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一种可能的阐释
1
作者 岑瑞庆 梁桂娣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动态性与现实性,肯定了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角度 人性 人性善恶论 阐释
下载PDF
浅议人性善恶论对于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2
作者 梁洪武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9-7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法家学派关于人性善恶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群众观点分析人性善恶论对于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关键词 人性善恶论 现代领导 启示
下载PDF
我国古代传统人性善恶论纵观兼中国伦理思想的方法论浅析
3
作者 卞辉 《时代经贸》 2014年第4期330-330,共1页
人性善恶论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对人性善恶论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身及研究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针对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近现代哲学家们做了许多方法论的探讨研究。笔者试图... 人性善恶论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对人性善恶论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身及研究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针对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近现代哲学家们做了许多方法论的探讨研究。笔者试图以人性论为倒,在分析古代伦理思想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近代哲学家的方法论研究做出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方法论
下载PDF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根源:人性善恶论
4
作者 李梅兰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0期185-186,共2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根源 人性善恶
下载PDF
康德的人性善恶论是“性善质恶”说吗——对谢文郁教授《性善质恶——康德论原罪》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5
5
作者 舒远招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年第4期86-100,126,共16页
谢文郁教授从奥古斯丁、路德的原罪—恩典思想传统出发,对康德的原罪思想展开分析。他依据康德的"向善的原始禀赋"认为康德是性善论者,同时依据康德对人的本性的新界定,认为康德所说的"趋恶倾向"并非"本性之恶... 谢文郁教授从奥古斯丁、路德的原罪—恩典思想传统出发,对康德的原罪思想展开分析。他依据康德的"向善的原始禀赋"认为康德是性善论者,同时依据康德对人的本性的新界定,认为康德所说的"趋恶倾向"并非"本性之恶",而是"本质之恶"("质恶"),由此把康德宗教学著作中的人性善恶论归结为"性善质恶"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性的新概括,但这一概括是建立在奥古斯丁、路德和康德之间的扭曲而错位的比较框架的基础上的,过于凸显了路德的"原罪"与康德的"向善的原始禀赋"之间的对应关系,未能把康德的"趋恶倾向"说视为对路德原罪说的批判改造。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概括不是按照康德本人对人的本性的新界定而得出的,因而偏离了康德的基本思想。康德虽然肯定了人的原始向善禀赋是善的,但这种自然禀赋仅仅是人的善良本性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他所说的普遍趋恶倾向则是一种现实的、恶的本性,因此,就人的现实的、由人自己所造就的本性而言,康德恰好是一位性恶论者,尽管他也认为人的原始向善禀赋应该而且能够获得重建。谢文郁教授的解读固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但也值得从方法论上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性善恶论 性善质恶
原文传递
人性的生成结构与评价方法建构——关于人性善恶的象限分布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忠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7,共6页
人性问题错综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需要探悉人性的生成结构和评价特点,在搞清人性本身真相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评价原则和方法。人性具有自然、精神、社会三层面的存在形式。人性价值包括人性自我价值和人性外在价值,人... 人性问题错综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需要探悉人性的生成结构和评价特点,在搞清人性本身真相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评价原则和方法。人性具有自然、精神、社会三层面的存在形式。人性价值包括人性自我价值和人性外在价值,人性评价就是评价人性的自我价值和外部价值,即判断人性自身所获得的满足尊重程度和人性所产生的外部功利与道德效应。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评价人性价值,需要认识人性存在的稳定性和变动性,明确评价的主体原则与尺度,把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结合起来。在评价标准选择上,要坚持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原则。人性善恶的评价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社会实践效果。以社会实践效果评价人性善恶,可以大致确定其基本内涵与边界,建构起人性善恶分布的象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结构 人性价值 人性评价 人性善恶 象限分布
下载PDF
孟子的人性善恶混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强中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孟子的人性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面向:人的感官欲望生而具有,亦属人性;感官欲望中含有易于趋恶的因素,这种因素往往遮蔽了善端的有效扩充;意欲成善,必须努力抑制生而具有的恶端;正因为恶端自发,不易控制,因此,成就现实之善,还必须依靠来... 孟子的人性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面向:人的感官欲望生而具有,亦属人性;感官欲望中含有易于趋恶的因素,这种因素往往遮蔽了善端的有效扩充;意欲成善,必须努力抑制生而具有的恶端;正因为恶端自发,不易控制,因此,成就现实之善,还必须依靠来自外部的优质教育。综合而言,孟子充分认识到人性善恶两端并存的事实,并提出了自成其善、教而成善的两种不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善恶 自成其善 教而成善
下载PDF
中西方人性善恶观的差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霞 《理论研究》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通过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分析,为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遇到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协调,社会调控方式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中西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波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25,共1页
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0月出版本书以"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为题讨论中国哲学内部有关人性论的问题。儒家人性论本是老生常谈,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孟、告之辨的湍水之喻为引子,将重点聚焦于理学兴起... 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0月出版本书以"由湍水之喻到幽暗意识:理学视域下的人性善恶论新探"为题讨论中国哲学内部有关人性论的问题。儒家人性论本是老生常谈,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孟、告之辨的湍水之喻为引子,将重点聚焦于理学兴起之后宋明儒者继承和发展先秦儒学人性论的过程中,在佛老影响下所凸显出的不同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论 上海三联书店 幽暗意识 儒学人性 解释框架 湍水 理学 儒家人性
原文传递
论人性形成过程中的层次与发展趋势的指向──从孟、荀关于人性善恶之争说起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继旨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18-26,74,共10页
关键词 孟子 生理基础 “心” 发展趋势 形成过程 人性善恶 共同人性 人文化成 类本质 道德情操
下载PDF
谈人性善恶观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华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5期54-54,共1页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争论不休。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亦善亦恶性论。就人性善恶而言,人性是善,是恶,是无善无恶。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不学而能 良知 人的本质 性恶论 人性 人性
下载PDF
中西方人性善恶观的差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12
作者 王明霞 殷开达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中西方对人性观探讨的目的就是以人性观为价值基础去认识和调控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分析,为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遇到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协...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中西方对人性观探讨的目的就是以人性观为价值基础去认识和调控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分析,为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遇到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协调,社会调控方式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操作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中西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万物两极 善恶对立——电影《唐人街探案》对人性善恶的双重考量
13
作者 王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3,共3页
《唐人街探案》是一部集幽默搞笑与悬疑推理于一体的影片,全篇以唐仁与秦风这对舅甥的探案经历为线索,展开了一副生动鲜活的异域世情图。
关键词 群英荟萃 人性善恶 秦风 北腔 生动鲜活 黄兰 部集 妩媚动人 道德领域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下载PDF
象征手法下的人性善恶解读——析戈尔丁小说《蝇王》
14
作者 赵一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7-18,共2页
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借助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描写,着力渲染了人性的变化及其作者对人性善恶的态度。小说在以荒岛为背景的环境下,将人性的善恶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现代人探讨人性本质和如何善化人性,具有重要的... 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借助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描写,着力渲染了人性的变化及其作者对人性善恶的态度。小说在以荒岛为背景的环境下,将人性的善恶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现代人探讨人性本质和如何善化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手法 人性善恶 人物分析
下载PDF
极致境遇下人性善恶的反思
15
作者 马千惠 刘亚平 《丝绸之路》 2015年第20期74-76,共3页
人性善恶问题是一个亘古常青的话题。先秦时已经开始了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从孟子的性善论到荀子的性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杨雄的性善恶混论等。关于人性的讨论从没有停止过,各种学说也逐渐完善并影响着后人对人性问题的理解。正如... 人性善恶问题是一个亘古常青的话题。先秦时已经开始了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从孟子的性善论到荀子的性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杨雄的性善恶混论等。关于人性的讨论从没有停止过,各种学说也逐渐完善并影响着后人对人性问题的理解。正如徐复观:“人性论是以命(道)、性(德)、心、情、才等名词所代表的观念、思想为其内容的。人性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今天出现很多可谓是关于“心灵家园”的问题,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信仰空洞、人性堕落等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致境遇 人性问题 人性善恶
下载PDF
身份文化与人性善恶——论翁新华长篇小说《蚂蚁巷》
16
作者 邓瑗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2期68-72,共5页
翁新华新作——长篇小说《蚂蚁巷》——讲述了三位出身于蚂蚁巷的难兄难弟在经历了社会的濡染、人情的变迁之后不同的人生际遇,一方面描写官场的勾心斗角,在一场场细致、缜密的权力暗算与谋略较量中,揭露以官场为中心、弥漫于整个社... 翁新华新作——长篇小说《蚂蚁巷》——讲述了三位出身于蚂蚁巷的难兄难弟在经历了社会的濡染、人情的变迁之后不同的人生际遇,一方面描写官场的勾心斗角,在一场场细致、缜密的权力暗算与谋略较量中,揭露以官场为中心、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身份文化对人的侵蚀和空心化的处理;一方面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社会的边缘上挣扎、被忽视甚至背负着污名的人们,他们的朴实与善良点亮了茫茫夜色中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深处善与恶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人性善恶 蚂蚁 文化 人生际遇 社会 空心化 善与恶
下载PDF
谈人性善恶观对中西法律传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莉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人性假定是研究法及法现象的人性基础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而人性善恶观又是法的人性假定的主要内容。中西法律传统中法理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人的根本认识有差异,同时中西法律传统中对人性善恶的假定中又存在某些相似或共同之... 人性假定是研究法及法现象的人性基础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而人性善恶观又是法的人性假定的主要内容。中西法律传统中法理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人的根本认识有差异,同时中西法律传统中对人性善恶的假定中又存在某些相似或共同之处,所以从人性善恶观对中西法律传统的影响出发,可以发现和认识中西法律传统的某些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定 人性善恶 中西法律传统
下载PDF
人性善恶模型的建构:一种动态整合的视角
18
作者 袁再臣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10期7-7,共1页
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却有着向善和向恶的倾向性。但如果我们只用人性的善与恶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不全面的。善与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人性"善"与"... 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却有着向善和向恶的倾向性。但如果我们只用人性的善与恶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不全面的。善与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人性"善"与"恶"转化的动态整合模型,将人性善恶置于同一体系中,认为人性的善恶有三种存在域,即善扩展域、恶扩展域和生活域。这三个域之间的动态关系,构成了人性善恶的所有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 善扩展域 恶扩展域 生活域 动态整合
下载PDF
孔孟儒家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鹏程 《华夏文化》 2020年第1期28-29,共2页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话题。然而,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谈及人性的善恶问题,他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之后,儒家人性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开始把性之善恶作为重要问...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话题。然而,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谈及人性的善恶问题,他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之后,儒家人性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开始把性之善恶作为重要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孟子·告子上》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善恶 人性善恶 《性自命出》
下载PDF
先秦人性善恶四论题
20
作者 王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22,共4页
人性善恶论,属于伦理学又涉入价值学,它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上面的伦理命题,又是以伦理对象为内容的价值命题。先秦的人性善恶论有四个基本命题,我们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1.“人性有善有恶”(世硕)2.“性无善无不善”(告子)3.“人... 人性善恶论,属于伦理学又涉入价值学,它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上面的伦理命题,又是以伦理对象为内容的价值命题。先秦的人性善恶论有四个基本命题,我们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1.“人性有善有恶”(世硕)2.“性无善无不善”(告子)3.“人性本善”(孟轲)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人性本善 价值规定 价值判断 伦理学价值 价值学 孟子 承担者 荀况 道德理想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