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新境界 被引量:4
1
作者 鲜开林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文发展观 新境界
下载PDF
论“物质经济基础”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关系——兼谈“人文发展观”
2
作者 丛大川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文章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实践人本主义”的启发下,参考了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一国际级的文献,提出了“文化价值决定经济基础论”和“人文精神决定社会发展之方向论”。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文化价值 经济基础 人文发展观
下载PDF
把握全面协调和谐的人文发展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学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人文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可持续性发展
下载PDF
论职业教育人文主义发展观内涵的“五维向度”——基于UNESCO《反思教育》报告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彩娟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1年第5期9-13,共5页
面对智能化时代的经济产业发展对于个体全方位能力的不断强调,如何探寻有效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反思教育》报告中丰富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 面对智能化时代的经济产业发展对于个体全方位能力的不断强调,如何探寻有效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反思教育》报告中丰富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文主义发展观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具体包括: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重器与育人并举;增强职业教育包容性,多元与多样并存;积极开展全方位跨界,空间与内容并行;注重对学习格局的转变,技术与教育并联;优化师资的待遇与质量,知识与技能并立五个内容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文主义发展观 包容性 反思报告 跨界
下载PDF
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区建峰 何克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5,共7页
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脱离为建资源而做资源的狭隘建设观,从广义的网络教育资源观出发,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与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三者交互结合的“人文发展观”,并在它的指导下,结合“资源开发——资源... 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脱离为建资源而做资源的狭隘建设观,从广义的网络教育资源观出发,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与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三者交互结合的“人文发展观”,并在它的指导下,结合“资源开发——资源整理——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更新”的较全面的资源建设流程,实现“五维发展循环”的资源建设的新模式,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与资源建设实践相结合,促进新课改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 课程资源 人文发展观
下载PDF
The "Living Wisdom" of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6
作者 Deng Zheng-lai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年第2期19-44,共26页
The deepening and widening of globalization have profoundly modified 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s we know them. It calls for not only a green revolution in our ways of production and way... The deepening and widening of globalization have profoundly modified 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s we know them. It calls for not only a green revolution in our ways of production and ways of life, but also a restructuring of the "knowledge-oriented" model of intellectual production that has served as bedrock to support the single-minded mentality of developmentalism. One of the possible routes to arrive at a new Weltanschauung is what I have termed as the "living wisdom" that can help to explicate the inexplicables by existing social theories. I argue in this paper that the Chinese living wisdom offers a nutshell view of how traditional resources can be made accessible for us to respond to current unprecedented chaJJenges facing htunamty. It is as much a best oppommky in the "metropolitan moment" for a "China's representation" as for other civilizations, cultures and nations, such as the "eco--social time" in primitive societies, the ancient European philosophies on ontology and cosmology, and the rejection of sagehood and intellect by Zhuang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g wisdom China's development path development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