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C视域下理工院校人文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孝芬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87-91,共5页
MOOC已上升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人文社科课程是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的显性资源,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然学科课程隐含的历史和哲学与方法论的人文色彩等则是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资源。依托MOOC,打造理工院校人文社... MOOC已上升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人文社科课程是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的显性资源,校园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然学科课程隐含的历史和哲学与方法论的人文色彩等则是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资源。依托MOOC,打造理工院校人文社科课程共享平台,并拓展和深化共享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推进理工院校人文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理工院校 人文教育资源
下载PDF
江西书院人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作者 黄南婷 陈莉芬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书院教育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形成、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当今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原生教育资源、再生教育资源、延生教育资源、创生教育资源这四个方面的资源开发及利用来充分挖掘书... 书院教育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形成、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当今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原生教育资源、再生教育资源、延生教育资源、创生教育资源这四个方面的资源开发及利用来充分挖掘书院人文精神的内涵,以期为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教学革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书院 人文教育资源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外国文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成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浩如烟海的为外国文学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值得我国广大青年读者认真汲取,主要包括:培养爱国爱民情怀;树立美好人生理想;陶冶“真善美”情操;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崇尚理性健全... 在浩如烟海的为外国文学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值得我国广大青年读者认真汲取,主要包括:培养爱国爱民情怀;树立美好人生理想;陶冶“真善美”情操;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崇尚理性健全人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人文教育资源 借鉴吸收
下载PDF
大学英语人文教育资源的开发
4
作者 胡美云 朱丽云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85-89,共5页
大学英语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情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是以隐性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之中,这些资源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唤醒和渗透的力量。教材人文资源涉及文章主... 大学英语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情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是以隐性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之中,这些资源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唤醒和渗透的力量。教材人文资源涉及文章主题思想、文体风格、人文背景等,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人格、专业素质、文化底蕴、信息素质、国际视野、师生和谐关系以及教学文化氛围等,开发这些人文素养培育资源的隐性价值,可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润泽学生心灵、塑造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人文教育资源
下载PDF
从德育角度谈杨凌地区历史人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作者 申秋枫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7年第12X期6-7,共2页
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领域中,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因为,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要培养出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就现代而言,就是要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 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领域中,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因为,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要培养出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就现代而言,就是要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大纲》要求“文科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资源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浅议西方文学中人文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6
作者 王文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138-140,共3页
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学一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并和我们已有的人文资源形成互补性,有待我们去挖掘利用。
关键词 西方文学 人文教育资源 丰富性 互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