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重思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7,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科学解释 人文理解
下载PDF
现代西方教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及其发展趋势──实证主义范式与人文理解范式的比较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嘉云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教学研究 研究范式 人文理解 发展趋势 实证主义研究 研究方法 事实与价值 研究对象 教学信念 《教育研究》
下载PDF
朱载堉新法密率的人文理解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鸿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1,共6页
在音乐理论上解决旋宫问题的必然,是发明十二平均律,这位发明者就是被李约瑟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1〕的朱载。关于十二平均律,朱载称其为新法密率。这项发明,是前代乐律理论积极成果的集大成,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和科学技... 在音乐理论上解决旋宫问题的必然,是发明十二平均律,这位发明者就是被李约瑟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1〕的朱载。关于十二平均律,朱载称其为新法密率。这项发明,是前代乐律理论积极成果的集大成,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和科学技术完满统一的结晶。有鉴于此,本文以朱氏新法密率为研究中心,细析其科学发明中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之科学方法。进而,探寻其新法密率的丰富内涵及其人文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新法密率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人文理解
下载PDF
比较教育中的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
4
作者 彭虹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156,共5页
比较教育既需要科学的解释,也需要人文的理解。前者是对比较教育中的事实现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寻,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后者是研究与文化的价值观念相关联的教育民族性,对各国教育文化的差异性作阐释性理解,理解的目的在... 比较教育既需要科学的解释,也需要人文的理解。前者是对比较教育中的事实现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寻,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后者是研究与文化的价值观念相关联的教育民族性,对各国教育文化的差异性作阐释性理解,理解的目的在于把握它们的"意义"。理解的类型有诠释性理解、直接观察理解、拟情似的再体验理解等。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部分既有解释,也有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释 人文理解 价值 事实
下载PDF
人文理解:一种课程文化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洪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课程理解”逐渐成为当前课程研究的主导话语方式,课程文化成为课程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以人文理解的研究范式进行课程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用人... 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课程理解”逐渐成为当前课程研究的主导话语方式,课程文化成为课程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以人文理解的研究范式进行课程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用人文理解的范式在观念与制度层面研究课程文化,进而探讨课程文化体系和课程文化模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理解 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系统 范式
下载PDF
试析“对科学的人文理解”——兼谈两种文化的“统一”和科学的价值实现途径问题
6
作者 钱昌照 杨耀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M·W·瓦托夫斯基“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之命题被广泛地释义为对科学的人文内涵之揭示,由此极容易引导到科学的“人文化”或“人文主义化”之主张。这一解释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向人性的优良品质之抽... M·W·瓦托夫斯基“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之命题被广泛地释义为对科学的人文内涵之揭示,由此极容易引导到科学的“人文化”或“人文主义化”之主张。这一解释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向人性的优良品质之抽象提升和向人性的丰富性之泛化扩展,从而改变了“人文主义”的传统内涵这样一种思想倾向。但这种倾向不可取,它违背了人文精神作为对人文文化传统之历史积淀的本质,因此“对科学的人文理解”应正确地解读为“对科学的人性理解”,其意义在于增进对两种文化融通的理解,在于推进对科学的价值实现途径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理解 人性理解 人文主义传统 两种文化的融通
下载PDF
《我的呼吁》的人文理解
7
作者 章国华 《学语文》 2007年第2期15-15,共1页
再三品读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透过文字表面的信息而捕捉到潜在文本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容量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便可以深切追问史怀哲生命伦理内在的悲凉与深遂。他一生人道主义的行为也不得不让我们... 再三品读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我想如果我们能真正透过文字表面的信息而捕捉到潜在文本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容量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便可以深切追问史怀哲生命伦理内在的悲凉与深遂。他一生人道主义的行为也不得不让我们坚信.所有最具有震撼力的呼吁都来自心灵的冲击,所有最具魅力的演说都来自于行动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呼吁》 人文理解 高中教材 精神内涵 生命伦理 人道主义 史怀哲 人教版
下载PDF
西方理解论的冲突与超越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少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3期77-82,共6页
西方各派哲学始终关注理解问题,并建立了各种理解论。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解论和当代流行的人文理解论,是西方哲学两种主要的理解论模式。科学理解论从科学认知出发,在主客关系中片面追求客体性;人文理解论从人际理解出发,在主体... 西方各派哲学始终关注理解问题,并建立了各种理解论。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解论和当代流行的人文理解论,是西方哲学两种主要的理解论模式。科学理解论从科学认知出发,在主客关系中片面追求客体性;人文理解论从人际理解出发,在主体间关系中片面追求主体性。二者都未能全面地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属性,在尖锐对立中陷入了理论困境。只有从马克思实践论世界观出发,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在实践的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中,才能建立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新哲学理解论──实践理解论,进而从根本上超越西方哲学理解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理解论 科学理解论 人文理解论 实践理解论
下载PDF
文化形式中的理解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少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14-18,共5页
各种文化形式中的理解活动——文化理解是日常理解的主题化。文化理解的基本方式是认知、评价和审美,分别追求三种基本主题:真、善、美。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旧唯物主义者,都未能正确把握文化理解同日常理解的关系,未... 各种文化形式中的理解活动——文化理解是日常理解的主题化。文化理解的基本方式是认知、评价和审美,分别追求三种基本主题:真、善、美。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旧唯物主义者,都未能正确把握文化理解同日常理解的关系,未能达到对文化理解完整而具体的理解。只有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才能在日常理解与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理解三种基本方式的辩证关系中,准确地把握文化理解的现实基础、内在结构和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解 日常理解 实践理解 科学理解论 人文理解论
下载PDF
论教师教学理解的三重进路
10
作者 艾诗根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5-20,共6页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教师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诸多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具体言之,在科学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从"再现原意"到"探究理解"...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教师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诸多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具体言之,在科学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从"再现原意"到"探究理解"的转向;在人文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意义复原"到"意义商谈"、从"强制灌输"到"反思理解"的嬗变;在实践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教师自我解释"到"教学实践智慧"、从"教材课程观"到"课程文本观"的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理解 科学理解 人文理解 实践理解
下载PDF
人文理解的遮蔽与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之困及其纾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铭锐 闫志明 张昕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51-61,共11页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解,往往从外在客观立场来评判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容易遮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观意图,带来管理主义倾向和控制式干预手段,产生标签化效应,引发一系列干预困境。对青少年充分的人文理解是纾解干预困境的关键。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视域分析发现,人文理解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网络行为主观意义的追寻、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无限可能的尊重以及与青少年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为实现人文理解的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相关研究理应:研究视角由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研究关系由“我—它”关系转向“我—你”关系,研究重点由原因分析转向意义诠释;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实践理应:干预视角由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干预重心由技术隔离转向关系建构,干预方法由说服教育转向自我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沉迷 规范判断 人文理解 教育现象学 主观意义 生活世界 “我-你”关系
原文传递
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中的中国文学写实主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俞兆平 陈思和(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现实主义理论包含着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这一对矛盾。“写实”意味着遵循自然科学的认知原则,对客体对象精确、逼真的反映与复制;而“文学”却是一个虚构、想象性的人文世界,渗透着作家主体的精神意愿与价值取向,即作家对人生、世界的... 现实主义理论包含着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这一对矛盾。“写实”意味着遵循自然科学的认知原则,对客体对象精确、逼真的反映与复制;而“文学”却是一个虚构、想象性的人文世界,渗透着作家主体的精神意愿与价值取向,即作家对人生、世界的“理解”,而且还负载着对读者道德的教喻与训诫的功能。这一悖论式的两极趋向,在中国文学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接受进程中始终交错、纠合在一起。中国文学界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接受,有着从早期的向科学认知原则倾斜的写实主义(真即是美),到中期的科学认知与人文理解交错的写实主义(不脱离现实的真善合体),再到后期的向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人文理解倾斜的写实主义(善即是真,善中之真方为美)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写实主义的概念始终处在动态的、不断的调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实主义 科学认知 人文理解 中国
原文传递
教学艺术研究方法论检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洪建 徐继存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艺术 研究方法论 科学实证 人文理解
下载PDF
论艺术人文素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卫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8,共7页
艺术人文素养是个体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素养,主要包含人文知识积累、人文理解和交流能力、人文价值观等。艺术人文知识主要是艺术史论及其相关的哲学、史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构成了艺术人文素养的知识基础。艺术人文理解和交流的... 艺术人文素养是个体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素养,主要包含人文知识积累、人文理解和交流能力、人文价值观等。艺术人文知识主要是艺术史论及其相关的哲学、史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构成了艺术人文素养的知识基础。艺术人文理解和交流的能力是认知与想象、体验相互融合的一种理解力,具有直观性,但又可以达到哲理的深度。艺术的人文价值观是人文精神在艺术价值观上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以本土文化为立足点,又肯定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念;又是一种艺术人生观,表现为在艺术活动以及生活中的高雅品味和超越性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人文素养 人文知识积累 人文理解与交流能力 人文价值观
原文传递
课程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存孝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本文论述了课程研究范式的主要论派及历史变革 ,并归纳出其三方面发展趋向。
关键词 课程论 课程研究 研究范式 发展趋向 哲学思辨 实证分析 人文理解
下载PDF
关于“公众理解人文”的测量设计
16
作者 郭临沧 刘媛媛 +1 位作者 郭之 崔希芳 《才智》 2013年第23期216-217,共2页
本文借鉴PUS的思想框架,对国民人文素养进行定义,即确立公众理解人文概念,进而提出一个人文素养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 公众理解人文 测量
原文传递
茶文化时代下川菜英译的翻译美学研究
17
作者 仪雪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在茶文化时代下,基于文化内涵的翻译活动,已经成为全新发展常态。对于翻译者来说,如果想要川菜英译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在深度认知川菜文化的整体内涵视角下,融入翻译美学思维,在遵循语言转化习惯的基础上,从而实现最佳翻译效果。本文拟... 在茶文化时代下,基于文化内涵的翻译活动,已经成为全新发展常态。对于翻译者来说,如果想要川菜英译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在深度认知川菜文化的整体内涵视角下,融入翻译美学思维,在遵循语言转化习惯的基础上,从而实现最佳翻译效果。本文拟从茶文化时代的价值内涵分析,结合川菜英译活动的具体诉求和价值,通过探究翻译美学的具体内涵与人文思维,从而具体分析茶文化时代下川菜英译翻译美学的应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时代 川菜英译 翻译美学 精神诠释 人文理解
下载PDF
人文教育特点新探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祥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文章以人文教育的“精神性”为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人文理论、人文理解、人文表达与科学理论、科学理解。
关键词 人文教育 人文理解 人文表达 教育
原文传递
音乐的理解教育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贤忠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当今教育领域"理解"已成为重要的领域,本文借鉴理解教育论来阐述音乐的理解教育论,并强调音乐理解教育论中人文理解论和实践理解论在当今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音乐学科的理解 音乐的人文理解 音乐的实践理解
原文传递
“实践理解论”论纲
20
作者 刘少杰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2-25,共4页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识活动为对象的,在它们的范畴中只能把握到被划分开了的意识活动。“实践理解论”是突破现有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论的界限,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西方各种理解论,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试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一种理论构想。一理解作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理解中包藏了人生的秘密,理解始终是困扰哲学的难解之谜。不同时代的哲学对理解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建构了不同特点的理解论。首先形成理论体系的理解论,是洛克等人创建的、被后人称为“认识论”的近代理解论。近代理解论的本质特点是崇尚科学、效仿科学。具体说来,近代理解论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精神,以自然科学为知识基础,以科学认知为理解的典范,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性为理解的原则与根据,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为理解的追求与目的。根据近代理解论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称之为“认识论”或“知识论”不如称之为“科学理解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解论 人文理解论 科学理解论 日常理解 客体性 主客关系 主体间 意识活动 文化理解 求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