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即性──戴震人性学说的理性论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胡贤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8-40,共3页
戴震将人的理性、人的心知提升到人的本性的高度,视之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本,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为中国世代丰富多彩的人性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使中国古老的人性学说渗进了近现代的气息。这是戴震人性学说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戴震 知即性 人性学说 特点
下载PDF
董仲舒的人性学说并非是“中民之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开国 苟奉山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又有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中民之性的新说提出。但董仲舒的人性论并不存在所谓人之性与民之性的两类文字的区分,更没有以人之性即为圣人之性的观念,新说关于中民之性的论述,也难以成立,究其原因在于新说... 董仲舒的人性论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又有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中民之性的新说提出。但董仲舒的人性论并不存在所谓人之性与民之性的两类文字的区分,更没有以人之性即为圣人之性的观念,新说关于中民之性的论述,也难以成立,究其原因在于新说不了解董仲舒的人性论处于儒学人性论"性同一说"向"性品级说"转变的逻辑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学说 中民之性 《深察名号》 《实性》
下载PDF
石峻先生《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5,共7页
《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是石峻先生60多年前发表的一篇长文,它体现了先生对从先秦孔老到宋明儒学绵亘两千余年的中国人性论发展史的思考。
关键词 人性学说 中国 先生 演变 宋明儒学 发展史 人性 先秦
下载PDF
儒家性情学说历程及其终结──戴震人性学说在终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解光宇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1期30-33,17,共5页
关键词 人性学说 戴震 程朱理学 儒家 气质之性 《孟子字义疏证》 天命之性 董仲舒 “情” 万物一体
下载PDF
荀悦的人性学说与治国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洪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3-96,共4页
荀悦从“性情相应”的人性论出发 ,强调“法教”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在国家政治结构关系中 ,主张君臣民三位一体 ;在治国方略上 ,把道视为总纲 ;在治民方面主张“德刑并举”。他的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魏晋政治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荀悦 人性学说 治国理论 性情 德刑 人性 君臣民一体化理论
下载PDF
论西方的人性学说与法治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利 《兰州学刊》 2000年第4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法律思想史 人性学说 法治理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祥峰 张娟娟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38-39,共2页
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之所在,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留下了有益的启示,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人性与道德建设——兼评传统儒家的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
8
作者 黄伟合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45,31,共5页
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说,如果把人性的内容或特征主要地归结为自然本能或利己之性,那么,在设计道德建设模式时,当然的选择是法制而不是德化。因为,道德是柔性的,它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良心觉悟,才能发挥作用... 人性学说与道德建设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说,如果把人性的内容或特征主要地归结为自然本能或利己之性,那么,在设计道德建设模式时,当然的选择是法制而不是德化。因为,道德是柔性的,它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良心觉悟,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人的本性就是不可逆转的食色、利己指向的话,柔性的道德在它面前就将黯然失色,无所作为。与之相比,法律的特征是刚性的,它有国家机器的强力为其后援。从而,根据上述人性认识,只有通过法制即法律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才能使人们的行为不得不服从社会利益和公共原则。相反,如果把人性的内容和特征,主要地归结为道德要求或利他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理论 现实人性 人性学说 当代中国 德化 传统儒家 马克思恩格斯 道德要求 干部道德 个人利益
下载PDF
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9
作者 孙晓春 《北方论丛》 CSSCI 1991年第1期5-11,共7页
在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学术界比较近于一致的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但是,中国文化为什么会走上人文主义的道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有哪些局限性,似仍有待于进一步... 在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学术界比较近于一致的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但是,中国文化为什么会走上人文主义的道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有哪些局限性,似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思想 人性学说 儒家 人文主义 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 学术界
下载PDF
综合创新是程颢人性学说的内在逻辑轨迹
10
作者 解光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36-40,共5页
在我国古代人性学说发展史上,孔子最早提出关于人性的命题。后经孟子、荀子、韩愈、李翱、张载等人的发展演变人性学说日益丰富。但是,由于思想家们各执一端,使人性学说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程颢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运用综合... 在我国古代人性学说发展史上,孔子最早提出关于人性的命题。后经孟子、荀子、韩愈、李翱、张载等人的发展演变人性学说日益丰富。但是,由于思想家们各执一端,使人性学说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程颢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运用综合创新的研究方法,把人性学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儒家人性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人性学说的“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人性学说 综合创新
下载PDF
孟荀人性学说的心理分析
11
作者 崔一心 《管子学刊》 1991年第4期53-55,38,共4页
1.孟子道性善,荀子倡性恶,对人性的理解势同水火而难相容。后世学者探讨人性问题,或独宗孟,或独尊荀,往往偏执一端。近年学术界在对孟、荀人性论的比较研究中。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社会本能 人性学说 生理需求 人性 人性 比较研究 性恶 人性问题
下载PDF
也谈先秦儒家人性学说的思想史意义
12
作者 孙景澈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21-22,28,共3页
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人性问题一向被认为是确立道德原则、道德教育和修身方法的出发点。以人性论为基调,儒家构造了哲学与道德为一体的哲学范式,对中华民族道德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先秦儒家人性学说与我国伦理体制、政治... 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人性问题一向被认为是确立道德原则、道德教育和修身方法的出发点。以人性论为基调,儒家构造了哲学与道德为一体的哲学范式,对中华民族道德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先秦儒家人性学说与我国伦理体制、政治思想以及法律思想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性学说 伦理思想 政治思想 意义
下载PDF
老子“自然”学说对王充人性学说的影响
13
作者 颜莉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2期84-94,共11页
王充人性学说受老子"自然"学说的影响,以气释性、以气释命,是典型的"性三品"说。明确地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中品之性容易改变,上品、下品之性较难改变,且改变之后"不可复变",所以,王充特别... 王充人性学说受老子"自然"学说的影响,以气释性、以气释命,是典型的"性三品"说。明确地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中品之性容易改变,上品、下品之性较难改变,且改变之后"不可复变",所以,王充特别重视"教告率勉"对上品、下品之性的影响。王充人性思想体系中还有另外三个特别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概念,即"气""性""命"。"气"是王充人性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性"与"命"都由"气"所构成,"性"与"命"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充 自然 人性学说
下载PDF
先秦人性学说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梦 《学海》 1994年第1期37-40,共4页
先秦人性学说的文化意义刘梦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先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人性学说甚为繁盛。除了孟子的“性善说”和苟子的“性恶说”外,据史料记载,又有用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也持相近... 先秦人性学说的文化意义刘梦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先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人性学说甚为繁盛。除了孟子的“性善说”和苟子的“性恶说”外,据史料记载,又有用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也持相近的人性看法;战国著名学者杨朱、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学说 吉凶由人 文化意义 孟子 《左传》 性恶论 神人关系 人性的觉醒 人性 “认识你自己”
下载PDF
孟、荀人性学说的同与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学智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共7页
先秦的人性学说,如果从善恶评判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三派:告子主性无善恶论,孟子主性善论,荀子主性恶论。三派的争论表现出感性情欲与道德理性的关系和道德起源上的深层对立。告子以人的自然本能为性,主感觉论;孟子以人的道德本有为性,主... 先秦的人性学说,如果从善恶评判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三派:告子主性无善恶论,孟子主性善论,荀子主性恶论。三派的争论表现出感性情欲与道德理性的关系和道德起源上的深层对立。告子以人的自然本能为性,主感觉论;孟子以人的道德本有为性,主理性论;荀子既以自然本能为性,又强调理性对情欲的制约和对“本始材朴”之性的加工改造,带有综合感性与理性的特征。从伦理倾向上说,孟子表现出绝对的伦理主义,而荀子则表现出相对的伦理主义。不过,由于对“性”范畴的含义理解上的差异,人性善、恶之论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探讨孟荀人性学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于准确把握先秦人性学说,也许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学说 自然本能 性无善恶论 材朴 人性 道德起源 道德理性 礼义 化性起伪 人性本善
下载PDF
评荀子的人性学说
16
作者 叶舟 邢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人性问题 人性学说 人性 礼义道德 荀子 化性起伪 封建等级制度 人性 封建伦理道德 孟子
下载PDF
从人性学说的角度看周敦颐的理学观点
17
作者 顾浩 玎玎 任泰愚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9期322-323,共2页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其在宋代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是无可替代,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和佛、道的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天道之本体“太极”,还通过“人极”即“诚”、“圣人之道”、“圣人之法”圣人思想的论述开启了心性之学。他...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其在宋代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是无可替代,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和佛、道的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天道之本体“太极”,还通过“人极”即“诚”、“圣人之道”、“圣人之法”圣人思想的论述开启了心性之学。他的理学观点中包含了人性学说的基本观点,其对宋代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为中国儒学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文章列举了周敦颐的理学观点:“诚者,圣人之本”,并且从中国传统人性学说中最基本的性善与性恶的角度来对宋代周敦颐的理学观点进行分析,最终来探析周敦颐的理学观点对宋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理学 人性学说 政治思想
下载PDF
论朱熹的人性学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3-19,共7页
论朱熹的人性学说李文朱熹人性学说不仅是对理学的贡献,也是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史上的高峰。研究朱熹人性学说,对于深化我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认识,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人性发生学说事物的发生... 论朱熹的人性学说李文朱熹人性学说不仅是对理学的贡献,也是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史上的高峰。研究朱熹人性学说,对于深化我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认识,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人性发生学说事物的发生与本质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孔、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学说 气质之性 人性的超越 人性发生 朱熹 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性 气化流行 天命之性 内在矛盾
下载PDF
论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
19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6-32,共7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北宋进入了作为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理学阶段。理学统治我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在宋明理学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乃是人性学说。清儒把程...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北宋进入了作为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理学阶段。理学统治我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在宋明理学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乃是人性学说。清儒把程朱理学称为性理学,康熙赐给二程庙以“学达性天”的匾额,他们确实抓住了二程学说的特点。研究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哲学发展的规律,是有价值的。一二程的人性学说是对宋以前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性学说的全面总结和改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佛学 人性学说 历史地位 北宋 佛性说 隋唐 气质之性 二程 儒家学说
下载PDF
略论程颢人性学说的地位
20
作者 解光宇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1-25,32,共6页
儒家人性学说是中国封建社建社会正统的人性学说。自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后,经孟子、苟子、韩愈、李翱及张载等人的发展演变,为儒家人性学说奠定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程颢进而提出了“
关键词 人性学说 气质之性 发展演变 人性问题 封建道德 李翱 儒家 张载 修养方法 朱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