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密人性悖论及其内在统一性——勿将现代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归源于斯密的自利人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富强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23,共12页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斯密,但斯密既在《国富论》中发展了自利心,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发展了同情心,两者表面上所呈现出的一种人性悖论就被称为“斯密问题”。实际上,斯密的人性假设是统一的:“利己”和“利他”只是人性二重性的真实反...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斯密,但斯密既在《国富论》中发展了自利心,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发展了同情心,两者表面上所呈现出的一种人性悖论就被称为“斯密问题”。实际上,斯密的人性假设是统一的:“利己”和“利他”只是人性二重性的真实反映,斯密将它们都建立“克己”的基础上,从而在经济界与道德界实现了人性观的统一。同时,斯密人性观也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相通:人类行为是从“己”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互惠的利他主义则是达到“为己”目的的有效手段,因而“为己利他”也就是人类合理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无形的手”的“预定协调”也是以“为己利他”行为机理为基础的。但是,现代经济学却舍掉“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所根基的伦理基础并将之转变为“经济人”假设,从而过度美化了现实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人性悖论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为己利他”
下载PDF
人性悖论:西方管理思想史演进的原点与动力——对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劲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2期75-79,共5页
根据出发点的不同,西方管理学诸学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类,即以人性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以组织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和以方法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人性的非定形性与管理对人性的确定性把握之间的矛盾、组织的机械性与有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 根据出发点的不同,西方管理学诸学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类,即以人性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以组织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和以方法为直接出发点的理论。人性的非定形性与管理对人性的确定性把握之间的矛盾、组织的机械性与有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管理方法的先验性与经验性之间的矛盾,分别构成了这三大部类演进的内在动力。这三对矛盾又可以归结为人性的悖论性结构,整个西方管理思想史因此可以在人性的基础上得到统一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悖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 人性 组织 方法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中的人性悖论
3
作者 赵德利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冲突 人性悖论 《风尘交易人:一个美国汽车商的经历》 长篇小说 华胄 表现手法 中国
下载PDF
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及其合理运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森 王天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94,共7页
从人类的"肉体—工具"物质结构的角度看,教学活动是一种改造人类的生物性而赋予人类以文化性的人化活动。虽然教学活动在目的上以培育人类的文化性为取向,但是为保证人类文化性的发展动力,教学活动在功能上主要反过来满足人... 从人类的"肉体—工具"物质结构的角度看,教学活动是一种改造人类的生物性而赋予人类以文化性的人化活动。虽然教学活动在目的上以培育人类的文化性为取向,但是为保证人类文化性的发展动力,教学活动在功能上主要反过来满足人类的生物性。于是,教学活动既需以赋予学生以文化性为取向,又不能完全以赋予学生以文化性为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要实现教学活动的人化回归,就需要从整体上考查现实的教学活动,在有效地满足人类的生物性的基础上,限制和利用人类的生物性,尽可能培育人类的文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活动 人性悖论 人化回归
原文传递
透析创造思维产生的人性悖论之根源
5
作者 刘志英 王爱民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6-59,共4页
通过大量有关研究创造思维资料的翻阋,笔者发现大部分人是从外部条件来阐述创造思维产生与培养。可是,创造思维作为人脑一种特殊的机能,其产生的决定根源应是内因,外因只是其产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动力。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通过大量有关研究创造思维资料的翻阋,笔者发现大部分人是从外部条件来阐述创造思维产生与培养。可是,创造思维作为人脑一种特殊的机能,其产生的决定根源应是内因,外因只是其产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动力。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并产生效能。所以,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思维,且不可舍本求末,忽视其内在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思维 人性悖论 灵感 悖论 人性 透析 外部条件 原材料
原文传递
《人性悖论》
6
作者 理查德·兰厄姆 王睿(翻译) 《环球科学》 2022年第17期91-91,共1页
纵观人类社会,你会发现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在用爱与合作维系这个社会的同时,也有无数的恨意和残忍。可以说,人类既是最善良的物种,也是最暴力的物种。为了解释这种矛盾,本书的作者试图在分析人类演化史的同时,与人类的近亲做进一步的... 纵观人类社会,你会发现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在用爱与合作维系这个社会的同时,也有无数的恨意和残忍。可以说,人类既是最善良的物种,也是最暴力的物种。为了解释这种矛盾,本书的作者试图在分析人类演化史的同时,与人类的近亲做进一步的对比。好让我们从生物性和社会性等多个角度,去剖析人性的悖论。在这场很难获得所有人认可的讨论中,我们看见了多种影响因素在角力,也看见了人的挣扎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 人性悖论 社会性 演化史
原文传递
诚信与欺骗的良性博弈——从淘宝“信誉度”的道德悖论看网络交易的诚信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雪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诚信与欺骗作为根本对立的范畴,在网络交易的特殊环境下却联袂营造了合作与共赢的良好局面。分析诚信与欺骗在淘宝网络交易中的良性博弈以及这种良性博弈的人性论根源,揭示网络交易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道德悖论根源... 诚信与欺骗作为根本对立的范畴,在网络交易的特殊环境下却联袂营造了合作与共赢的良好局面。分析诚信与欺骗在淘宝网络交易中的良性博弈以及这种良性博弈的人性论根源,揭示网络交易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道德悖论根源于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演变以及人性自身的张力,在人类现有的价值文明之内这种道德悖论不存在"解悖"的可能,因此对道德悖论境遇之下如何构建网络交易诚信的问题可以进行尝试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欺骗 良性博弈 人性悖论 道德悖论
下载PDF
人性边缘的徘徊——论罗马里亚电影《医者仁心》中道德冲突的根源
8
作者 周玄 杜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69,共5页
《医者仁心》是由加泰林·罗塔鲁和加比·弗吉尼亚·萨尔加共同执导的电影,取材于2016年罗马尼亚消毒剂丑闻事件。两位导演将对罗马尼亚当代社会的洞察埋入现实主义的叙事中,讲述了儿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决心揭露医疗系统的黑... 《医者仁心》是由加泰林·罗塔鲁和加比·弗吉尼亚·萨尔加共同执导的电影,取材于2016年罗马尼亚消毒剂丑闻事件。两位导演将对罗马尼亚当代社会的洞察埋入现实主义的叙事中,讲述了儿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决心揭露医疗系统的黑暗内幕,却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陷于困境的故事。作为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导演通过设置双重“死亡”的叙事空间——患者肉体的死亡和克里斯蒂安职业道德的“死亡”,讨论了由个体利益与集团利益矛盾造成的道德冲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克里斯蒂安所面对的道德冲突,揭示道德冲突的实质是人与社会冲突造就的人性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冲突 现实主义风格 儿科医生 《医者仁心》 医疗系统 个体利益 叙事空间 人性悖论
下载PDF
爱情的乌托邦——《又来了,爱情》的女性主题 被引量:1
9
作者 谢雪梅 《职大学报》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女主人公萨拉·德拉姆在人生的暮年遭遇与几位年轻男性的爱情风波,其间的变化微妙复杂,注定是悲剧性结局。所谓爱情处于先验肯定与经验否定的悖论之中,爱情因此... 《又来了,爱情》是多丽丝·莱辛晚年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女主人公萨拉·德拉姆在人生的暮年遭遇与几位年轻男性的爱情风波,其间的变化微妙复杂,注定是悲剧性结局。所谓爱情处于先验肯定与经验否定的悖论之中,爱情因此是一种乌托邦。由此透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两性悖论,进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悖论,显现女性日常生活的现代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来了 爱情》 乌托邦 两性悖论 人性悖论
下载PDF
探析创造性认识的内在精神机理
10
作者 张建锋 刘志英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56-57,共2页
创造性认识作为人脑一种特殊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本质的和内在的方面,其产生的决定根源应是内因,外因只是其产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动力。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认识,且不可舍本求末,忽视其内在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创造性认识 人性悖论 灵感 认知主体 精神机理
下载PDF
基于人的基本生存境遇谈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11
作者 白雪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9-63,共5页
美学是广义的人的哲学的组成部分,美学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对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的探索而不断向前发展。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海德格尔提出“物的原初意义是没有意义,意义是来源于人自身的价值判断尺度”;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 美学是广义的人的哲学的组成部分,美学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对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的探索而不断向前发展。从哲学的角度上讲,海德格尔提出“物的原初意义是没有意义,意义是来源于人自身的价值判断尺度”;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人是目的”“人向自然立法”,可见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所在。从美学的角度上讲,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集中、最完满的体现,人的本质是美的本质最深刻、最内在的根源。从艺术的角度上讲,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全是人的生存、存在的体验,艺术的驱动力、内容及其感人魅力都来自于人类的生存体验。着眼于对人性的悖论、人生的悖论、人类社会的悖论三方面来探究人的现实的基本境遇,以此来说明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的现实的基本生存境遇 人性悖论 人生的悖论 人类社会的悖论
下载PDF
“造人”神话的当代变异及伦理启示——评乌埃勒贝克的小说《基本粒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利红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4年第1期348-357,共10页
法国当代作家米歇尔·乌埃勒贝克的《基本粒子》以隐喻的方式、科幻的手法,通过对植根于爱欲之上的两个同母异父兄弟的不同成长经历及结局的人性考察,构建了一出析离爱欲、革旧布新、科技'造人'的当代悲情神话。'造人&#... 法国当代作家米歇尔·乌埃勒贝克的《基本粒子》以隐喻的方式、科幻的手法,通过对植根于爱欲之上的两个同母异父兄弟的不同成长经历及结局的人性考察,构建了一出析离爱欲、革旧布新、科技'造人'的当代悲情神话。'造人'神话作为一个伦理实体,其目的与手段之间形成的反人性悖论挑战当代人对顺性和节欲、对善恶认知的道德底线。'造人'神话由神而人,由人而'基因'的变异凸显出当代伦理危机。作者通过'造人'神话实际上是再次发问:人类向何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埃勒贝克 “造人”神话 人性悖论 伦理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