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抗体的差异性分布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史洋溢 吴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3种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特异性抗体(抗GPIb/Ⅸ、GPⅡb/Ⅲa和GPIa/Ⅱa抗体)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差异分布对其一线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3种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特异性抗体(抗GPIb/Ⅸ、GPⅡb/Ⅲa和GPIa/Ⅱa抗体)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差异分布对其一线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儿童ITP患者54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A1组(抗GPⅠb/Ⅸ抗体阳性,18例)和A2组(抗GPⅠb/Ⅸ抗体阴性,36例),B1组(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30例)和B2组(抗GPⅡb/Ⅲa抗体阴性,24例),C1组(抗GPⅠa/Ⅱa抗体阳性,16例)和C2组(抗GPⅠa/Ⅱa抗体阴性,38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标准一线方案治疗。分析抗体分布与治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变化趋势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各组患儿的PLT计数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4h、72h、7d,A1组患儿的PLT计数均显著低于同期A2组(P<0.05);B1组和B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C1组患儿的PLT计数显著低于C2组(P<0.05)。治疗后1个月,A1组和C1组患儿的疗效分别显著低于A2组和C2组(P<0.05),B1组和B2组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不同抗体分布的ITP患儿一线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存在差异,抗GPⅠb/Ⅸ抗体和抗GPⅠa/Ⅱa抗体阳性的患儿疗效更差,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儿的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糖蛋白异性抗体 儿童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IT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出血程度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张晴 李旭 +2 位作者 高长俊 任蓉 韩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9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疗效、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0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院... 目的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疗效、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0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病例组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GP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统计ITP患儿出血部位并分析不同GP特异性抗体出血程度、疗效及预后。结果病例组抗GPⅠb/Ⅸ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521、51.718,P<0.05);102例ITP患儿抗GPⅠb/Ⅸ抗体阳性、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双抗体阳性、双抗体阴性检出率分别为15.69%、4.90%、30.39%、49.02%,0级、1级、2级出血率分别为16.67%、50.00%、33.33%;且0级出血以双抗体阳性占比(0)最低,1级出血以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占比(80.00%)最高,2级出血以抗GPⅠb/Ⅸ抗体阳性、双抗体阳性占比(62.50%、48.3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8.237,P<0.05);102例ITP患儿治疗5个疗程后有效率为78.43%,随访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为68.63%;双抗体阴性ITP患儿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均高于抗GPⅠb/Ⅸ抗体阳性、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双抗体阳性IT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66、27.709,P<0.05)。结论ITP患儿抗GPⅠb/Ⅸ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表达水平较高,且其不同表达水平与患儿出血程度、疗效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监测GP特异性抗体来对IT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其出血程度、疗效、预后等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 异性抗体 疗效 出血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娴 刘金玲 +1 位作者 何静(综述) 陈志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症状评分,缩短达到维持剂量所需的时间。目前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对照试验更好地识别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AIT的获益人群,以及治疗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并评估长期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AIT中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单克隆抗体 变应原异性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及HLA-Ⅰ类抗体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赛娟 万珊珊 田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及HLA-Ⅰ类抗体特异性。方法对四川省肿瘤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申请血小板输注的142名肿瘤患者筛查血小板抗体、判定输注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抗体阳性者检测并鉴定HLA-Ⅰ类抗体。...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及HLA-Ⅰ类抗体特异性。方法对四川省肿瘤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申请血小板输注的142名肿瘤患者筛查血小板抗体、判定输注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抗体阳性者检测并鉴定HLA-Ⅰ类抗体。结果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HLA-Ⅰ类抗体阳性率及输注无效率为35.2%(50/142)、32.4%(46/142)及16.9%(24/142)。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无效率为30.0%(15/50),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9.8%(9/92)](χ^(2)=9.428,P<0.05)。多因素Logistics结果显示性别(χ^(2)=12.608,P<0.001,OR=3.800,95%CI:1.819~7.940)为血小板抗体产生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抗体(χ^(2)=8.648,P<0.05,OR=3.952,95%CI:1.581~9.878)为输注疗效独立危险因素。强阳性、阳性及弱阳性HLA-Ⅰ类抗体检出率为69.6%(32/46)、80.4%(37/46)及97.8%(45/46),检出率最高的抗体为抗-B*15∶12、抗-B*57∶03、抗-B*57∶01、抗-B*13∶02、抗-B*49∶01、抗-B*50∶01、抗-A*25∶01、抗-B*15∶01、抗-B*15∶02、抗-B*44∶02。MFI均值≥10000的HLA-Ⅰ类抗体共19种,包含抗-A*02∶01、抗-A*02∶03、抗-A*02∶06等。Wilcoxon检验示HLA-Ⅰ类抗体阳性者(n=46)CCI值低于HLA-Ⅰ类抗体阴性者(n=96)(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中,女性为血小板抗体产生危险因素,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容易发生输注无效,HLA-Ⅰ类抗体是主要的血小板抗体,提示HLA-Ⅰ基因配合型血小板能够改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抗体 输注疗效 HLA-Ⅰ类抗体 抗体异性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7 位作者 廉雪 张丹 王洁 敬媛媛 王丽君 李伟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测其血清中的HLA抗体和HPA抗体。ELISA方法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通过计算获得抗体相对强度。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的抗体转阴,平均转阴时间为(4.08±1.78)M,7例患者呈现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另有10例患者呈现稳定存在状态。HLA抗体相对强度的变化同时伴有HLA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变化,二者呈正相关趋势。患者HLA抗体相对强度的降低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是对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和输注有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大多数IPTR患者血清中的HLA抗体在6个月内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的HLA抗体持续稳定存在。抗体减弱或消失同时伴随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减少,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对其输注效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 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 HLA异性抗体 血小板交叉配型
下载PDF
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7
作者 李娜 魏华 +2 位作者 杨世明 任冬霞 卫国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组(13.85%)及妊娠≥3次组(15.91%)相比,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明显增加;与O型孕妇相比,A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年龄无关。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类抗体占比83.3%,HLA-Ⅰ和人血小板抗原5b(HPA-5b)抗体占比5.6%,HPA-5b抗体占比11.1%。结论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孕产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抗HPA-5b为主。应对有多次孕产史或异常分娩史的孕产妇,尤其是A型孕产妇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次数 孕产妇血型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异性
下载PDF
吸收放散试验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李丹 杜娟 +6 位作者 杨世明 富文达 安宁 杨琳 焦琴 陈扬 杨龙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1-908,共8页
目的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适合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方法和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患者抗凝或不抗凝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取红... 目的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适合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方法和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患者抗凝或不抗凝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6次,在45~56℃进行热放散或酸试剂放散,用该红细胞在微柱凝胶法(MGT)或盐水试管法(NS)进行ABO、Rh血型鉴定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采用MGT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吸收自身抗体后的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吸取适量吸收后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试剂放散,放散液用于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结果在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9~83岁。A型5例、B型1例、O型2例、AB型2例,ccdEe表型2例;Ccdee表型2例;CCDee,Le^(a-)表型1例;CcDEe,P 2,Fy^(b-)表型1例;CcDEe,Jk^(b-),Fy^(b-)表型1例;ccDEE表型2例;CcDee表型1例。抗体特异性鉴定确认为抗D、抗C混合抗体2例,抗D、抗E混合抗体2例,抗Le^(a)、抗E及抗c混合抗体1例,抗P 1、抗Fy b混合抗体1例,抗Jk b、抗Fy b混合抗体1例,抗C、抗e混合抗体2例,抗E抗体伴高效价冷凝集素1例。IgG型抗体8例,IgM型+IgG型抗体2例。血清抗体凝集强度为弱于1+(1+w)~2+w,抗体效价为1∶2~1∶16,放散液抗体凝集强度强于1+(1+s)^(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5例,DAT阳性5例。10例患者中6例有输血史,4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结论在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凝集强度<2+、凝集强度存在强弱差异或出现全凝集现象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在验证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同时,反应强度增强,也能够检测到常规方法中漏检的抗体,提高了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的准确性,为患者筛查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证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不规则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异性验证 交叉配血 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杨秋婷 朱艳君 +2 位作者 范永丽 吴宇娜 步天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测定辅助病变诊断以及病情鉴定价值。方法 应用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MAIPA)测定ITP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者(SLE组)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42例、健康体检(对照组)54例... 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测定辅助病变诊断以及病情鉴定价值。方法 应用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MAIPA)测定ITP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者(SLE组)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42例、健康体检(对照组)54例者GPⅡb/Ⅲa、GPⅠb/ⅠX抗体情况,分析荧光强度、阳性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 ITP组、RA组GPⅡb/Ⅲa抗体荧光强度高于GPⅠb/ⅠX抗体,SLE组GPⅠb/ⅠX抗体荧光强度高于GPⅡb/Ⅲa(P<0.05);GPⅡb/Ⅲa、GPⅠb/ⅠX抗体测定联合手段,测定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值,数值分别是91.56%、66.41%,相对比单一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 ITP的临床诊断方式,对于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GPⅡb/Ⅲa、GPⅠb/ⅠX的联合测定方式,对于诊断病变准确度高,指导早期合理干预,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异性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海燕 侯明 +2 位作者 张小红 关向宏 孙桂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异性抗体 血小板
下载PDF
抗凝剂在改良MAIPA法中对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和GPⅠbα)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阮敏 朱凌燕 +2 位作者 曾庆曙 夏瑞祥 倪合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2-834,共3页
探究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的影响。分别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的162例ITP患者标本,采用改良MAI-P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膜糖蛋... 探究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的影响。分别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的162例ITP患者标本,采用改良MAI-P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和膜糖蛋白Ibα(GPIbα)。抗GPIIbIIIa抗体:单用EDTA-K2抗凝剂检出阳性77例,单用肝素钠抗凝剂检出阳性78例,双重检测阳性102例;抗GPIbα抗体:单用EDTA-K2抗凝剂检出阳性53例,单用肝素钠抗凝剂检出阳性51例,双重检测阳性72例。单一抗凝剂与双重抗凝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MAIP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有一定影响,采用两种抗凝剂双重检测可提高自身抗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剂 MAIPA法 血小板 异性自身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扬凯 邓晶 +9 位作者 徐秀章 夏文杰 叶欣 丁浩强 刘静 曾四海 邵媛 王嘉励 李辉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和HLA抗体,用Luminex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MAIPA法鉴定HPA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HPA基因型为1aa、2ab、3bb、4aa、5aa、6aa、9aa和15bb;HLA-Ⅰ类抗原为HLA-A*02、A*33,HLA-B*46、B*58;从患者血浆中检出GPⅡb/Ⅲa及HLA-Ⅰ类抗体。该患者的PTR是由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结论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输注ABO、Rh(D)同型、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相容性血小板,可有效减少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PA 血小板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反复输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涓冬 潘祥林 +6 位作者 尹哲 孙俊华 孔桂香 陈颖洁 姜翠英 窦爱霞 王志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Ⅰ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Ⅰ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MDS组总阳性率为16.67%(5/30),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MDS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为MDS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性抗体 糖蛋白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1-17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异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ITP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冯建军 杨林花 +5 位作者 陈剑芳 来晓炜 马艳萍 马梁明 侯丽虹 申秀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2例ITP和24例正常对照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ITP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GPⅡb/Ⅲa及GPIb/Ⅸ抗体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异性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芳 朴文花 +2 位作者 李芹 白洁 杜宗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2135-213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对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Ⅱb/Ⅲa、GPⅠb/ⅠX的表达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对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Ⅱb/Ⅲa、GPⅠb/ⅠX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ITP与继发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GPⅠb/Ⅰ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Ⅰb/ⅠX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43%,特异度89%;GPⅡb/Ⅲa诊断原发ITP的敏感度86%,特异度83%。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3%。结论联合检测两种血小板抗体,提高原发ITP和SLE的诊断阳性率;GPⅠb/ⅠX在ITP中的诊断优势不如GPⅡb/Ⅲ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异性抗体 流式微球技术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帆 陈琳 +5 位作者 刘铁梅 焦立新 韩瑜 于江虹 陈俊宇 赵本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4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56名PTR患者检出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56名PTR患者检出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8例表达阳性(占14.3%),包括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阳性7例,GPⅠa/Ⅱa阳性1例、GPⅠb/Ⅰx阳性1例、GPⅣ阳性1例。结合8例患者的抗体检测反应格局和HPA抗原基因型结果分析抗体的特异性为:4例存在抗-HPA3b、3例存在抗-HPA3a、1例存在抗-HPA5b。结论反复输血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选择HPA抗原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HPA 血小板异性糖蛋白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建军 杨林花 +2 位作者 陈剑芳 刘秀娥 来晓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抗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及血清TPO水平,同时检测其PLT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吸光度(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PO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确定ITP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TPO检测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及辅助ITP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异性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颖 刘颖 +5 位作者 王新有 孙明玲 王蕾 王秀娟 李玲 郭新红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40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治疗。应用改良...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40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治疗。应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患者体内抗血小板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分析抗体与ITP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5.0%)明显优于抗体阳性的患者(60.0%)(P<0.05),抗GPⅠb/Ⅸ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0.9%)优于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患者(61.1%)(P<0.05)。抗体阳性患者2级出血(55.0%)高于抗体阴性患者(20.0%)(P<0.05)。1级出血时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9.5%)、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28.6%)出血程度均高于抗GPⅠb/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出血时抗GPⅠb/Ⅸ抗体阳性(33.3%)、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40.0%)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反应差,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患者较抗体阴性患者临床出血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异性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清热凉血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瑞荣 刘奎 +1 位作者 曲春艳 王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法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探讨中药疗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凉血法中药煎剂,对照组服用维血宁颗粒,两...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法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探讨中药疗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凉血法中药煎剂,对照组服用维血宁颗粒,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和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小板PAIgA、PAIgG含量(P<0.01),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IgM均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热凉血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表面PAIgA、PAIgG的含量及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凉血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膜糖蛋白异性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