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人我合一的理想同感反应形态:比较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妍妍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2,共9页
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对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这一同感特征的道德性提出了挑战。数值上的合一主张、性质上的人我合一主张以及概念上的人我合一主张看似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但是这些回应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相比之... 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对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这一同感特征的道德性提出了挑战。数值上的合一主张、性质上的人我合一主张以及概念上的人我合一主张看似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但是这些回应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相比之下,从《孟子》和朱熹的"一体""恻隐""怵惕"思想中提炼出的人我合一形态则有助于我们回应同感自我中心主义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感自我中心主义 人我合一 一体 恻隐 怵惕
原文传递
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 被引量:26
2
作者 汤一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统、道统和学统三个方面,我们今天可以对它们作适当的区分。其中学统是指学术思想的传统,它可以提供很有意义的学术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合天人)、“人我合一”(同人我)、“身心合一”(一内外)等,但必须给以合理的现代诠释。当前研究儒学要有文化上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需要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要对“问题”有自觉性的思考,提出解决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和谐社会 轴心时代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身心合一
下载PDF
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汤一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复兴儒学必须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和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在,"人和自然"、"人与人"、"自我身心"的矛盾已成为人们今后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的现代诠释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己为三维视阈
4
作者 徐秀梅 赵金科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8期86-89,共4页
自古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己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思潮所着力解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近现代西方文明现代性困境的日益凸显,人们对这三大关系或者问题的关注... 自古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己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思潮所着力解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近现代西方文明现代性困境的日益凸显,人们对这三大关系或者问题的关注程度更加深入。而对于这三大关系的分析和解决,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东方整体思维、生态伦理情怀和生命哲学关怀意识,有着无可比拟的思维优势和建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强这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忠恕之道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身心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