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核配合物作为人工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羿 向清祥 +2 位作者 游劲松 余孝其 谢如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5-610,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双核配合物作为人工酶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双核配合物 人工酶 磷酸酯 催化水解 天然核酸 氨肽 模拟
下载PDF
环番作为人工受体和人工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鄢家明 周成合 谢如刚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77-589,共13页
本文综述了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环番作为人工受体包结有机分子的行为,重点综述了功能化环番作为人工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番 包合作用 人工受体 人工酶
下载PDF
咪唑Weng双雌甾人工酶的设计合成
3
作者 谢如刚 刘志昌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A10期729-729,共1页
关键词 咪唑Weng双雌甾 人工酶 双雌甾 合成 设计
下载PDF
基于非天然结构组件的人工酶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飞燕 于洋 李春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6期685-696,共12页
人工酶是由人类设计得到的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催化剂。人工酶设计可能成为天然酶研究的补充,揭示天然酶的催化机理,实现天然酶尚未实现的作用。酶由20种天然氨基酸残基以及有限种类的辅因子组成,限制了蛋白质可实现的结构、反应性和... 人工酶是由人类设计得到的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催化剂。人工酶设计可能成为天然酶研究的补充,揭示天然酶的催化机理,实现天然酶尚未实现的作用。酶由20种天然氨基酸残基以及有限种类的辅因子组成,限制了蛋白质可实现的结构、反应性和功能空间。通过在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结构组件,包括非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辅因子,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催化活性或全新反应性的人工酶。本文总结了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辅因子构建人工酶和高效制备此类人工酶的策略,并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人工金属酶为例,探讨构建人工酶的方法,包括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引入含生物正交反应基团或金属螯合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或通过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在骨架蛋白中引入非天然金属卟啉和其他金属有机催化剂,展望了引入非天然结构组件结合计算设计或代谢工程构建人工酶的新方法,这有助于实现媲美天然酶效率的人工酶的设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酶设计 非天然氨基酸 非天然辅因子 引入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含辅酶人工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盛华 吴成泰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共5页
按辅酶的分类,分别介绍了各种含辅酶人工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人工酶 人工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金属纳米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昊 廖胤涵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41-248,共8页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 纳米 人工酶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 活性氧 氧化应激 菌斑生物膜 生物膜 口腔疾病 生物毒性
下载PDF
人工酶与定向进化的前沿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洋 王江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105,共5页
定向进化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在分子水平上模拟进化过程,得到具有期望特征的蛋白质的方法,目前已成为蛋白质设计改造的重要方法。定向进化不仅可以用于天然蛋白质的改造,也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酶,使其具有新的催化活性,从而构建人工酶。本... 定向进化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在分子水平上模拟进化过程,得到具有期望特征的蛋白质的方法,目前已成为蛋白质设计改造的重要方法。定向进化不仅可以用于天然蛋白质的改造,也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酶,使其具有新的催化活性,从而构建人工酶。本文重点介绍工业生物催化、纳米酶设计和光催化3个方向的前沿成果,并讨论人工酶与定向进化领域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酶 定向进化 工业生物催化 纳米 光催化
原文传递
利用人工模拟酶环糊精催化羧酸酯水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操锋 任勇 +2 位作者 华维一 马坤芳 郭寅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7-834,共8页
环糊精因其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在人工模拟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概述了利用简单的环糊精。
关键词 环糊精 水解 催化 人工模拟 羧酸酯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对紫外线造成眼前段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贺冰 宋志扬 +1 位作者 宋忆淑 徐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模拟酶对紫外线造成眼前段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 0只大鼠制作眼前段紫外线损伤模型 ,分为加酶组及对照组。紫外线照射 1~ 5天每天 5min ,照射后 15min用 0 1ml人工模拟酶点眼为加酶组 ,用生理盐水点眼为对照组 ,2 4... 目的 探讨人工模拟酶对紫外线造成眼前段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 0只大鼠制作眼前段紫外线损伤模型 ,分为加酶组及对照组。紫外线照射 1~ 5天每天 5min ,照射后 15min用 0 1ml人工模拟酶点眼为加酶组 ,用生理盐水点眼为对照组 ,2 4h后各组随机取 5只大鼠处死取角膜与晶状体 ,测定其一氧化氮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含量。结果 加酶组的晶状体与角膜中一氧化氮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人工模拟酶在清除氧自由基 ,保护眼前段免受紫外线损伤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 紫外线 眼前段 一氧化氮 谷胱甘肽还原 眼损伤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贵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以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为理论,评述了人工模拟酶研究的两个新动向:催化抗体和分子印迹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人工模拟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纳米酶:新一代人工模拟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阎锡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1877年,德国科学家Wilhelm Kuhne将这类分子命名为“酶”.随后,美国科学家James B.Sumner将其鉴定为一种蛋白质.天然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然而,由于酶的化学本...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1877年,德国科学家Wilhelm Kuhne将这类分子命名为“酶”.随后,美国科学家James B.Sumner将其鉴定为一种蛋白质.天然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然而,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酸、碱、热等非生理环境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而失活.为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人工模拟酶,以便在非生理环境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 德国科学家 纳米 有机分子 生理环境 JAMES 美国科学家 化学合成法
下载PDF
人工模拟加卤酶II.酶学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超 丁兰 +2 位作者 张玉静 刘仔 赵大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0-562,共3页
The meso-tetra(α,α,α,α-O-phenylacetylbenzene)porphyrin was used as a complete antigen to elicit monoclonal antibody 1F2 through the immunization and cell fusion techniques. The antibody could combine with Mn porph... The meso-tetra(α,α,α,α-O-phenylacetylbenzene)porphyrin was used as a complete antigen to elicit monoclonal antibody 1F2 through the immunization and cell fusion techniques. The antibody could combine with Mn porphyrin and showed a haloperoxidase activity. The affinities of the antibody for antigen and Mn porphyrin were 4 98×10 -5 mol/L and 7 63×10 -5 mol/L, respectively. When the antibody-Mn porphyrin complex was used to catalyze the halogenation reaction, the Michaelis constant and reactive rate constant κ cat for H 2O 2 were 5 127 0×10 -3 mol/L and 0 483 4 s -1, respectively. The enzyme exchange number κ cat/K m=94 285 1 mo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抗原 加卤 meso-四(α α α α-O-苯乙酰苯)卟啉 学性质 抗体 人工模拟
下载PDF
新型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对比人工复配及单纯商品酶漂白杨木KP的研究
13
作者 张勇 蒲俊文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用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2种人工复配酶及3种单纯商品酶,分别对三倍体毛白杨KP进行生物酶漂白并进行对比,探讨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对纸浆可漂性的改善效果和白度提高程度。结果发现,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作用明显,在保... 用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2种人工复配酶及3种单纯商品酶,分别对三倍体毛白杨KP进行生物酶漂白并进行对比,探讨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对纸浆可漂性的改善效果和白度提高程度。结果发现,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漂白作用明显,在保持纸浆黏度的同时,可提高纸浆白度3.2个百分点,使纸浆中的戊聚糖和木素含量分别下降1.09和0.21个百分点,绿色糖单孢菌复介胞外酶漂白效果接近甚至超过人工复配酶,比单纯商品酶白度高0.3~2.1个百分点,加之具备耐热、耐碱性,可拟作为替代传统人工复配酶及单纯商品酶的新型酶种漂白纸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 人工复配 单纯商品 漂白 三倍体毛白杨KP
下载PDF
《PLOS综合》:研究合成人工酶可“剪断”病毒DNA
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7期I0001-I0001,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一综合卷》上(PLOS ONE)。
关键词 病毒DNA 人工酶 剪断 合成 人乳头瘤病毒 DNA病毒 公共图书馆 研究人员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纳米胶团自组装结构人工过氧化物酶
15
作者 赵莹雪 洪军 +3 位作者 杨卫云 肖保林 高云飞 杨天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3期52-54,共3页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血红素和组氨酸通过自组装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纳米结构人工过氧化物酶(AP)。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测量AP结构酶促反应过程,观察到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在pH 8.0,50 mmol/L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时达到最大。该AP的...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血红素和组氨酸通过自组装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纳米结构人工过氧化物酶(AP)。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测量AP结构酶促反应过程,观察到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在pH 8.0,50 mmol/L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时达到最大。该AP的米氏常数Km、催化速率以及催化效率分别为5.5μmol/L、0.6 s-1、0.011μM-1.s-1,其催化效率为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人工过氧化物 纳米胶团 催化效率
下载PDF
利用人工氧还酶体系催化L-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纪德彬 王磊 +3 位作者 周雍进 杨薇 王倩 赵宗保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0-535,共6页
利用含人工氧还酶体系的粗酶液代替纯酶催化反应,以省去酶分离纯化过程.由苹果酸酶突变体ME-t(MEL310R/Q401C)和非天然辅酶烟酰胺5-氟胞嘧啶二核苷酸(NFCD+)组成的人工氧还酶体系可以催化氧化L-苹果酸生成丙酮酸,并得到非天然辅酶的还原... 利用含人工氧还酶体系的粗酶液代替纯酶催化反应,以省去酶分离纯化过程.由苹果酸酶突变体ME-t(MEL310R/Q401C)和非天然辅酶烟酰胺5-氟胞嘧啶二核苷酸(NFCD+)组成的人工氧还酶体系可以催化氧化L-苹果酸生成丙酮酸,并得到非天然辅酶的还原态(NFCDH).利用含人工氧还酶体系的粗酶液催化反应,只得到单一产物丙酮酸,其选择性与纯酶催化的相同.来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NADH氧化酶(NOX)可再生NFCD+.与含NAD+,ME粗酶液和NOX粗酶液的偶联反应体系相比,含NFCD+,ME-t粗酶液和NOX粗酶液的体系获得的丙酮酸产率高9%,而副产物乳酸明显减少.可见人工氧还酶体系使用更方便,且产物选择性更高,有望代替纯酶催化反应.这为降低生物催化剂的成本,扩大生物催化反应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苹果酸 丙酮酸 人工氧还体系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人工酶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7
作者 张静漪 袁婧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2年第15期11-11,共1页
近日,超声医学科邱逦教授带领的医工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Modulating Electron Transfer in Vanadium-based Artificial Enzymes for Enhanced ROS-Catalysis and Disinfection"的封... 近日,超声医学科邱逦教授带领的医工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Modulating Electron Transfer in Vanadium-based Artificial Enzymes for Enhanced ROS-Catalysis and Disinfection"的封面论文。该论文揭示了一种利用独特的Zn-O-V桥构筑钒基的新型HPO人造酶材料,并验证其具有与万古霉素相当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炎性反应,为人工酶的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促进 人工酶 研究团队 研究思路 超声医学科 炎性反应 医工交叉
原文传递
可逆的人工金属酶组装——人工金属酶的回收利用
18
《石河子科技》 2018年第6期33-33,共1页
人工金属酶的发展是一个迅速扩大的领域,其设计策略为从天然金属酶的改性到完全从头设计。其中,将合成催化剂附着在蛋白质支架上的锚定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能够在生物相容和选择性蛋白质环境中发挥有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为使模... 人工金属酶的发展是一个迅速扩大的领域,其设计策略为从天然金属酶的改性到完全从头设计。其中,将合成催化剂附着在蛋白质支架上的锚定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能够在生物相容和选择性蛋白质环境中发挥有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为使模块化设计的人工酶发挥最大应用潜力,需要强而可逆的锚定过程,该锚定过程能够控制组件的组装和拆卸。控制可逆性将允许蛋白质支架和人工金属辅因子的回收。为此,人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利用生物素衍生物和替代品或(链球菌)亲和素突变体的实现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利用 金属 人工酶 可逆性 组装 有机金属催化剂 控制组件 合成催化剂
下载PDF
日合成人工酶可“剪断”病毒DNA
19
《生物学通报》 2013年第4期62-62,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日本冈山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人工合成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糖分子与...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日本冈山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人工合成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糖分子与磷酸之间的键结“剪断”,从而将双链DNA“切断”。将这种人工酶植人人类细胞,它就与人乳头瘤病毒的DNA结合在一起,在特定部位将其切断,让病毒的增殖水平降低到通常水平的4%左右。研究负责人世良贵史说:“即使病毒侵入人体,只要不增殖就不会发病。使用这种人工酶,即使是新型病毒,只要弄清DNA排列的一部分,就可以将其切断,从而容易作为抗病毒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DNA 人工合成 人工酶 剪断 限制性核酸内切 人乳头瘤病毒 DNA病毒 双链DNA
下载PDF
基于短肽自组装与共组装的纳米纤维人工水解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昱琦 王梦凡 +2 位作者 齐崴 苏荣欣 何志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4-1309,共6页
将水解酶活性中心催化三联体氨基酸(His/Ser/Asp)引入9-芴亚甲氧羰基苯丙氨酸二肽(Fmoc-FF)双亲短肽序列中,利用短肽的自组装性能,构建了具有对硝基苯酚乙酸酯水解活性的超分子纳米纤维人工水解酶.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规则的纳米纤维结构... 将水解酶活性中心催化三联体氨基酸(His/Ser/Asp)引入9-芴亚甲氧羰基苯丙氨酸二肽(Fmoc-FF)双亲短肽序列中,利用短肽的自组装性能,构建了具有对硝基苯酚乙酸酯水解活性的超分子纳米纤维人工水解酶.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规则的纳米纤维结构是获得催化活性的必要条件.9-芴亚甲氧羰基(Fmoc)基团间的弱相互作用促使β-折叠二级结构的形成.通过对比天然水解酶的米氏动力学方程、最适催化温度及p H结果可知,所制备的超分子纳米纤维人工水解酶具有与天然酶相似的酶学性质.金属离子Ca2+和Ba2+对人工水解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而Mg2+,Ni2+,Co2+,Cu2+和Zn2+则抑制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 水解 肽组装 纳米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