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性善”与“人性恶”争论的反思——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忠宝 王丽梅 《宁夏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人性善与人性恶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本性、本质的认识。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抑或是不善不恶论,都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认为人有一个不变的本性。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马克思的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为我们深入剖... 人性善与人性恶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本性、本质的认识。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抑或是不善不恶论,都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认为人有一个不变的本性。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马克思的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为我们深入剖析人的本性、本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 人性 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老子首倡人性善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耿 张松辉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善的哲学家。从他的宇宙生成论、人性修养论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老子认为人性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和世俗教育,"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总纲,其复归美好天性的主要措施是:反...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善的哲学家。从他的宇宙生成论、人性修养论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老子认为人性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和世俗教育,"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总纲,其复归美好天性的主要措施是:反对享乐品的出现,反对世俗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人性善 清静无欲 恶化原因 复归措施
下载PDF
论船山在人性善恶上的一个转变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金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7-112,共6页
船山在《尚书引义》中提出了气有不善、性有不善的看法。而在其两年之后撰写的《读四书大全说》中,船山即对这种看法进行了修正,认为性无不善,这种认识贯彻于之后他学术的始终。由性本善而用有不善的看法到性始终为善的这个转变不仅可... 船山在《尚书引义》中提出了气有不善、性有不善的看法。而在其两年之后撰写的《读四书大全说》中,船山即对这种看法进行了修正,认为性无不善,这种认识贯彻于之后他学术的始终。由性本善而用有不善的看法到性始终为善的这个转变不仅可以扭转其体用观的扞格不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其人性论的这个转变导致了其“工夫”修养论与宋儒在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不是气与性之不善,不善是由于主体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不能善于驾驭情势与正确对待的结果,不善的结果主要由主体负责。船山之意是要人当下就负起改变自己的责任来,一刻也不能拖延;而且船山也坚信人在当下能改变自己(此类似佛教的前念迷即烦恼,后念悟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人性善 转变 何者不 人心
下载PDF
论《孟子》中“心”“性”“天”的关系及其与人性善问题的关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6,共9页
《孟子》中的“心”是一个体用合一的概念,它所指称的既是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又是精神活动的内容。孟子用“心”区别了人性与禽兽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是以人心释人性。孟子认为“心”是天之所与的,这样他就通过“心”把人与... 《孟子》中的“心”是一个体用合一的概念,它所指称的既是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又是精神活动的内容。孟子用“心”区别了人性与禽兽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是以人心释人性。孟子认为“心”是天之所与的,这样他就通过“心”把人与天贯通了。在孟子看来不仅人有心,天亦有心,且天心与人心相通,这就是所谓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表明天心是公正的、善良的,孟子以此来论证人性善来自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善
下载PDF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沙莲香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 人性 可为 不可为
下载PDF
从“幕后隐身”到“台前显形”——从《蓝铃姑娘》看人性善恶表现的特殊类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施维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01-103,118,共4页
作家白桦的《蓝铃姑娘》通过蓝铃姑娘一人饰演白昼为残酷、喜怒无常的部落头人,夜晚则回复温顺如羔羊的女儿身的两个角色的从表现题材到创作技巧的创新,将人性中两个矛盾对立面(善或恶)的其中一面独立出来,外化为另一个人(或其他形式的... 作家白桦的《蓝铃姑娘》通过蓝铃姑娘一人饰演白昼为残酷、喜怒无常的部落头人,夜晚则回复温顺如羔羊的女儿身的两个角色的从表现题材到创作技巧的创新,将人性中两个矛盾对立面(善或恶)的其中一面独立出来,外化为另一个人(或其他形式的存在物),使一个人分裂为两个具有不同品性、乍分乍合的人,借助于分离出来的人与原来的本体之间的斗争及融合,更好地表现和诠释人性中善恶两面的冲突和搏斗。在人性善恶斗争的结局处理上,取消了善恶之间的绝对界限,超越了传统文学对假恶丑的理想主义抨击和对真善美的理想主义褒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铃姑娘 人性善 人性
下载PDF
人性善恶观的多元表现——析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县军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69-71,共3页
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作品《蝇王》中表达了人性恶观。运用客观解释学理论,从作品的时代背景、表达意图等因素分析,找出作者人性恶观中具有人性善的倾向,从而发现作者写作《蝇王》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客观解释说 人性 人性善 倾向
下载PDF
论老子首倡人性善
8
作者 周耿 张松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123,共5页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善的哲学家。从他的宇宙生成论、人性修养论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老子认为人性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和世俗教育,"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总纲,其复归美好天性的主要措施是:反...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善的哲学家。从他的宇宙生成论、人性修养论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老子认为人性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和世俗教育,"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总纲,其复归美好天性的主要措施是:反对享乐品的出现,反对世俗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人性善 清静无欲 恶化原因 复归措施
下载PDF
再现“二战”逃亡历史,重温人性善爱之情——侧记“犹太难民与中国”出版工程
9
作者 刘佩英 钱方针 冯媛 《出版参考》 2017年第1期22-24,共3页
"犹太难民与中国"出版工程是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而精心策划的主题出版物。虽然项目启动时间不长,但其首期图书——"犹太难民与上海"一面世,就入选2015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获得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的资... "犹太难民与中国"出版工程是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而精心策划的主题出版物。虽然项目启动时间不长,但其首期图书——"犹太难民与上海"一面世,就入选2015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获得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并在上海书展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获得了出版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国际著名的博睿学术出版社也抛来橄榄枝,合作开发"犹太难民与中国"数据库。可谓,初出茅庐,效益立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难民 中国故事 出版物 工程 人性善 历史 逃亡 二战
下载PDF
个体道德建构源自人性善的醒悟和自觉
10
作者 赵国权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6期13-17,共5页
个体的道德建构,不是依靠硬性的教育灌输抑或种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基于人性向善这一基本事实。教育者应循其善性,创造诗意的环境,"行不言之教",使个体在野态下体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形成价值判断和极具个性化色彩的道... 个体的道德建构,不是依靠硬性的教育灌输抑或种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基于人性向善这一基本事实。教育者应循其善性,创造诗意的环境,"行不言之教",使个体在野态下体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形成价值判断和极具个性化色彩的道德认知、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从而建构起合乎人性的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观 个体道德 道德建构 人性善 制度约束
下载PDF
在时尚“潮”中倡扬传统人性善——评电视剧《家,N次方》的价值观引导
11
作者 范建华 《电影评介》 2012年第9期60-62,共3页
电视剧《家,N次方》通过"家"的特殊切入点,包含了当代人关心的诸如再婚、闪婚、姐弟恋、富二代、拜金女、风险投资、生态环保等时下热点元素,充满新时代的活力和文化现象。该剧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这些时尚"潮"炫人... 电视剧《家,N次方》通过"家"的特殊切入点,包含了当代人关心的诸如再婚、闪婚、姐弟恋、富二代、拜金女、风险投资、生态环保等时下热点元素,充满新时代的活力和文化现象。该剧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这些时尚"潮"炫人眼球的情节演绎上,而是着意对传统人性善的价值引导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N次方》 酷时尚 人性善 闪婚
下载PDF
论张炜小说《古船》中的人性善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瑞 霍有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张炜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作家,而且是当代少有的思想型作家。作为迄今读来仍撼动人心的作品,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所盛开的思想的花朵,经岁月淘洗,越发灿烂夺目。观照其中对人性恶的揭示和对人性善的追索,于内,可窥见作者... 张炜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作家,而且是当代少有的思想型作家。作为迄今读来仍撼动人心的作品,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所盛开的思想的花朵,经岁月淘洗,越发灿烂夺目。观照其中对人性恶的揭示和对人性善的追索,于内,可窥见作者直面人性与人生的艰难探寻,牵涉到人的生存的价值尊严和灵魂的拯救;于外,可广泛触及作者对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反思,关联到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古船》 人性善 历史反思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中的忏悔者形象及人性善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延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翻开中西方文学著作,忏悔者的形象俯拾皆是。归纳起来,中西文学中的忏悔者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自传体文学中的忏悔者形象;二、因违背道德或触犯法律而忏悔的忏悔者形象;三、两性情感中的忏悔者形象。这些形象在忏悔的过程中,都... 翻开中西方文学著作,忏悔者的形象俯拾皆是。归纳起来,中西文学中的忏悔者形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自传体文学中的忏悔者形象;二、因违背道德或触犯法律而忏悔的忏悔者形象;三、两性情感中的忏悔者形象。这些形象在忏悔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文章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些忏悔者形象,并站在中西方性善论的高度对其做出人性善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 忏悔者形象 性恶论 人性善
下载PDF
浅析孟子以人性善为基础的王道理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婷婷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63-364,共2页
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都在各国游说,宣扬他的王道理想,希望各国的统治者能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本文将对孟子的王道理想进行分析,梳理王道理想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实现途径以及局限性,以期加深对孟子王道理想的理解。
关键词 孟子 人性善 王道理想
下载PDF
人性善的栖息地——评余华《第七天》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艳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3-25,共3页
余华的叙事风格由前期的先锋写作转变到中期的趋向现实主义写作,再到今天的现实主义写作,可谓变化多端。在这些转变中,余华改变的是叙事风格、叙述语言、文本风格等,而对人性善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过,并且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人性恶... 余华的叙事风格由前期的先锋写作转变到中期的趋向现实主义写作,再到今天的现实主义写作,可谓变化多端。在这些转变中,余华改变的是叙事风格、叙述语言、文本风格等,而对人性善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过,并且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人性恶进行斗争,经过多年的找寻,余华终于在《第七天》中找到了人性善的栖息地,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第七天》 人性 人性善
下载PDF
利玛窦《天主实义》中“人性善”一说的经院学背景
16
作者 江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7,共7页
本文旨在论证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所论述的"人性善"属于宗教改革前基督教历来的传统学说,以此来纠正明清西学东渐学界中将儒家人性善论点视为与基督教思想不兼容的倾向。并将第七篇与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加以对照,揭... 本文旨在论证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所论述的"人性善"属于宗教改革前基督教历来的传统学说,以此来纠正明清西学东渐学界中将儒家人性善论点视为与基督教思想不兼容的倾向。并将第七篇与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加以对照,揭示这一部分在阿奎那伦理学体系中的位置,同时也通过后者解读和分析第七篇的内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托马斯·阿奎那 人性善 目的论 自由意志
下载PDF
简析儒家的“人性善”与人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帆涛 《创造》 2003年第7期48-49,共2页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派别,它们相互影响,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产生了很大作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自西汉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人性善”,而人的“善性”主要由“圣贤君子”来体现、发掘、弘扬;当“小人”...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派别,它们相互影响,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产生了很大作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自西汉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人性善”,而人的“善性”主要由“圣贤君子”来体现、发掘、弘扬;当“小人”没有行“善”的自觉时,就要由“君子”来教化;在“教化”失效时,就得靠政治权力来强治。这样就走向了以道德立国,把道德政治化、刑律化的道路,使中国社会陷入了“人治下的法治”、政治伦理化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性善 人治 传统文化 德治 文化研究 伦理学
下载PDF
浅谈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性善教育
18
作者 冯洁玉 张天玉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2年第2期120-120,116,共2页
早期家庭教育、学校道德与人性善的教育的不完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近年高校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在关注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道德和人性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自救,达到家庭教育、学校... 早期家庭教育、学校道德与人性善的教育的不完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近年高校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在关注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道德和人性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自救,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共同促进的效果,减少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原因 道德教育 人性善教育
下载PDF
人性善恶论的现时代意义
19
作者 胡朝 《青年与社会(下)》 2013年第11期313-314,共2页
随着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彩色馒头”、“彭字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不禁唏嘘也让我们深感困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人性善人性恶哪一方... 随着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彩色馒头”、“彭字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不禁唏嘘也让我们深感困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人性善人性恶哪一方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怎么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文章主要结合前人的相关理论,来论证人本有善的种子,却要靠后天外界环境的引导与熏陶,自我的敬畏与约束,才能实现善的观念和行为,这对当下的中国极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性善 人胜恶 敬畏
下载PDF
沈从文《边城》的人性善之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姝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26期17-18,共2页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之重要人物,沈从文一直怀着一颗发现美的良善之心看待世界,开展创作。在他看来,人性应是善的、美的,人情应是温暖的。抱持着这种渴望和认识,他创作了《边城》这部反映湘西淳朴民风、民情的作品,刻画了诸多人性善之典...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之重要人物,沈从文一直怀着一颗发现美的良善之心看待世界,开展创作。在他看来,人性应是善的、美的,人情应是温暖的。抱持着这种渴望和认识,他创作了《边城》这部反映湘西淳朴民风、民情的作品,刻画了诸多人性善之典型人物,使整部作品充满了美感与温情。本文分析了作者在《边城》创作中凸显人性善的原因,探讨了文中体现人性善之典型人物,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人性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