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人工间歇正压通气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占奎 董悦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人工间歇正压通气技术 适应症 操作规程 急救技术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秋菊 牟敏 聂周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入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院的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及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肺康复训练,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6 min步行距离、左右手握力及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_(2)、SaO_(2)、血清SOD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左、右手握力均升高,PaCO_(2)、呼吸频率、mMRC及血清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VAP 4例(8.33%),对照组发生VAP 15例(31.25%),两组比较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呼吸频率及血气情况,提高其运动耐力及左右手握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技术 肺康复训练 血气分析 氧化应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性正压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思成 黄亦芬 钮善福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无创性正压通气技术 人工气道 适应证 禁忌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肺叶切除术后脱机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董尚文 张鹏 彭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2-603,共2页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肺容量明显减少,呼吸功能较术前下降,机体通气及供氧相对不足。尽管机械通气在当今医疗活动中应用相当普遍,但关于如何给予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支持的报道,国内外均很少见。笔者的研究是探讨肺叶切...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肺容量明显减少,呼吸功能较术前下降,机体通气及供氧相对不足。尽管机械通气在当今医疗活动中应用相当普遍,但关于如何给予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支持的报道,国内外均很少见。笔者的研究是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最佳的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肺切除术 呼吸 人工 双水平正压通气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5
作者 彭磊 乐功芳 陈绪萍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疗法,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2.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 O2和Pa O2水平均明显提高,Pa 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0,71.28,12.20;49.44,67.03,9.30;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83;0.11,0.39;0.70,0.8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4.34,4.5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 人工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策略的进展
6
作者 徐本伟 徐文鸽 +3 位作者 杨娅丽 方海琴 张伟丽 王永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13-218,共6页
本综述全面研究了无创通气(NIV)策略在管理新生儿呼吸衰竭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呼吸衰竭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的NIV技术,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减少有创机械通气(IMV... 本综述全面研究了无创通气(NIV)策略在管理新生儿呼吸衰竭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呼吸衰竭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的NIV技术,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减少有创机械通气(IMV)需求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有效性。此外,最新的神经调节通气辅助(NAVA)和高流量鼻导管(HFNC)技术,以及联合NIV策略和新兴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呼吸支持效果。这些策略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减少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并改善了长期呼吸和神经发育结果。然而,NIV技术仍面临设备相关并发症、失败的预测因素以及大量培训的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个性化医疗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和全球合作,以优化NIV策略并改善新生儿护理结果。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recent advances i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indicating that respiratory failure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reterm infants. Current NIV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and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NHFOV), have shown significant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the need for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 sex. In addition, the latest neuroregula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 and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combined NIV strategie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urther improve respiratory support. These strategies have been effective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increasing neonatal survival, and improving long-term respiratory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However, NIV technology still faces challenges with device-related complications, predictors of failure, and extensive train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should include personalized medical approach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s to optimize NIV strategies and improve neonatal car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技术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7
作者 王娜 曹亚芹 卢秀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在采用LISA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均包含鼻部损伤、肺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7.32%,3/41)低于对照组(24.39%,10/41),P<0.05。结论在LISA治疗NRDS患儿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布地奈德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应用电抗评估重度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程度及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华 杨宗瑜 +2 位作者 刘杰 罗群 陈荣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强迫振荡电抗(Xrs)评估COPD患者的呼气流速受限(EFL)的程度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水平的合理性。方法纳入8例稳定期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坐位经鼻罩CPAP通气,压力水平分别设为4、8和12 cm H2O。通过振荡发生器向呼吸管... 目的探讨应用强迫振荡电抗(Xrs)评估COPD患者的呼气流速受限(EFL)的程度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水平的合理性。方法纳入8例稳定期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坐位经鼻罩CPAP通气,压力水平分别设为4、8和12 cm H2O。通过振荡发生器向呼吸管道内施加频率为5 Hz、振幅为2 cm H2O的强迫振荡,测量鼻腔压力和流量,采用频谱分析技术计算各呼吸周期的呼气与吸气相电抗之差(ΔXrs)并求各压力水平下的均值;经鼻放置食管测压囊管同步检测食管压力,计算跨气道压,分析各呼吸周期的跨气道压与流量的关系,将呼吸周期划分为EFL呼吸周期和非EFL呼吸周期。试验前8例患者各采集一套自然呼吸时(CPAP=0 cm H2O)的食管压力和流量信号,分析各呼吸周期的EFL情况作为基线水平。比较各CPAP水平下ΔXrs值与EFL呼吸周期数的相互关系,计算检测EFL呼吸周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的ΔXrs阈值,计算可消除绝大部分呼吸周期气流受限的CPAP水平。结果①CPAP水平增高,ΔXrs值降低,与CPAP为4、8和12 cm H2O对应的ΔXrs的均值分别为2.67、1.62和1.31 cm H2O.s-1.L-1(CPAP为0 cm H2O时未计算ΔXrs值),其中CPAP从4 cm H2O提高至8 cm H2O时,ΔXrs下降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1)。②CPAP通气使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显著减少,CPAP从0 cm H2O提高至4、8和12 cm H2O时,EFL呼吸周期数占全部呼吸周期数的百分比从29.8%分别减少至9.9%、8.1%和4.4%(2=15.6,P=0.01)。③EFL呼吸周期的ΔXrs值显著大于非EFL呼吸周期,分别为(5.95±2.53)和(-0.05±0.62)cm H2O.s-1.L-1(t=11.5,P<0.01)。ΔXrs为1.83 cm H2O.s-1.L-1是区分呼吸周期有或无EFL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97%。结论5 Hz强迫振荡测定的ΔXrs反映了气流受限的程度,在COPD患者无创通气时,逐步调节CPAP水平使ΔXrs值等于或低于1.83 cmH2O.s-1.L-1能消除绝大部分呼吸周期的E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呼吸 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试验 强迫振荡技术 电抗 呼气流速受限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非急救医学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超 于维琴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5期512-514,共3页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应用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技术
下载PDF
不同通气策略对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廉欢 任李靖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究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与常规潮气量IPPV对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05例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依据通气方案不同分组。两组均行低水... 目的探究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与常规潮气量IPPV对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05例沙滩椅位人工气胸胸腔镜下手术患者依据通气方案不同分组。两组均行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照组52例行常规潮气量IPPV,观察组53例行小潮气量IPPV,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脑氧代谢指标、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在T2~T5时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水平较T1时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89%(1/53)低于对照组的5.77%(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IPPV联合低水平PEEP可调节脑血氧代谢水平,降低低血压事件的发生,调节生命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气量 间歇正压通气 人工气胸 生命体征 脑氧代谢
下载PDF
CPAP-PSV与SIMV-PSV-PEEP机械通气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德新 王育珊 +1 位作者 尹永杰 陈星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评价 CPAP- PSV模式与 SIMV- PSV- 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 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 SIMV- PSV- 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 ,观察... 目的 :评价 CPAP- PSV模式与 SIMV- PSV- 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 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 SIMV- PSV- 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指标、血气变化、预后、脱机率。结果 :两种通气模式通气后血气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CPAP- PSV组通气指标优于SIMV- PSV- PEEP组 ,采用 CPAP- PSV模式早期上机效果好 ,且脱机率高。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达到预期通气指标后 ,根据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尽早给予病人呼吸支持 ,早期采用 CPAP- PSV模式机械通气预后优于 SIMV- P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呼吸 人工 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呼吸机在重症胸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树林 张凯 +3 位作者 韩振 谢宝栋 陈鹏飞 康凯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7期7-9,共3页
关键词 重症胸外伤 术后呼吸支持 压力监测系统 机械通气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 间歇指令通气 通气模式 正压呼吸机 呼吸末正压 电子计算机 呼吸衰竭 临床抢救 20世纪 技术改进 80年代 微处理机 出现 新模式 新观念 T型管 压迫性 设计
下载PDF
提高COPD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荣花 陈碧红 张珍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4期178-179,共2页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通气泵功能,对患者进行正压通气,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NPPV具有非创伤性、并发症少,脱机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通气泵功能,对患者进行正压通气,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NPPV具有非创伤性、并发症少,脱机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肯定。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弊端导致患者不接受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提高患者对呼吸机用的依从性,笔者对2008年1月致10月在本科首次应用无创机械治疗不配合患者30例采取了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依从性 无创呼吸机 护理干预 COPD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技术 临床应用 人工气道
下载PDF
航天长峰ACM804呼吸机
14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6期130-130,共1页
主要技术参数: 性能及组成:气动电控、时间切换型呼吸机,具备间歇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叹息、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呼吸模式,同时具有PEEP和氧浓度分档调节。
关键词 呼吸机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航天 技术参数 呼吸模式 PEEP
下载PDF
BIPAP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冼燕珊 周立新 +3 位作者 强新华 莫韶妹 曾添辉 马洁葵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59,6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SIMV组(对照...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SIMV组(对照组)及BIPAP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min后,试验组改用BIPAP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h(基础值),24、48、72h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 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d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h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0.05);肺顺应性及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BIPAP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呼吸 人工 手足口病 通气 机械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下载PDF
无创通气时供氧方式及压力和潮气量变化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米崧 张黎明 王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目的 评估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及经面罩给氧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寻找一种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时吸入氧浓度的给氧方法.方法 采用人面部模型模拟人面部,双腔气管内导管模拟人双侧鼻腔及气管,连接模拟肺,建立模拟人无创通气模型,... 目的 评估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及经面罩给氧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寻找一种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时吸入氧浓度的给氧方法.方法 采用人面部模型模拟人面部,双腔气管内导管模拟人双侧鼻腔及气管,连接模拟肺,建立模拟人无创通气模型,测定不同压力(潮气量恒定)及不同潮气量(压力恒定)条件下经面罩给氧及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时吸入氧浓度变化;观察同一给氧方式时不同压力(潮气量恒定)及不同潮气量(压力恒定)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固定潮气量(500 ml)和氧流量(5 L/min),不同吸气压力条件下,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时的吸入氧浓度为(52.4±2.1)%,明显高于经面罩给氧(31.2±0.8)%(P<0.05);固定呼吸机压力和氧流量(5 L/min),不同潮气量条件下,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时的吸入氧浓度为(55.9 ±0.7)%,明显高于经面罩给氧(35.4±1.7)%(P<0.05).经面罩给氧时,潮气量恒定,氧浓度随IPAP增高有下降趋势,IPAP为16 cmH2O(1 cmH2O =0.098 kPa)时高于IPAP为8 cmH2O时,IPAP为20 cmH2O时高于IPAP为8和12 cmH2O时(均P<0.05).吸气压固定,氧浓度随潮气量增加有增加趋势,潮气量为600 ml时高于潮气量为400 ml时(P<0.05).然而在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时,潮气量及压力变化对吸入氧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无创通气时采用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的方式可提高吸入氧浓度,节约氧气,适应家庭N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潮气量 氧吸入疗法 间歇正压呼吸 无创通气
原文传递
术侧肺IPPV(1ml/kg)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涛 高雁 +4 位作者 付建峰 赵雪莲 刘华琴 安娜 裴焕爽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评价术侧肺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1ml/kg)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65~75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5~24.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 目的评价术侧肺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1ml/kg)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65~75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5~24.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组和IPPV组。常规组单肺通气时潮气量6~8ml/kg,频率15次/min,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70%。IPPV组单肺通气时术侧肺潮气量1ml/kg,频率15次/min,吸入氧浓度70%,通气侧肺与常规组一致。于麻醉诱导前(T0)、双肺通气10min(T1)、单肺通气15min(T2)、30min(T3)、45min(T4)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min(T5)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计算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记录单肺通气期间PaO2<60mmHg、RI>1.0和OI<200mmHg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IPPV组T4时RI降低,PaO2和OI升高,PaO2<60mmHg、RI>1.0、OI<200mmHg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术侧肺1ml/kgIPPV可预防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间歇正压通气 食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老年人 缺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