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的本体性及其在人性生态中的意义——对文艺生态研究的一个必要理论前提的阐释 被引量:6
1
作者 曾永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54,共15页
对精神的本体性的认识,即对“精神圈”的生态地位的认识,是考察文艺生态的必要理论前提。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在肯定物质的本原性和本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精神的本体性。精神既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内容,又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它以作为... 对精神的本体性的认识,即对“精神圈”的生态地位的认识,是考察文艺生态的必要理论前提。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在肯定物质的本原性和本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精神的本体性。精神既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内容,又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它以作为精神食粮的信息为生成之源。精神对人性生成的主导作用及其自身的生成性,推动和表现着人的“类本质”的生成。在肯定精神本体性的前提下考察人性生态和文艺生态,正是人本生态观对自然本体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本体性 人性生态 文艺生态 生态
下载PDF
生成追求:杜威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生态关怀
2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7,共6页
杜威的价值论特别重视世俗价值,但并非就是庸俗价值论。他的审美价值观从作为活的生物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探究审美价值的生态根源,并指出价值作为事实所具有的客观性,进而从自然-宇宙和人性及其活动的生成性阐释审美价值的本质,还从审... 杜威的价值论特别重视世俗价值,但并非就是庸俗价值论。他的审美价值观从作为活的生物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探究审美价值的生态根源,并指出价值作为事实所具有的客观性,进而从自然-宇宙和人性及其活动的生成性阐释审美价值的本质,还从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生态内涵出发,在重视审美的世俗价值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其对于人性生成的终极价值,并进而提出了价值创造的生态尺度。杜威的美学提出了一种人本性与生态性高度统一的审美价值论,表现出对人性生态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审美价值观 世俗价值 人性生态 生态尺度
下载PDF
对人性生态和谐不同的思考、共同的追求——对沈从文与卡夫卡小说的比较解读
3
作者 邹承辉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1-132,共2页
沈从文与卡夫卡不约而同地选择后现代的角度进行创作,并通过截然不同的思考途径:一为诗化,一为异化,殊途同归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人性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美好的人性生态。
关键词 沈从文 卡夫卡 后现代 人性生态
原文传递
审美性休闲文化与人性的生态建构
4
作者 王晓琴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9-30,36,共3页
生态危机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危机。对于建构合理健康的人性生态 ,审美化的休闲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我生成方式。中国文学史中包含着一部休闲文化史。中国古代休闲文化中休闲与审美融合的、以“游”“玩”为核心范畴的美学观念 ,强调人的... 生态危机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危机。对于建构合理健康的人性生态 ,审美化的休闲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我生成方式。中国文学史中包含着一部休闲文化史。中国古代休闲文化中休闲与审美融合的、以“游”“玩”为核心范畴的美学观念 ,强调人的审美的心胸在审美化的休闲中从日常功利中摆脱出来 ,借感性的补偿来慰籍和修复受羁押和分裂的人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文化 审美性 人性生态 “游” “玩”
下载PDF
实践:生态人性论的缘起与现实路径
5
作者 李勇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对象性实践或实践的对象性,这是生态人性论成立的逻辑缘起;实践的动态履程,这是生态人性论的历史必然。环境问题及其全球化呼唤人类生存发展的"范式革命",生态文明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通达"人和自然真正复活"的... 对象性实践或实践的对象性,这是生态人性论成立的逻辑缘起;实践的动态履程,这是生态人性论的历史必然。环境问题及其全球化呼唤人类生存发展的"范式革命",生态文明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通达"人和自然真正复活"的诗意之境,则是这一呼唤的现实回应和理论自觉,是生态人性论外化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生态人性 逻辑缘起 现实路径
下载PDF
人性与生态——未来住宅的主题
6
作者 聂珺 《建筑与环境》 2010年第1期119-120,共2页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了当代建筑师重大的课题之一:人性与生态——未素住宅的主题。
关键词 人性生态 环境均好性 生态
下载PDF
基于多元logstic模型的智能区块链技术对高碳产业生态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姜华 戴建忠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6期76-80,共5页
智能区块链技术是21世纪初期被广泛开发和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高碳产业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的效度和水平,进而节约高碳产业的生态成本,提升高碳产业效益。文章利用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 智能区块链技术是21世纪初期被广泛开发和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高碳产业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的效度和水平,进而节约高碳产业的生态成本,提升高碳产业效益。文章利用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智能化的客观事实,提出了智能区块链技术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的实证分析模型,指出智能区块链技术对于高碳产业生态治理呈现出差异化特点。利用智能区块链技术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必须重点治理火电产业、石化产业、冶金产业和制药产业的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区块链 生态治理效度 生态治理人性化水平 高碳产业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两碎片》中的伦敦空间及生态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1,共5页
伊恩·麦克尤恩在短篇小说《两碎片》中对未来伦敦物理空间和生态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小说中独立的"生态主题",这里的"生态"有两个意义上的指向,其一是自然生态,其二是人性生态。小说中,麦克尤恩通过展现一幅&qu... 伊恩·麦克尤恩在短篇小说《两碎片》中对未来伦敦物理空间和生态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小说中独立的"生态主题",这里的"生态"有两个意义上的指向,其一是自然生态,其二是人性生态。小说中,麦克尤恩通过展现一幅"后启示录时代堕落的伦敦图景",进而探究了作为都市主体的伦敦市人在都市的情感状态和生存困境,提出关于人类未来的严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碎片》 伦敦空间 自然生态 人性生态 碎性都市
下载PDF
卢梭生态美学观之现代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伟萍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5-88,共4页
在自然——人构成统一生态系统的原则下,从自然生态和谐美、人性生态美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层面出发解读卢梭作品中蕴含的生态美学观。卢梭对自然的独特阐释,表达了以自然对抗文明的生态审美旨趣和审美价值观。而他对人性生态美的向往与塑... 在自然——人构成统一生态系统的原则下,从自然生态和谐美、人性生态美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层面出发解读卢梭作品中蕴含的生态美学观。卢梭对自然的独特阐释,表达了以自然对抗文明的生态审美旨趣和审美价值观。而他对人性生态美的向往与塑造,则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命存在的高度关注,折射出卢梭深厚的人文情怀。对卢梭生态美学观的探讨和阐释,可从理论层面进而到实践层面为解决当今人们所面临的生存方式危机和精神危机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开拓一条新的追问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返归自然 整体和谐生态美与爱 人性生态
下载PDF
论自然价值知性模式与人格的生态涵育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0,共5页
作为主体的人类将以何种道德姿态面对自然,是当今生态文明能否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道德观念是人和社会存在的预设前提之一。就道德观念的本质而言,其对人的意图、目的动机和行为有着规范及引导作用,是人类采用何种态度和观念... 作为主体的人类将以何种道德姿态面对自然,是当今生态文明能否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道德观念是人和社会存在的预设前提之一。就道德观念的本质而言,其对人的意图、目的动机和行为有着规范及引导作用,是人类采用何种态度和观念从事社会实践的价值旨归。而道德观念与人性存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人性对道德的形成起着根基性作用,因此人性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性的需求性诉求,即源于人类生存的根源性的内在需要。而近代以来基于理性、人类欲望生成的人性能否重获生态向度,关键就在于以何种方式来评价自然价值,而自然价值知性模式不仅能为此提供恰当的认知方式,也有利于生态人性的人格具象化,即生态人格的蕴积涵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性 生态人格 生态范式 自然价值知性模式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解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晓利 夏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生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系统阐释生态心理学元理论。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可概括为生态世界观、生态人性观及生态心灵观和生态方法论。揭示生态心理学元理论既有助于生态心理学自身的整合 ,也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生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系统阐释生态心理学元理论。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可概括为生态世界观、生态人性观及生态心灵观和生态方法论。揭示生态心理学元理论既有助于生态心理学自身的整合 ,也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心理学 元理 生态世界观 生态人性
下载PDF
紫藤架下的创意工场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生态办公楼改造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查金荣 蔡爽 吴树馨 《时代建筑》 2010年第6期88-93,共6页
文章介绍苏州星海街9号厂房改造为绿色生态办公楼的实践,记录了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结合苏州地方特色,将企业文化、生态、节能、经济性融入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
关键词 改造 生态人性 办公空间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生态审美意蕴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建东 穆艳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5,共8页
在马克思的思想论域下,劳动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生存方式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关注的核心论题。因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构建过程中,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 在马克思的思想论域下,劳动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生存方式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关注的核心论题。因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构建过程中,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劳动理论中关于"劳动创造美"和"美的规律"的相关论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蕴。这一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连接的中介——人的劳动实践出发,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统一。其具体表现为"美的规律""自由劳动"及"人的本质"的经典"三位一体"架构:劳动是建构人与自然生态审美关系的现实中介;自由劳动是生成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之美"的必要条件;"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劳动理论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尺度。科学阐释马克思劳动理论中的生态审美意蕴,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劳动理论的生态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实践主体向生态人性的复归、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真善美"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自然之美 美的规律 生态人性
下载PDF
企业实践困境与管理生态化实现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慧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00-101,共2页
企业的生存依赖着自然,所以在企业的管理价值导向中,必须要保持对自然的尊重,否则地球资源、环境及人类生命系统等遭到破坏后,企业也无法生存,所以企业管理价值也逐步由利益导向向生态方向转变。笔者通过对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的概念剖析,... 企业的生存依赖着自然,所以在企业的管理价值导向中,必须要保持对自然的尊重,否则地球资源、环境及人类生命系统等遭到破坏后,企业也无法生存,所以企业管理价值也逐步由利益导向向生态方向转变。笔者通过对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的概念剖析,继而辨析目前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想要实现企业管理价值生态所需要具备的主体条件和客观条件,最后提出了企业向自然、社会及员工的价值生态路径,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性化管理价值生态社会责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现象学与生态人性的历史生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考证
15
作者 张敏 都书廷 《理论探讨》 202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点为切入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为自己劳动现象学的确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方法,也为人性的生态复归重构了逻辑支点。面向文本考证,不难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点为切入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为自己劳动现象学的确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方法,也为人性的生态复归重构了逻辑支点。面向文本考证,不难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然运用现象学的思维方法和叙事方式对劳动本质进行剖析,从而得以真正摒弃国民经济学关于劳动的片面化和物化的观念,同时也批驳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化、精神化理解,重新诠释了劳动作为对象性活动何以是一种人的生命意向性活动,由此挖掘出人性生成的真实根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确证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性观念所缺失的现实基础,亦即人类的生产劳动,由此为自然主义人性观的生态性变革奠定了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这既反映出其在人性观研究方面的原创性贡献,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内在诉求的人性生态化提供了完备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性 劳动现象学 人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心理之城》中的荒原后都市摹写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春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8,84,共6页
麦克尤恩的小说《心理之城》以洛杉矶为背景,通过对四个人物的不同层级、不同侧面的心理现象的精准刻画,揭示出荒原后都市的文化状貌和人性生态。通过对荒原后都市状貌的源流及表征的探讨,以及荒原后都市中人性堕落、情感扭曲等现象的分... 麦克尤恩的小说《心理之城》以洛杉矶为背景,通过对四个人物的不同层级、不同侧面的心理现象的精准刻画,揭示出荒原后都市的文化状貌和人性生态。通过对荒原后都市状貌的源流及表征的探讨,以及荒原后都市中人性堕落、情感扭曲等现象的分析,既能使人们深刻认知当代西方都市文化的多重生存困境,也能引发对当代都市文化重新建构的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的都市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心理之城》 荒原后都市 人性生态
下载PDF
在互补整合中实现总体的价值超越——论李杜诗歌研究的 “分”与 “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永成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1期1-8,81,共9页
从人性生态内涵中的多维两极互动结构的视角来审视,李杜诗歌的人性内涵和审美意蕴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两极景观。李杜诗歌的人学和审美意蕴不仅可以互补并重,而且还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生成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人... 从人性生态内涵中的多维两极互动结构的视角来审视,李杜诗歌的人性内涵和审美意蕴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两极景观。李杜诗歌的人学和审美意蕴不仅可以互补并重,而且还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生成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人学审美意蕴的总体性的生命精神,因而更加有利于人性生态结构优化生成和当代人文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生态结构 现实与理想 社会与个体 两极互补 整合超越
下载PDF
文心共戎装一色——李存葆“文化大散文”的绿色主题
18
作者 房福贤 金永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0,共3页
 当代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文化大散文"主要是围绕绿色主题而创作的。李存葆以文化为立足点,以人类生态学的视角深切关注我国及全球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人性生态,针砭时弊,为人类寻求克服困境以自救的绿色道路。...  当代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文化大散文"主要是围绕绿色主题而创作的。李存葆以文化为立足点,以人类生态学的视角深切关注我国及全球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人性生态,针砭时弊,为人类寻求克服困境以自救的绿色道路。他是一个拥有绿色文心———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类关怀"、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人性生态的终极关怀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存葆 “文化大散文” 绿色主题 人类生态 文心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文化生态 人性生态
下载PDF
满足生活需求的建筑功能多样化设计原则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德良 文剑钢 《城市观察》 2014年第5期70-76,共7页
针对单一、封闭的功能空间已不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建筑功能概念的梳理以及相对应的设计手法的概括总结,分析"将建筑问题归结为设计问题"、"注重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忽略了使用者精... 针对单一、封闭的功能空间已不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建筑功能概念的梳理以及相对应的设计手法的概括总结,分析"将建筑问题归结为设计问题"、"注重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忽略了使用者精神情感"等问题的思考。从生活美学的高度反思了建筑功能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功能多样化设计目的是提升生活品质、改善空间体验;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设计原则,最终落实到空间处理措施上,强调空间构成的多样化、空间布局的人性化、空间视觉的艺术化、空间体验的情感化和空间属性的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功能 演变过程 多样化 人性生态 空间措施
下载PDF
从《儿子与情人》解析劳伦斯的生态与人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光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86-87,共2页
戴维·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之中充满了生态伦理思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自己的家乡伊斯伍德作为原型,对工业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机械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严重生态危机所带来的人性危机进行了... 戴维·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之中充满了生态伦理思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自己的家乡伊斯伍德作为原型,对工业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机械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严重生态危机所带来的人性危机进行了揭示,体现了作者追求生态文明战胜机械化工业文明的思想。本文试就《儿子与情人》对劳伦斯的生态与人性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戴维·劳伦斯 生态人性 精神世界 工业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