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山羊邻近节段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6 位作者 曲弋 赵赫 曹旭 杨济洲 杨永栋 赵丁岩 俞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1、3个月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改良Kellgren评分法及椎间盘相对高度测量(RDH)法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肢体瘫痪。间盘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Kellgr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融合组Kellgren评分高于间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的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3个月融合组的RDH均低于间盘组、对照组,且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盘组与对照组术后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有效防止山羊颈椎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 动物模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张硕 刘正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颈椎间盘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椎旁骨化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宇 田野 +3 位作者 王以朋 邱贵兴 翁习生 冯宾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4.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1.9)分增至术后平均(14.4±1.9)分以及末次随访平均(16.1±0.7)分,术前与术后(t=-12.215,P=0.000)、术后与末次随访(t=-4.27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12例患者随访时行颈椎屈伸位X线片检查,随访时间13~53月,平均24.2月,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1°±2.6°、术后平均6.9°±1.9°、末次随访平均6.5°±1.8°,术前与术后(t=0.700,P=0.395)、术后与末次随访(t=2.132,P=0.054)均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随访时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颈椎间盘 椎病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祝元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8例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人工颈椎间盘角度为负值,42例为正值,分别设为正角度...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8例实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人工颈椎间盘角度为负值,42例为正值,分别设为正角度组与负角度组。比较两组的人工颈椎间盘角、椎体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度、远期疗效及椎旁骨化发生情况。结果正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负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P<0.05);正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的椎旁骨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负值人工颈椎间盘患者(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人工颈椎间盘角的远期疗效有一定影响,颈椎间盘角度为正值时的远期疗效较负值更佳,临床在实施手术时需注重人工颈椎间盘角度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远期疗效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早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4 位作者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叶树楠 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他4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5岁。单节段置换16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结果]术中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分增加到15.8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RI随访表明2/23节段的假体偏移〈1.5mm。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年的长期随访来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随访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琛 刘浩 +7 位作者 胡韬 石锐 李涛 洪瑛 宋跃明 刘立岷 曾建成 孔清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047-3052,共6页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单节段置换30例,双节段置换4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d、3,6,12,24,36,48个月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评分和心理评分、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之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的Bryan假体历次随访均保留了>2°的活动度,未发现手术节段异位骨化与自发性融合,随访48个月时手术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较置换前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了置换前水平;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由置换前的(6.04±1.02)mm增加到(8.44±0.43)mm(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均维持了置换前水平。说明Bryan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较好的保留了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运动学特性,且近中期并发症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临床效果 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为 申勇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华 张同庆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4-1126,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提升(P〈0.01)。[结论]对于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与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梁秋发 原林 +6 位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刘利乐 朱一平 王麓山 姚女兆 全必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或/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按计划进行定期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或/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按计划进行定期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手术前后颈椎的动力位X线片分析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并结合病人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效果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手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2分,术后平均为15.5分;手术节段前屈后伸术前运动范围12.8°±5.7°,术后11.2°±5.4°;邻近间隙术前屈伸运动范围11.9°±5.8°,术后11.4°±4.9°。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既可保持手术节段颈椎稳定,又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 运动范围 置人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早期运动学分析:55例资料验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中道 翟明玉 +1 位作者 杨勇 刘海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46-3049,共4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是融合后产生临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在解除患者脊髓压迫的同时保持了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物力学特点...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是融合后产生临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在解除患者脊髓压迫的同时保持了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物力学特点,防止邻近椎间盘的加速退变。目的:观察颈椎Prodis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的运动学变化。方法:选择55例69个椎间盘,其中双节段受损14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8(31~76)岁;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14例。取颈椎前横切口或斜切口入路行Prodis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于置换前、置换后3,6,12,24个月观察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左右侧屈位片,JOA评分分析置换前后椎间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55例69个椎间盘,41例行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14例行双节段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置换后随22(56~48)个月。置换后JOA评分显示椎体功能改善率达56%。置换后手术节段椎间盘矢状面、冠状面活动度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5,0.74),并保持了和邻近间隙同样的活动度和稳定性。说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保留了原来的椎间盘的活动度,患者恢复快,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 置换 医学植入体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的中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盛斌 黄象望 +8 位作者 向铁城 肖晟 刘向阳 张毅 王国平 刘宏哲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有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后因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相邻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的退变加速而出现新的神经症...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有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后因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相邻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的退变加速而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被称为邻近节段病(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随着ACDF手术量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ASD的报道日益增多.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治疗日。由于存在手术切口瘢痕粘连及内置物阻挡等因素,二次手术较为困难,治疗上颇为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 减压融合术 置换治疗 随访观察 相邻节段 前路 中期 脊柱功能单位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结构、材料及体外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蒲婷 原芳 +1 位作者 廖振华 刘伟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88-4895,共8页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作为颈椎疾病治疗的全新方法,正逐渐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其使用的植入器械--人工颈椎间盘还需更深入研发及验证。目的:综述了现有人工颈椎间盘产品的结构、材料及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并对未来发展状态进行展望。方法:... 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作为颈椎疾病治疗的全新方法,正逐渐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其使用的植入器械--人工颈椎间盘还需更深入研发及验证。目的:综述了现有人工颈椎间盘产品的结构、材料及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并对未来发展状态进行展望。方法:以"artificial cervical disc,prothesis,structure,material,biomechanical stud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结构,材料,生物力学"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人工颈椎间盘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及体外生物力学评估相关工作,主要整理近5年来有关研究,排除重复性工作,重点对36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现有人工颈椎间盘产品主要采用金属-聚合物(MOP)结构,以半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居多,尺寸系列已较完善,且全为进口产品。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人工颈椎间盘在新结构设计、面向种群设计和材料改进3个方向有重大发展空间,材料改进可以从终板材料、髓核材料、表面喷涂材料几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人工颈椎间盘 间盘 假体 结构 材料 终板材料 髓核材料 面喷涂 体外生物力学 部级基金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农鲁明 周栋 徐南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颈椎病患者共31个椎间隙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1例28个椎间隙,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3个椎间隙;10例12个椎间隙应用Bryan假体,14例19个椎间隙应用Prodisc-C假体。术后随访24~65个月,平均39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评定,并摄颈椎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的活动度。结果:1例术后10个月手术节段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融合,活动度丢失。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置换节段稳定,颈椎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2年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及其相邻上下节段屈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但仍然需要更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慧 董荣华 曹富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60例患者的73个节段进行了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个月~2年,...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60例患者的73个节段进行了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1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缓解不明显,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34±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痛视觉评分VAS、上肢疼痛视觉评分、颈部功能异常评分指标(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均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2年随访时出现自发融合。[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 椎病 置换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清华 赵金彩 安永慧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晓勇 陈涛平 郭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33例,行Bryan假体置换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32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行X线检测颈椎活动度(ROM);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P<0.01)。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术后12个月单节段及双节段置换ROM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且显著小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颈部外固定时间短,使患者保持正常的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治疗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策略及潜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长青 姚强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41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CDR组及ACDF组,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应用动力位X线片观察置换间隙活动度,采用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情况,在MRI 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两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共收集ACDR组17例,ACDF组24例。ACDR组假体位置良好,无塌陷或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假体置换间隙平活动度(6.93±1.04)°。17例患者中2例置换间隙发生Ⅱ度异位骨化,1例因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失误出现术后症状反复。ACDF组融合率100%。1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引起神经症状而行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NDI、颈部VAS及上肢VAS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躯体及精神评分两组内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肯定,可以作为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选择方式,但有赖于手术适应证的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把控,另外,目前的人工间盘假体尚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病 疗效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勇 聂林 +5 位作者 汤继文 程雷 张海滨 曲高伟 耿伟 梁延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8分。置换节段保留了运动功能,假体稳定无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家美 徐新华 +2 位作者 夏正东 唐尚权 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38-4039,共2页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体征,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减缓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椎管减压手术 神经根型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邻节段 椎前路融合 继发性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俊辉 俞兴 +3 位作者 穆晓红 徐林 王松 卢俊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38-1943,共6页
背景:钛合金人工颈椎间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钛合金存在生物活性差、与骨结合强度低、在生理环境下易造成金属离子释放等问题。目的:观察国产人工颈椎间盘钛合金终板不同涂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 背景:钛合金人工颈椎间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钛合金存在生物活性差、与骨结合强度低、在生理环境下易造成金属离子释放等问题。目的:观察国产人工颈椎间盘钛合金终板不同涂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合金板及裸钛合金板的24孔板内,培养的第24,48小时后分别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接种24 h后加成骨诱导剂进行诱导,并于第3,5,7天各收集细胞裂解后离心的上清,检测碱性磷酸酶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48 h后,羟基磷灰石组和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组表面的细胞呈多角形,并伸出细长伪足伸入到材料的微孔内,与材料表面紧密黏附;而裸钛合金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较差且黏附率低。随时间延长,各组碱性磷酸酶表达均增加,羟基磷灰石组和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组各时间点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均较裸钛合金组明显增高(P<0.05)。表明羟基磷灰石、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国产人工颈椎间盘 假体涂层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