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情与面子——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探索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爽 俞鑫荣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对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工作由于没有形成西方社会的制度信任,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建立专业关系并非易事。参照黄光国"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提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对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工作由于没有形成西方社会的制度信任,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建立专业关系并非易事。参照黄光国"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提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理论模式,分别对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以及混合性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建立专业关系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关系 信任 人情与面子
下载PDF
人情与面子:乡土社会礼物交换的人类学解读——以鄂西南利川市龙山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代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礼物交换,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中。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被赋予了深厚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在鄂西南农村地区,馈赠场合融入于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以及日常生活中。村民在送礼和回礼过程... 礼物交换,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中。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被赋予了深厚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在鄂西南农村地区,馈赠场合融入于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以及日常生活中。村民在送礼和回礼过程中实现的是一种价值与资本,一方面体现的是互惠准则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体现出以"人情"与"面子"为策略的特殊交换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人情与面子 互惠 特殊主义
下载PDF
“断亲”为何?--试论中国人际关系的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甜甜 翟学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断亲现象,理论上可区分为宏观意义上的一般性解释、中层意义上的跨文化以及社会学本土化中的“关系性”解释。从人情与面子的研究框架出发予以审视,以往的各种理论均倾向于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即认为“断亲... 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断亲现象,理论上可区分为宏观意义上的一般性解释、中层意义上的跨文化以及社会学本土化中的“关系性”解释。从人情与面子的研究框架出发予以审视,以往的各种理论均倾向于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即认为“断亲”是由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所引发的社会流动导致的个体化结果。而人情与面子的研究框架则将此种社会现象指向行动主体的主观意图,即如果一个人的地方社会网络能够给其带来充沛的社会资源,那么他不会采取“断亲”行为;当一个人从其原有的地方网络中无法获得他所要的社会资源,或此资源已派不上用场时,其依附性便随之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本身不再重要,因为现代性社会生活会使人们在自己的生活或事业领域重建自己的社会网络,“断亲”只是表示与旧有的亲属网络不再发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亲属网络 人情与面子 断亲
下载PDF
人情式政策动员:宗族型村庄中的国家基层治理逻辑——基于江西省余江县宅改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吕萍 胡元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63,176,共15页
在宗族力量较强的农村地区,缺乏行政渗透力的政府如何以最低交易成本有效地动员农村基层,实现其政策目标,是学术界有待解释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为例,分析政府对宗族性农村社会的政策动员机理。研究认为农... 在宗族力量较强的农村地区,缺乏行政渗透力的政府如何以最低交易成本有效地动员农村基层,实现其政策目标,是学术界有待解释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为例,分析政府对宗族性农村社会的政策动员机理。研究认为农村社会存在四种人际交往关系,宗族型村庄成员依照特有的"血缘-人情"关系判断机制做出心理反映及社会行为。在宗族力量较强、传统观念浓厚等因素对政策执行产生阻力时,政府充分利用宗族社会的关系判断机制,通过两次请托性交易谈判保障政策执行,形塑出一种"人情式政策动员"。因此,"人情式政策动员"不同于以权力为执行核心的实施模式,而更多呈现出"关系-利益"的基层动员特征,其不仅揭示出宗族社会治理中的部分经验黑箱,还说明各参与主体存在利益需求错位及行为多向性,为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型村庄 人情与面子 利益置换 政策动员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儒家的社会理论建构——对偶生成理论及其命题 被引量:17
5
作者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79,243,244,共26页
儒家的人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已逐步走入了社会科学范畴。其中“关系本位”成为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然而,对于“关系”的理论建立是否需要借助西方社会理论或放入本体论与认识论去讨论,关系到该理论建构的方向选择。有研究表明... 儒家的人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已逐步走入了社会科学范畴。其中“关系本位”成为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然而,对于“关系”的理论建立是否需要借助西方社会理论或放入本体论与认识论去讨论,关系到该理论建构的方向选择。有研究表明,以天人合一为框架的中国文化偏重于关联宇宙论,即以阴阳关系构成来认识世界。本文就此提出,儒家的社会理论是由“对偶生成”为起点建立的一种具有价值导向性的关系运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思维 对偶生成 关系构成 儒家社会理论 人情与面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