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一种人文史的考述与释解
1
作者 黄兴涛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关于月亮的认知、书写和话语,构成近代中国知识、观念和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与月亮特有的精神关联,属于月亮的“人文史”。考察这一历史的整体变迁,探寻其中人文现代性的生成、各人文因素复杂交织及其连代性互动... 关于月亮的认知、书写和话语,构成近代中国知识、观念和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与月亮特有的精神关联,属于月亮的“人文史”。考察这一历史的整体变迁,探寻其中人文现代性的生成、各人文因素复杂交织及其连代性互动演绎的轨迹与特点,揭示和阐释其丰富内涵,很有历史认知意义。对月亮的新知传播、文艺书写、流行话语和中秋文化变革等主题进行透视,可以见证、感知和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尤其是人文之史变迁的某些独特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的人文史 《望远镜中望月歌》 月亮认识 月亮书写
下载PDF
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萨顿的科学史观及其超越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建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3,共7页
本文对萨顿的科学史观做了批判性的探讨,认为萨顿的科学史观蕴含着关于科学史与人文史相融合的重要思想,然而,要真正实现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则须从根本上克服并超越狭隘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观念。
关键词 萨顿 科学史 人文史 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
下载PDF
中共党史研究的人文性问题——兼论反思的“人文史观” 被引量:3
3
作者 侯且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5,共9页
本文在学术史、史学理论、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中共党史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人文性缺失"。本文力倡反思的"人文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理在事中"的方法论原则,结合具体的... 本文在学术史、史学理论、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中共党史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人文性缺失"。本文力倡反思的"人文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理在事中"的方法论原则,结合具体的、典型的历史范例,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党的思想史、党的建设等方面,着力分析人文性被弱化的根本原因,揭示人文性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进而力求丰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内涵,为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加强学科规范,进行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学科 人文性 人文史 思想史 党的建设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人文史观——当前中国史学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靳志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开始兴起,他们被介绍到中国后,对艺术、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化产生了普遍的影响。近些年来,又进一步波及到知识界、学术界和思想界,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等闲视之。通过积极对话和交流借鉴,...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开始兴起,他们被介绍到中国后,对艺术、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化产生了普遍的影响。近些年来,又进一步波及到知识界、学术界和思想界,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等闲视之。通过积极对话和交流借鉴,把后现代的理论视角与固有的人文史观融合起来,将会给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人文史 中国史学
下载PDF
试论清华简《系年》的人文史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兆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8-34,共7页
在新近出土的战国文献中,清华简《系年》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理性倾向的史学作品。它的历史叙事,完全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克服了早期史学作品中神话传说与人事活动相互混杂的缺陷。它的叙事选材,克服了早期宗教巫术之神秘主义的影响,相比... 在新近出土的战国文献中,清华简《系年》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理性倾向的史学作品。它的历史叙事,完全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克服了早期史学作品中神话传说与人事活动相互混杂的缺陷。它的叙事选材,克服了早期宗教巫术之神秘主义的影响,相比于《左传》,其理性主义色彩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思想,克服了"天命"观念的影响,展现出清晰的人文理性的历史逻辑。《系年》的人文史观,代表了轴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人文史 史学思想
下载PDF
试论人文史观在近代婚姻研究中的运用
6
作者 王栋亮 刘永生 《理论观察》 2014年第5期71-73,共3页
潘光旦先生的人文史观主张文化进化的生物学观点。他认为,文化发展本身也遵循遗传、变异、选择的规律;承认文化精英对文化创造的主体性作用,不忽视文化对人的模塑,重视各综合要素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同时还认为,文化的进化体现出一定的&q... 潘光旦先生的人文史观主张文化进化的生物学观点。他认为,文化发展本身也遵循遗传、变异、选择的规律;承认文化精英对文化创造的主体性作用,不忽视文化对人的模塑,重视各综合要素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同时还认为,文化的进化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这些观点对近代婚姻文化研究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史 婚姻变革 运用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文史观建构初探
7
作者 王瑜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史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文精神 史学编纂
下载PDF
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人文史观
8
作者 李莲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26-30,共5页
人文主义历史观是指历史研究中突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的史学观点。司马迁人文史观的主要表现是“究天人之际”的主张。本文主要从先秦人文思想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人文史观的基本内容两个... 人文主义历史观是指历史研究中突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的史学观点。司马迁人文史观的主要表现是“究天人之际”的主张。本文主要从先秦人文思想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人文史观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究天人之际 人文史 先秦人文思想 孔子人文思想
下载PDF
一部扎根历史土壤的人文史诗力作——电视剧《闯关东》评析
9
作者 王玉 李燕临 《东南传播》 2008年第7期128-130,共3页
央视一套2008年的开年大戏——电视剧《闯关东》一经播出就收到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它站在过去那段历史的肩膀上,讲述了山东人民在"闯关东"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智慧和坚韧创造出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与神话的。
关键词 历史内容 土壤 人文史 电视剧 思想性与艺术性 闯关东 作品 艺术规律 完美结合 思想内容 震撼力 近代史 中国 智慧 语言 神话 山东 人民 承载 播出
下载PDF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孔子人文史学与汉儒对它的继承与发展
10
作者 金春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共8页
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经过反思的历史与客观自在的历史过程并不相同。史学理论则是反思的反思。从今天看,此种"反思"的史学理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科学"的,或自觉以科学眼光研究历史的理论;一种是人文史学的。前者... 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经过反思的历史与客观自在的历史过程并不相同。史学理论则是反思的反思。从今天看,此种"反思"的史学理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科学"的,或自觉以科学眼光研究历史的理论;一种是人文史学的。前者重资料与事件的客观记述,重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后者重文化精神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对历史的价值意义的发掘与弘扬。前者着重的是物质、物质生产力;后者着重的是精神、"精神生产力"。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特征是道义史观与文化史观。道义史观强调修史以明道,修道以明史;文化史观则注重文化的成就和它的发展,把精神生产力所创造的文化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孔子是这两种人文史观的首位自觉奠基者。人文史观能够对科学史观形成重要补益。仅仅以科学史观反思历史,容易出现见物、见事不见人的问题,或者忽略文化、道德价值、人性力量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动态作用。人类历史绝不是低层次的或自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重复累积,物质生产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精神力量、精神风貌、精神成就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没有精神文化的进步就没有人的进步,没有人的进步就不可能推动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即使是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与斗争的也往往只能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才能成功。事实证明,只有将人文史观与科学史观有机结合,才能对历史作出更为合理和完整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观 人文史 孔子 精神生产力
下载PDF
论苏轼的人文史观:“功与天地并”
11
作者 杨庆存 郑倩茹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96,2,共17页
中华文化以人文为灵魂,从人文初祖伏羲到周文王姬昌,从孔子孟子到韩愈欧阳修,都在人文体系创建、社会历史实践和思想理论引导诸方面建树卓越。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从中华民族发展史高度,审视儒学作用与影响,以丰富史实系统阐释"... 中华文化以人文为灵魂,从人文初祖伏羲到周文王姬昌,从孔子孟子到韩愈欧阳修,都在人文体系创建、社会历史实践和思想理论引导诸方面建树卓越。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从中华民族发展史高度,审视儒学作用与影响,以丰富史实系统阐释"孔孟韩欧"一脉相承的儒学谱系,认为儒学的创建与传承"功与天地并",集中反映了苏轼的人文史观。苏轼着眼于人类生存,将人文思想与物质基础并列,具有里程碑意义。苏轼人文史观既以深厚儒学修养为基础,又得益于欧阳修熏陶与时代思潮濡养,不仅具有多方面的创造性特征,成为文化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而且引领了时代的文化发展,并给后世以深刻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人文史 功与天地并 文化实践
原文传递
历史学是科学吗?--兼析梁启超晚年史观的新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喜所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凡一学科被称为科学的先决条件,是具有颠扑不破的客观规律。但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的欲望和实践的综合体现。人的欲求在与客观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人欲即心智、心力的活动是难有因果规律可寻的;欲望在与客体的物的奋斗过程中所结的果,又... 凡一学科被称为科学的先决条件,是具有颠扑不破的客观规律。但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的欲望和实践的综合体现。人的欲求在与客观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人欲即心智、心力的活动是难有因果规律可寻的;欲望在与客体的物的奋斗过程中所结的果,又是很难预测和有规律可掌握的。既然心智、心力的运动没有规律,心物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也不易预料,那么所积淀的历史当然很难总结出规律。基本无法寻求规律的历史研究自然不可纳入科学学科。梁启超晚年基本按这种思路,从总体上否定历史的规律性,否定史学为科学。值得关注的是,在民国中后期,和梁启超持相同观点者,有不少史学名家。他们倡导的大致是一种非理性的"人文"史观。这种史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对传统的科学、理性的反思而兴起的新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具体反映,梁启超是执牛耳者。当然,梁启超对早年进化史观的检讨,还有其自身所特有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人文史 梁启超
下载PDF
国学与茶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本文从释名、辨义、观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学与茶文化的关系。国学是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而中国茶文化则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学理应囊括茶文化,茶文化是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 本文从释名、辨义、观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学与茶文化的关系。国学是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而中国茶文化则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学理应囊括茶文化,茶文化是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包括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义理之学,茶文化也有这些方面的内容,而且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国学大师有许多人钟情于茶,对茶文化有精辟的论述,钱穆强调“饮茶亦成文化中一事,即人类大生命之事”;“中国饮茶史,亦即中国社会史人文史中重要一项目”的观点,特别有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茶文化 社会史 人文史
下载PDF
跨学科视阈中的百年中国血防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国强 季旻珺 +1 位作者 曹淳力 杨坤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103-113,121,共12页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发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回溯历史可以为当下的抗疫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血吸虫病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流行史,社会危害极大,曾被人们形象地称作...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发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回溯历史可以为当下的抗疫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血吸虫病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流行史,社会危害极大,曾被人们形象地称作“瘟神”。1949年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送瘟神”确定为一项公共卫生的基本国策,运用举国体制动员各种资源,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完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典范意义的伟大壮举。对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中国经验”的回顾和宣传,不仅可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文概述了近100多年来中国血防工作走过的历程,对现有“中国血防史”论著进行了梳理,肯定了不同学科相关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也指出现有研究存在区域不平衡、时段不平衡、研究方法和信息来源不够多元、论述内容与基本结论同质化等问题,倡导采用跨学科视角拓展中国血防工作先驱群体研究、血防机构的建制化研究、血防工作中的中西医关系研究、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研究,为中国血防史研究领域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 血吸虫病防治 科技史 人文史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宗法文化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天瑜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在中华宗法系统里,"法祖"是宗法伦理的核心。法祖观念的原型是生殖崇拜,逐渐演化出对"古训"的崇尚,而对传统的尊重在保持中国文化延续力的同时,又造成向后看的积习和因循守成的倾向。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 在中华宗法系统里,"法祖"是宗法伦理的核心。法祖观念的原型是生殖崇拜,逐渐演化出对"古训"的崇尚,而对传统的尊重在保持中国文化延续力的同时,又造成向后看的积习和因循守成的倾向。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范畴是"孝",忠君、敬长、从兄、尊上等都是孝道的分泌物,"以孝事君则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点明了宗法伦理的个中精义,而齐家与治国皆统合在宗法伦理之内。中国重人文历史传统的强劲与久远,可以归因于"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以及力图从先例中发现生活规则的社会心理,因植根于相对稳定的农业—宗法社会土壤之中,更增进了其坚韧性与延续力。宗法社会选择的文化主流是德治主义的仁政王道学说,充满了血缘亲情的哲理;德治主义体现在学术文化领域,便是道德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的互摄互涵,畛域不清;而德治主义范式是人伦效法自然。重"求善"的德性文化决定了"治道"的要津不在"法"治而在"人"治,中国人所推崇的文化英雄都是智者与贤人的整合,是智、仁、勇的统一体,而从此种"大智慧"的视角可以逼近中华智慧的真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文化 法祖尊统 教民追孝 人文史 德治主义
下载PDF
建国后图书馆史研究中的历史观述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原小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93-97,共5页
图书馆史观是图书馆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对象与最终成就。建国后70余年来,国内的代表性图书馆史观,主要有四种:即唯物史观、文化史观、人文史观和考古学史观;代表性人物有谢灼华、来新夏、程焕文等... 图书馆史观是图书馆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对象与最终成就。建国后70余年来,国内的代表性图书馆史观,主要有四种:即唯物史观、文化史观、人文史观和考古学史观;代表性人物有谢灼华、来新夏、程焕文等。其中考古学的图书馆史观虽然最近才被国内学者提出,但明显受到当代西方文化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史观 唯物史观 文化史观、人文史 考古学史观
下载PDF
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艰辛探索——陈启云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吕庙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4,共7页
关键词 思想文化史 西方文明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多元文化 亨廷顿 西方古典 历史学家 文明冲突论 软件文化 价值理想 文化因子 人文史 非西方 专业知识 新亚研究所 文化史学 追求真理 钱穆先生
下载PDF
与古代文艺家的灵魂对话——李志《品读》的品读
18
作者 梁沛 谢梅玲 《南方论刊》 2012年第11期93-95,共3页
李志的《品读》是一本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而且可读性较强的书。本文试从人文史对精神家园的构筑、文人情影响文学自由空间和随笔调增强作品知识性、趣味性等方面来谈其独特性。
关键词 灵魂对话 人文史 文人情 随笔调
下载PDF
浅析当代文献观的三个重大转变
19
作者 李学英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8,共3页
从科学范式、学科本体论的双重视角对国内外广义文献观、动态文献观、人文文献观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评价。
关键词 文献 文献学 文献规 范式 广义文献观 动态文献观 人文史献观
下载PDF
启蒙时期的历史观
20
作者 张嫦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历史观 人文史 文艺复兴时期 资产阶级 西方史学 资产者 剥削阶级 理性主义史学 历史学家 启蒙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