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新时代学术型出版团队的人文内核与文化治理
1
作者 潘飞 《传播力研究》 2023年第26期10-12,共3页
新时代对出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学术型出版团队而言,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与之相应的人文内核,是其在顶层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由此引出了新时代学术型出版团队的文化治理问题,即应在认真... 新时代对出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学术型出版团队而言,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与之相应的人文内核,是其在顶层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由此引出了新时代学术型出版团队的文化治理问题,即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评估团队知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务实创新的举措建设团队的文化基础设施,营造团队的文化上层建筑,从而淬炼学术型出版团队的核心知识谱系与核心文化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学术出版团队 人文内核 文化治理
下载PDF
医学学科的人文内核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建武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3期9-10,15,共3页
关键词 医学学科 人文内核 医学模式 人文回物 人文渊源 人文基石 人文目标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天水进士的共同人文内核
3
作者 胡兆凡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0期36-37,共2页
绵延1300年的科举制度下,全国产生了近11万名进士,它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参加科举考试者也络绎不绝。本文通过科举制度这一视角,探讨明清时期天水进士共有的人文内核。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天水进士 人文内核
下载PDF
探析德化白瓷雕塑在明代兴盛之因
4
作者 唐琳媛 《陶瓷研究》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中国陶瓷史上,陶瓷作品的形式大都以日用器皿类居多。其发展历程中少有一个时期的陶瓷雕塑能够有明代德化瓷雕的地位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明代的德化白瓷雕塑在宗教雕塑领域中,将陶瓷的泥性、釉色的质感以及造型上的神韵,三者结合起... 在中国陶瓷史上,陶瓷作品的形式大都以日用器皿类居多。其发展历程中少有一个时期的陶瓷雕塑能够有明代德化瓷雕的地位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明代的德化白瓷雕塑在宗教雕塑领域中,将陶瓷的泥性、釉色的质感以及造型上的神韵,三者结合起来是如此的美妙。本论文主要探讨德化陶瓷雕塑在明代兴盛的原因,将陶瓷领域和雕塑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德化瓷雕在明代发展的陶瓷工艺技术传承与革新、历史文化的涵化和提升,艺术家人文内核的影响,当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这一时期德化瓷器发展带来不同领域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德化白瓷雕塑 工艺技术 历史涵化 人文内核
下载PDF
浅析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情感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丹 《艺苑》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流浪地球》打破以往科幻电影的讲述模式与情感逻辑,在常规科技理性背后增添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文要素,对这部现象级影片的人文内核进行剖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当代主流价值观与大众深层心理诉求,从而探明电影背后潜藏的"情感结构&qu... 《流浪地球》打破以往科幻电影的讲述模式与情感逻辑,在常规科技理性背后增添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文要素,对这部现象级影片的人文内核进行剖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当代主流价值观与大众深层心理诉求,从而探明电影背后潜藏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人文内核 “情感结构”
下载PDF
青岩古镇的“5A时代”
6
作者 游红 《贵阳文史》 2022年第4期28-32,共5页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是走到城市深处,看一看历经风雨的古镇和老街。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的青岩古镇,坐落在贵阳市区往南29公里处,它是距贵阳城中心最近的古镇。远跳古镇,一派青灰苍黑,有着宁静的外部氛围。600多年来,它承载着...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是走到城市深处,看一看历经风雨的古镇和老街。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的青岩古镇,坐落在贵阳市区往南29公里处,它是距贵阳城中心最近的古镇。远跳古镇,一派青灰苍黑,有着宁静的外部氛围。600多年来,它承载着沉甸甸的贵阳人文内核,从军事要塞、古建筑群,到寺庙楼阁、人文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要塞 古建筑群 青岩古镇 人文内核 贵阳
下载PDF
从“文科”到“新文科”——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与阐释
7
作者 樊凡 赵浴卉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当前学界在新文科的内涵、建设路径和建设成效以及“新”在何处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的现状,指出既有研究缺乏对文科建设和发展历史的考察、忽略不同时期的文科建设在维持社会系统稳定运行方面的功能和意义等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为... 针对当前学界在新文科的内涵、建设路径和建设成效以及“新”在何处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的现状,指出既有研究缺乏对文科建设和发展历史的考察、忽略不同时期的文科建设在维持社会系统稳定运行方面的功能和意义等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此,提出以“文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演变及其之于当下新文科建设的启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用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从‘文科’到‘新文科’”的研究。研究发现:①近现代中国的文科建设与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一是基于西方学科制度的引入形成分科而治雏形的现代学科制度引入与发展期,二基于文理分科的强化形成以理工科为重而文科被边缘化态势的新中国建立后的文理分科期,三是形成新文科必须体现“中国价值”、新文科建设应强调“问题意识”并坚持知识创新和学科融合等基本共识的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与探索期。②从中国文科的发展历程看,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一直都是文科建设的核心,所以始终以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作为延续不断的精神内核是新文科建设不能舍弃的重要方面。③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深化,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传承人文精神的通识式文科建设与基于社会分工的强调尖端化和专业化的文科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使新文科建设的内部调适和外向迎合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因此,在汲取文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新文科建设虽需要万变但也不能离其宗,要在保有人文精神价值内核、始终秉持人民性和时代性的同时,积极回应中国问题和社会关切,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开放学科融合与文化借鉴,在守正与创新之间不断调试,推进文科建设目标和路径的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建设 新文科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系统 学科融合 文化借鉴 人文精神价值内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