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兵 崔相慧 +3 位作者 白秀兰 夏良放 李江南 陈仲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0,共8页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 (5 1 8mm)出现在 5月份 ,最小值 (33 2mm)出现在 3月份 ,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 (2 )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 ,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 ,可用指数式y =0 .12 6 6e0 .0 50 2x表示。 (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大岗山 森林水文学 集水区 土壤水分 径流 人工针阔混交林 常绿叶林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择伐后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巫志龙 周新年 +3 位作者 郑丽凤 高山 罗积长 陈诚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8-321,共4页
对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人工林择伐前后林地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择伐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元素的含量与择伐前相比均略有降低。凋落物各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分别下降0.05%、0.05%、0.33%... 对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人工林择伐前后林地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择伐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元素的含量与择伐前相比均略有降低。凋落物各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分别下降0.05%、0.05%、0.33%、0.20%和0.03%,但凋落物养分总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和速效K分别下降1.9 g.kg-1、0.24 g.kg-1、4.42 mg.kg-1、0.029 g.kg-1、0.67 mg.kg-1、1.21 g.kg-1和28.64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阔混交林 择伐 凋落物 土壤 养分含量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被引量:8
3
作者 吴耀先 卢正茂 +7 位作者 吴振铎 宋德利 于成琦 黄英华 张成福 亓国伟 姜胜波 孙浩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阔混交林 综合效益 培育 生态系统 林种结构
下载PDF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模式
4
作者 兰景斌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1期75-75,共1页
人工针阔混交林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设计方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结合林业科技,按不同树种、不同方式进行混交,达到完善林种结构,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应将创新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模式作为当下林业工作的重点,以便... 人工针阔混交林是人工混交林的重要设计方式,是依靠人工的方式,结合林业科技,按不同树种、不同方式进行混交,达到完善林种结构,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作为林业技术人员应将创新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模式作为当下林业工作的重点,以便取得各种实际绩效。本文说明了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条件,阐述了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技术,确定了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的模式,希望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相关工作提供实际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阔混交林 种间关系 培育条件 培育技术 培育模式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对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差异响应
5
作者 肖指柔 滕金倩 +3 位作者 秦佳琪 梁泽丽 何江 覃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为了阐明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阔叶格木人工纯林及二者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碳氮比(... 为了阐明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针叶马尾松、阔叶格木人工纯林及二者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各林分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利用方差分析检验土壤C/N、C/P、N/P在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的差异特征,进而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究C/N、C/P、N/P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依土层而异。土壤C/N在各土层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土壤表层的C/P显著高于马尾松林(P<0.05),土壤N/P在格木林和混交林表层和底层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趋势依林分而异。马尾松林土壤C/N在土壤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P<0.05),而其C/P则是土壤中层显著高于表层和底层;马尾松林和混交林的土壤N/P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研究区样地林分土壤C/N、C/P与SOC显著正相关(P<0.05),而土壤N/P与TN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营建格木林及马尾松-格木混交林对平衡土壤碳氮磷养分的效果优于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人工纯林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论黑龙江省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模式
6
作者 赵丽新 《生物技术世界》 2012年第8期25-25,共1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林业大省,是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黑龙江林业部门应用人工针阔混交林技术,干预林业资源的繁育和利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和办法,是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应牢固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本文在说明人工针阔... 黑龙江省是我国林业大省,是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黑龙江林业部门应用人工针阔混交林技术,干预林业资源的繁育和利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和办法,是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应牢固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本文在说明人工针阔混交林适生条件的前提下,提供了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营造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技术标准,提出了黑龙江省范围内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模式,为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和培育工作起到技术参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人工针阔混交林 适生条件 培育技术 培育模式
原文传递
试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霞 《黑龙江科学》 2013年第10期148-148,共1页
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立足于东北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种质优势和物种优势,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根据东北林区的基层造林工作经... 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应立足于东北的气候特点和落叶松的物种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种质优势和物种优势,在扩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东北地区林业基层工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根据东北林区的基层造林工作经验,阐述了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优点以及造林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工落叶松混交林 造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