鱼嘴型”呼气阀 “单向圆盘型”呼气阀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无创性人工通气及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宝珍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通气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比较。同时还对经鼻、面罩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病人的护理及仪器装置的清洁消毒提出了综合性处...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通气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比较。同时还对经鼻、面罩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病人的护理及仪器装置的清洁消毒提出了综合性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通气 通气 护理 无创性
下载PDF
无创性人工通气的发展和展望
20
作者 张永昶 钟南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3年第5期13-14,共2页
人工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呼衰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这样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引起慢性呼衰疾病抢救的成功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长期依赖呼... 人工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呼衰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人工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这样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引起慢性呼衰疾病抢救的成功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长期依赖呼吸机的患者亦越来越多,尤其是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慢阻肺患者。因此,如何既能让呼吸肌休息以改善通气,治疗呼衰,又要让病人能接受,是临床医生一直探讨的问题。近20多年来已致力于发展无创性人工通气的方法和仪器,并从医院内长期人工通气向家庭间歇无创性人工通气发展。无创性人工通气就是通过体外压力的变化或用鼻、面罩来进行人工通气,从而部份或全部达到有创性人工通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通气 无创性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