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的终结及其后——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之比较
1
作者 冯天春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5,共9页
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都认为主体非实存,并深入论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完成了以理论对主体之"终结"。但终结之后,却是二者最大差异所在。"人我"认为尚存在一个超越主客的"无... 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都认为主体非实存,并深入论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完成了以理论对主体之"终结"。但终结之后,却是二者最大差异所在。"人我"认为尚存在一个超越主客的"无染真性",即不受主体所染的生命本来面目。而拉康却断定唯剩"虚无",故立实为主体的"无意识"为根本来挽救其理论危机,又辅以"愉悦"之法来尝试超越主体。这种自我妥协式的终结是不彻底的。由此可知,藏传佛教中的"无染真性"正是镜像理论所未涉及的关键点,实可作为拉康理论新生之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终结 其后 藏传佛教 人我观 拉康 镜像理论
下载PDF
论唐君毅与马丁·布伯之“人我”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玮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唐君毅所言之"吾汝"沟通,与马丁.布伯强调的"人我"共在,均是从"存在"的立场探讨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处之道,可谓是诊治型的文化观察者,即将此"有"转化为"无",运用"验之以体,... 唐君毅所言之"吾汝"沟通,与马丁.布伯强调的"人我"共在,均是从"存在"的立场探讨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处之道,可谓是诊治型的文化观察者,即将此"有"转化为"无",运用"验之以体,以体验之"的体会,通过生命、触及学问,以面对生活的磨难和考验。对照于"吾与汝"与"我与你"之理念,可以看出,中国哲学是以"体"的态度去涵容;而西方哲学则是从"用"的层面去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马丁.布伯 人我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