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全球化”:人性展现的钟摆效应——回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解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27-31,共5页
虽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很少提及彰显于"全球化"的论题,而且集中在生产理论层面,但是"逆全球化"的特征却彰显于其中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解释人性的发展问题域中。"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是全球... 虽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很少提及彰显于"全球化"的论题,而且集中在生产理论层面,但是"逆全球化"的特征却彰显于其中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解释人性的发展问题域中。"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语",是人与环境相协调的产物,是人性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上所体现的阶段性特征。回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可以从世界历史、市民社会、共同体等维度探讨逆全球化对人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人性展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人性展现与环境奠基——巴尔扎克笔下环境的描写意义
2
作者 冯灵林 《芒种》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巴尔扎克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有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被法国人民冠以“法国小说家之父”的关誉。鉴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普通人生活充满艰辛,刀山火海,度日如年,富人则贪婪、冷酷无情,在他的诸... 巴尔扎克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有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被法国人民冠以“法国小说家之父”的关誉。鉴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普通人生活充满艰辛,刀山火海,度日如年,富人则贪婪、冷酷无情,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无不将这些现实社会的残酷融入其中,人物刻画十分到位,情感体现真真切切,这些作品中尤以《人间喜剧》最为典型,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刻画涉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故事情节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更主要的是环境描绘极其逼真,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可以说该作品展现了他的高超艺术才能。为此,我们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解剖,从作品自然和社会环境描绘角度入手,分析他的文学创作特点,巴尔扎克笔下环境的描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人性展现 环境奠基
原文传递
略论艺术与人性的展现及完善
3
作者 杞新村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原始艺术伴随着人性萌发而产生,因而原始艺术没有绝对开端而只有阶段性的表现。人类对自由的渴求开辟了以艺术为形式的"第二世界"。在艺术状态中,人摆脱了自然的力量,将自然从一种支配人的力量转换成人的艺术加工对象,赋予自... 原始艺术伴随着人性萌发而产生,因而原始艺术没有绝对开端而只有阶段性的表现。人类对自由的渴求开辟了以艺术为形式的"第二世界"。在艺术状态中,人摆脱了自然的力量,将自然从一种支配人的力量转换成人的艺术加工对象,赋予自然以艺术形式。艺术是人所依赖的、用以展现和完善其人性的工具、物质媒介,是人性产物,在追求中使生活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人性展现 完善
下载PDF
生死一瞬 人性展现
4
作者 付克友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年第7期197-198,共2页
绝境中的对话什邡,蓥华镇中学初二(2)班的女生蒋德佳获救后,首先问周围的人:"初三(1)班的女生廖丽救出来没有"?被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蒋德佳开始体力不支,昏昏欲睡。此时,被压在她附近的廖丽,一直对她说:"千万不要睡,你... 绝境中的对话什邡,蓥华镇中学初二(2)班的女生蒋德佳获救后,首先问周围的人:"初三(1)班的女生廖丽救出来没有"?被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蒋德佳开始体力不支,昏昏欲睡。此时,被压在她附近的廖丽,一直对她说:"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原本不相识的姐妹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相互支持。同时这间学校的邓清清,在废墟里,一直开手电筒看书。"下面一片漆黑,我怕,又冷又饿。"她说,"我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废墟 都江堰 人性展现 手电筒 记者 学校 救援 裂缝 女生
原文传递
新闻摄影的技术表现力方面的提升
5
作者 王建中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4X期243-244,共2页
随着全民"读图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新闻摄影的技术表现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图像作为一种凝练的视觉语言逐步占据了新闻的半壁江山,新闻摄影在艺术与技术上的变革成为大势所趋。主要从新闻环境对新闻摄影的技术表现力的影响入... 随着全民"读图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新闻摄影的技术表现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图像作为一种凝练的视觉语言逐步占据了新闻的半壁江山,新闻摄影在艺术与技术上的变革成为大势所趋。主要从新闻环境对新闻摄影的技术表现力的影响入手,重点探讨受众对新闻摄影的技术革新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新闻摄影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新闻摄影在创新能力培养、人文情怀把握和技术表现力方面的提升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技术表现力 人性展现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Bio-Syncretic Robots 被引量:13
6
作者 Chuang Zhang Wenxue Wang +2 位作者 Ning Xi Yuechao Wang Lianqing Liu 《Engineering》 2018年第4期452-463,共12页
Bio-syncretic robots consisting of both li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non-living systems possess desirable attributes such as high energy efficiency, intrinsic safety,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f-repairing capabiliti... Bio-syncretic robots consisting of both li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non-living systems possess desirable attributes such as high energy efficiency, intrinsic safety,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f-repairing capabilities. Compared with li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or non-living traditional robots based on elec- tromechanical systems, the combined system of a bio-syncretic robot holds many advantages. Therefore, developing bio-syncretic robots has been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and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is are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bio-syncretic robots. First, potential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yncretic robots are discussed. Nex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of bio-syncretic robots, including simple movement and controllability of velocity and direction, is reviewed. The li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non-living materials that are used in bio-syncretic robo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abrication methods, are then discussed. In addition, recently developed control methods for bio-syncretic robots,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are described. Finally,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yncretic robots are discussed from multiple viewpoints, including sensing and intelligence, living and non-living materials, control approach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yncretic robot Hybrid robot Bio-actuator CARDIOMYOCYTE Muscle ce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