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企业关系中的人情法则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伟
《商业文化》
2011年第9X期84-84,共1页
人情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人情法则作为企业交往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中国的人情法则有其特点的环境和历史背景,组织间的...
人情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人情法则作为企业交往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中国的人情法则有其特点的环境和历史背景,组织间的交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其人情的关系,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法则
组织间信任
面子
人情
困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人际与人情之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谈炳和
满开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人情法则的文化内涵。不同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对应着不同的人情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际与人情关联的工具性日渐显现。人们应关注人际与人情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人情
制度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情的心理学探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静
姚本先
《社会心理科学》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中国的公道、人情和法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好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公道与公正、公平、正义等词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人情即为人之常情,生活中多指人情世故。法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抵制或铲除人情因素防碍法律的...
公道与公正、公平、正义等词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人情即为人之常情,生活中多指人情世故。法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抵制或铲除人情因素防碍法律的贯彻和实施,消除腐败,自然有利于社会公道、公正、民主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道
人情
法制
社会公道
人情法则
法制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礼尚往来”看人情与国法
5
作者
邱端端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7-8,共2页
如今打着礼尚往来的名义行贿受贿的犯罪活动真可谓是对传统的亵渎。崇尚礼节往来的社会传统的形成有着怎样的社会历史原因?在这种传统下的国人该怎样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笔者以礼尚往来的现象为线索,尝试着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法...
如今打着礼尚往来的名义行贿受贿的犯罪活动真可谓是对传统的亵渎。崇尚礼节往来的社会传统的形成有着怎样的社会历史原因?在这种传统下的国人该怎样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笔者以礼尚往来的现象为线索,尝试着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探寻人情与国法的平衡以避免制度移植后文化的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尚往来
贿赂
人情法则
传统法律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人情互动的关系模型整合三种人情交换类型的改进
6
作者
张帆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中国社会是人情关系影响下的社会,基于人情的社会交往会因关系划分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系统回顾了以往研究者提出的关系人情关系及其交往法则的理论,对两种人情关系模型进行整合改进,得到一个整合改进后的人情互动关系模型。该模型划...
中国社会是人情关系影响下的社会,基于人情的社会交往会因关系划分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系统回顾了以往研究者提出的关系人情关系及其交往法则的理论,对两种人情关系模型进行整合改进,得到一个整合改进后的人情互动关系模型。该模型划分了四种人情互动关系,并发展了四种交往法则。模型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改进后的人情互动关系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人情
关系
人情
交往
法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子”的定义及其功能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33
7
作者
吴铁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7-930,共4页
面子是一个本土社会心理概念。有关面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面子定义的探讨 ,二是关于面子功能的分析。本文对面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 。
关键词
社会心理
“面子”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
被引量:
16
8
作者
孙治本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孙治本绝大部分的台湾私人企业其所有权或经营权均为家族所掌握。现代的台湾家族企业,当然已有相当程度的西化,但在非正式规范和非正式组织的层面仍大大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本文即着眼于现代台湾...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孙治本绝大部分的台湾私人企业其所有权或经营权均为家族所掌握。现代的台湾家族企业,当然已有相当程度的西化,但在非正式规范和非正式组织的层面仍大大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本文即着眼于现代台湾企业的传统面向,探讨其内在整合的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领导风格
人情法则
台湾企业
人情
关系
内部整合
企业主
儒家思想
员工
正式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阶段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
9
作者
樊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48-53,共6页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性格特征.任何伦理精神都必须采取特定的民族形式,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对从根本上把握民族伦理的国情,建设中国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情主义——民族伦理精神的传统形态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首先必须对传统伦理精神进行考察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精神
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形式
民族伦理
伦理政治
主体性原则
人情法则
伦理关系
人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选举文化论略
被引量:
3
10
作者
陈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台湾的选举文化是台湾政治文化最深层因素在选举面向上的延伸。在台湾选举中,以血缘和情感为中心组织竞选的现象是考察台湾选举文化形成的基本出发点,而选举制度的设计又从外部强化了选举文化的恶质特征。虽然台湾的选举制度即将改变,...
台湾的选举文化是台湾政治文化最深层因素在选举面向上的延伸。在台湾选举中,以血缘和情感为中心组织竞选的现象是考察台湾选举文化形成的基本出发点,而选举制度的设计又从外部强化了选举文化的恶质特征。虽然台湾的选举制度即将改变,但是要改变选举文化显然还要很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文化
人情
关系
法则
制度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报恩与释怨思想
11
作者
张凤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思想,不仅体现在以报恩为主题的小说中,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报恩也是结构故事的关键因素,是人物行为的源动力。在许多不是报恩的主题和不以报恩结构故事的小说结尾部分,作者也对人物的报恩行为予以了特别的交代...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思想,不仅体现在以报恩为主题的小说中,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报恩也是结构故事的关键因素,是人物行为的源动力。在许多不是报恩的主题和不以报恩结构故事的小说结尾部分,作者也对人物的报恩行为予以了特别的交代,显示出蒲松龄对报恩的重视。与恩德相对的是仇怨,蒲松龄主张大仇必报,小怨宜解。读懂了《聊斋志异》中的报恩与释怨故事,也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人情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恩
释怨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情法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被引量:
10
12
作者
黄光国
胡先缙
《党政干部参考》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作者在书中运用"人情与面子"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运作规则给出了更透彻和深入的阐释,揭示了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关键词
面子
人情
社会
权力
中国社会
潜规则
社会交易
游戏
社会规范
关系网
人情法则
原文传递
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下属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研究——基于对价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
27
13
作者
凌文辁
李锐
+1 位作者
聂婧
李爱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8,199,200,共17页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换
互惠
公平
法则
人情法则
对价理论
原文传递
致母亲
14
作者
赵海宁
石良
邹海庆(绘画)
《连环画报》
2020年第5期4-15,共12页
本篇描绘了一位自俭奉人、富有人情味的传统老母亲形象,读来宛在眼前.岁月把拥有变作失去,一颗慈善的心却在生命中日益淳厚,"母亲"以她的生活态度向周围人不倦地散发着温暖的情意,无形中也在质疑着水泥丛林中我们早已习惯了...
本篇描绘了一位自俭奉人、富有人情味的传统老母亲形象,读来宛在眼前.岁月把拥有变作失去,一颗慈善的心却在生命中日益淳厚,"母亲"以她的生活态度向周围人不倦地散发着温暖的情意,无形中也在质疑着水泥丛林中我们早已习惯了的人情法则.感悟母亲,感悟母爱,感悟凝结在"母亲"身上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法则
母亲形象
丛林中
传统美德
人情
味
感悟
生活态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企业关系中的人情法则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伟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业文化》
2011年第9X期84-84,共1页
文摘
人情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人情法则作为企业交往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中国的人情法则有其特点的环境和历史背景,组织间的交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其人情的关系,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人情法则
组织间信任
面子
人情
困境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人际与人情之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谈炳和
满开宏
机构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文摘
本文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人情法则的文化内涵。不同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对应着不同的人情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际与人情关联的工具性日渐显现。人们应关注人际与人情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人情
制度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类型
Keywords
human
institu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 uman rule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情的心理学探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静
姚本先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文摘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人情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心理学
Keywords
human feelings, human relationship,the law of human feelings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中国的公道、人情和法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好毅
机构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文摘
公道与公正、公平、正义等词含义基本相同,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人情即为人之常情,生活中多指人情世故。法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必须抵制或铲除人情因素防碍法律的贯彻和实施,消除腐败,自然有利于社会公道、公正、民主法制建设。
关键词
公道
人情
法制
社会公道
人情法则
法制建设
Keywords
justice
human relationship
legal system
social justice
principles of human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礼尚往来”看人情与国法
5
作者
邱端端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7-8,共2页
文摘
如今打着礼尚往来的名义行贿受贿的犯罪活动真可谓是对传统的亵渎。崇尚礼节往来的社会传统的形成有着怎样的社会历史原因?在这种传统下的国人该怎样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笔者以礼尚往来的现象为线索,尝试着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探寻人情与国法的平衡以避免制度移植后文化的排异反应。
关键词
礼尚往来
贿赂
人情法则
传统法律文化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人情互动的关系模型整合三种人情交换类型的改进
6
作者
张帆琛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文摘
中国社会是人情关系影响下的社会,基于人情的社会交往会因关系划分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系统回顾了以往研究者提出的关系人情关系及其交往法则的理论,对两种人情关系模型进行整合改进,得到一个整合改进后的人情互动关系模型。该模型划分了四种人情互动关系,并发展了四种交往法则。模型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改进后的人情互动关系理论模型。
关键词
人情
人情
关系
人情
交往
法则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子”的定义及其功能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33
7
作者
吴铁钧
机构
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7-930,共4页
文摘
面子是一个本土社会心理概念。有关面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面子定义的探讨 ,二是关于面子功能的分析。本文对面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 。
关键词
社会心理
“面子”
人际关系
人情法则
Keywords
mianzi , Mien tzu, Li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ocial impression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
被引量:
16
8
作者
孙治本
机构
德国波昂大学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文摘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孙治本绝大部分的台湾私人企业其所有权或经营权均为家族所掌握。现代的台湾家族企业,当然已有相当程度的西化,但在非正式规范和非正式组织的层面仍大大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本文即着眼于现代台湾企业的传统面向,探讨其内在整合的困...
关键词
家族企业
领导风格
人情法则
台湾企业
人情
关系
内部整合
企业主
儒家思想
员工
正式制度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阶段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
9
作者
樊浩
机构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48-53,共6页
文摘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性格特征.任何伦理精神都必须采取特定的民族形式,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对从根本上把握民族伦理的国情,建设中国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情主义——民族伦理精神的传统形态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首先必须对传统伦理精神进行考察和反思。
关键词
传统伦理精神
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形式
民族伦理
伦理政治
主体性原则
人情法则
伦理关系
人之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选举文化论略
被引量:
3
10
作者
陈星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出处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文摘
台湾的选举文化是台湾政治文化最深层因素在选举面向上的延伸。在台湾选举中,以血缘和情感为中心组织竞选的现象是考察台湾选举文化形成的基本出发点,而选举制度的设计又从外部强化了选举文化的恶质特征。虽然台湾的选举制度即将改变,但是要改变选举文化显然还要很长的时间。
关键词
选举文化
人情
关系
法则
制度结构
Keywords
election culture
principle of sensibilities
system structure
分类号
D675.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报恩与释怨思想
11
作者
张凤娟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
文摘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思想,不仅体现在以报恩为主题的小说中,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报恩也是结构故事的关键因素,是人物行为的源动力。在许多不是报恩的主题和不以报恩结构故事的小说结尾部分,作者也对人物的报恩行为予以了特别的交代,显示出蒲松龄对报恩的重视。与恩德相对的是仇怨,蒲松龄主张大仇必报,小怨宜解。读懂了《聊斋志异》中的报恩与释怨故事,也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人情法则。
关键词
报恩
释怨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情法则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被引量:
10
12
作者
黄光国
胡先缙
出处
《党政干部参考》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作者在书中运用"人情与面子"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运作规则给出了更透彻和深入的阐释,揭示了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关键词
面子
人情
社会
权力
中国社会
潜规则
社会交易
游戏
社会规范
关系网
人情法则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下属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研究——基于对价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
27
13
作者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机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8,199,200,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571087
7177116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7A030308013)的资助
文摘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社会交换
互惠
公平
法则
人情法则
对价理论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致母亲
14
作者
赵海宁
石良
邹海庆(绘画)
机构
不详
出处
《连环画报》
2020年第5期4-15,共12页
文摘
本篇描绘了一位自俭奉人、富有人情味的传统老母亲形象,读来宛在眼前.岁月把拥有变作失去,一颗慈善的心却在生命中日益淳厚,"母亲"以她的生活态度向周围人不倦地散发着温暖的情意,无形中也在质疑着水泥丛林中我们早已习惯了的人情法则.感悟母亲,感悟母爱,感悟凝结在"母亲"身上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
人情法则
母亲形象
丛林中
传统美德
人情
味
感悟
生活态度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企业关系中的人情法则
孙伟
《商业文化》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人际与人情之关系
谈炳和
满开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情的心理学探析
沈静
姚本先
《社会心理科学》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谈中国的公道、人情和法制
陈好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礼尚往来”看人情与国法
邱端端
《咸宁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人情互动的关系模型整合三种人情交换类型的改进
张帆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面子”的定义及其功能的研究综述
吴铁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
孙治本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现阶段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
樊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台湾选举文化论略
陈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报恩与释怨思想
张凤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黄光国
胡先缙
《党政干部参考》
2005
10
原文传递
13
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下属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研究——基于对价理论的视角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7
原文传递
14
致母亲
赵海宁
石良
邹海庆(绘画)
《连环画报》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