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的人性善恶混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强中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孟子的人性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面向:人的感官欲望生而具有,亦属人性;感官欲望中含有易于趋恶的因素,这种因素往往遮蔽了善端的有效扩充;意欲成善,必须努力抑制生而具有的恶端;正因为恶端自发,不易控制,因此,成就现实之善,还必须依靠来... 孟子的人性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面向:人的感官欲望生而具有,亦属人性;感官欲望中含有易于趋恶的因素,这种因素往往遮蔽了善端的有效扩充;意欲成善,必须努力抑制生而具有的恶端;正因为恶端自发,不易控制,因此,成就现实之善,还必须依靠来自外部的优质教育。综合而言,孟子充分认识到人性善恶两端并存的事实,并提出了自成其善、教而成善的两种不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善恶混 自成其善 教而成善
下载PDF
性有恶端 心能择善——荀子心性论发微 被引量:5
2
作者 强中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6,160,共11页
简言之,荀子的心性论可概括为"性有恶端,心能择善"。详言之:从本源上讲,"性"生而具有;从发用上讲,"性"自然发用。从结构上讲,"性"包括感觉、欲望、智慧三部分。从善恶上讲,感觉、智慧不以善恶... 简言之,荀子的心性论可概括为"性有恶端,心能择善"。详言之:从本源上讲,"性"生而具有;从发用上讲,"性"自然发用。从结构上讲,"性"包括感觉、欲望、智慧三部分。从善恶上讲,感觉、智慧不以善恶论;欲望具有趋恶的端倪,易于自发膨胀,导致恶的后果;但欲望并非全恶,相反,合理的欲望具有积极意义。人心生而具有思考功能,出于本源之性;但心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故不能纳入发用之性;心生而具有的思考能力是初级的,有待得到后天的提升;心可以选择不同路向的价值,选择正面价值这一行为,以及由此而累积的成果才属于人的本质属性;正面价值不是生发于个体自身的心,而是来源于人类累积的、社群公认的文明成果。荀子的心性论颇具理论价值,但也存在不足,重提人性善恶混不失为弥补其不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有恶端 心能择善 人性善恶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