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性之谜的追寻——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两个谜的解释
被引量:
6
1
作者
潘利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说以凸现个体生命为指归,对人类深不可测的灵魂和人性之谜作一次大胆而谨慎的探险,"至深者呼唤至深者"是它的话语动力,对生存 生命的追问是它的基本态势,"始于性而终于爱"是它的精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原始幻觉
负罪感
人性之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欲望时代的人性之谜--以长篇小说《一诺千金》为例
2
作者
张德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诺千金》
欲望时代
人性之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谟的反宗教的目的和目标——“阉割”的神话与《人性论》之谜的解决
被引量:
4
3
作者
P.拉塞尔
曾晓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对休谟哲学的传统解释认为休谟《人性论》出版之前删除其中有关宗教的讨论,对宗教问题没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关切;它们在《人性论》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上或者采取怀疑主义观点或者采取自然主义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恰好是方向相反的和相互...
对休谟哲学的传统解释认为休谟《人性论》出版之前删除其中有关宗教的讨论,对宗教问题没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关切;它们在《人性论》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上或者采取怀疑主义观点或者采取自然主义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恰好是方向相反的和相互背离的。作者通过考察《人性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而提出一种旨在说明其哲学的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反宗教解释。按照这种解释,《人性论》的总体规划是参照霍布斯著作中的相似计划设计的,其目的和目标就是反宗教,其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成份就植根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人性论》系统地涉及和直接地关联于宗教问题,属于把人类从迷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反宗教或无神论传统。以此为基础,作者在文中对其反宗教解释的性质和意义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
人性
论》
之谜
怀疑主义
自然主义
反宗教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性之谜的追寻——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两个谜的解释
被引量:
6
1
作者
潘利锋
机构
零陵学院外语系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文摘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说以凸现个体生命为指归,对人类深不可测的灵魂和人性之谜作一次大胆而谨慎的探险,"至深者呼唤至深者"是它的话语动力,对生存 生命的追问是它的基本态势,"始于性而终于爱"是它的精神向度。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原始幻觉
负罪感
人性之谜
Keywords
Nabokov
Lolita
primitive illusion
feeling of guilty
the mystery of life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欲望时代的人性之谜--以长篇小说《一诺千金》为例
2
作者
张德明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一诺千金》
欲望时代
人性之谜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谟的反宗教的目的和目标——“阉割”的神话与《人性论》之谜的解决
被引量:
4
3
作者
P.拉塞尔
曾晓平
机构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文摘
对休谟哲学的传统解释认为休谟《人性论》出版之前删除其中有关宗教的讨论,对宗教问题没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关切;它们在《人性论》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上或者采取怀疑主义观点或者采取自然主义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恰好是方向相反的和相互背离的。作者通过考察《人性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而提出一种旨在说明其哲学的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反宗教解释。按照这种解释,《人性论》的总体规划是参照霍布斯著作中的相似计划设计的,其目的和目标就是反宗教,其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成份就植根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人性论》系统地涉及和直接地关联于宗教问题,属于把人类从迷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反宗教或无神论传统。以此为基础,作者在文中对其反宗教解释的性质和意义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关键词
休谟
《
人性
论》
之谜
怀疑主义
自然主义
反宗教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性之谜的追寻——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两个谜的解释
潘利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欲望时代的人性之谜--以长篇小说《一诺千金》为例
张德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休谟的反宗教的目的和目标——“阉割”的神话与《人性论》之谜的解决
P.拉塞尔
曾晓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