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认知范式有助中哲研究提升
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1-231,共1页
李承贵撰文《人文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指出,所谓“人文主义认知范式”或“人文认知范式”,是指以人文主义精神、原则、内容和方法作为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一种坐标和路径。人文主义方法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不... 李承贵撰文《人文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指出,所谓“人文主义认知范式”或“人文认知范式”,是指以人文主义精神、原则、内容和方法作为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一种坐标和路径。人文主义方法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开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在形式与内容上提升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李承贵 人文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
下载PDF
人文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豁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承贵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4,共12页
人文认知范式应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效应?这里选取研究对象、宇宙观、思维方式、人神关系四个方面加以考察、分析,研究表明在以人文认知范式为坐标与方法的理解实践中,不仅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宇宙观、思维方式、... 人文认知范式应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效应?这里选取研究对象、宇宙观、思维方式、人神关系四个方面加以考察、分析,研究表明在以人文认知范式为坐标与方法的理解实践中,不仅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宇宙观、思维方式、人神关系等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充实,而且也使蕴藏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思想得到了豁显;由此不仅暴露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不足,而且扩充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从而展示了融合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气象。这种学术实践不仅丰富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理解,而且深化了对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认识,同时也证明了人文认知范式是能够活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理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认知范式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认知和理解 豁显
原文传递
认知范式转移的原因、特点与意义——对作为解释中国传统哲学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承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由于时空的变化、自身的性能、应用主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转移"现象,...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由于时空的变化、自身的性能、应用主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转移"现象,而这种转移表现为全局转移、局部转移、隐性转移、主体性转移等四种形式,同时呈现出渐进式、无伤亡式、对调式三大特点。这些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将认知范式正确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并获得积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范式转移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逻辑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四大认知范式的互补及其学术意蕴——以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为中心
4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0,共9页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中,具有西学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因为各自的特性而受到限制,从而使它们的互补显得异常...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中,具有西学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因为各自的特性而受到限制,从而使它们的互补显得异常重要。正是从它们相互补充的理解实践中,不仅使中国传统哲学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地呈现出来,而且积累了处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经验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逻辑认知范式
下载PDF
“道”之现代诠释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承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在过去百余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的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道家的"道"是受到重点关注的范畴之一。"道"分别接受了具有西方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呈现出了新的多样内涵,&q... 在过去百余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的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道家的"道"是受到重点关注的范畴之一。"道"分别接受了具有西方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呈现出了新的多样内涵,"道"之意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接受了具有中国身份的自我认知范式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呈现了"道"的本色。但由于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并非源自同一文化系统而出现理解上的失误,因而必须与中国本土学说或方法合作,才能顺利并有成效地实现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进而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维度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下载PDF
理解“诚”的三个维度
6
作者 李承贵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40-45,共6页
这里简要考察了以唯物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为参照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揭示了此三种认知实践所获得的不同结论和原因,肯定了此三种认知范式对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极意义,同时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三个维度 维物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下载PDF
“仁”之现代诠释的三个向度
7
作者 陆永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作为儒家核心观念的"仁",在20世纪接受了来自西方哲学方法的解释,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认知范式)和人文主义学说(人文认知范式)为代表。但这两种具有西学身份的方法关于"仁"的理解,程度不同地存在偏差。自我... 作为儒家核心观念的"仁",在20世纪接受了来自西方哲学方法的解释,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认知范式)和人文主义学说(人文认知范式)为代表。但这两种具有西学身份的方法关于"仁"的理解,程度不同地存在偏差。自我认知范式的出场正是唯物认知范式与人文认知范式应用及其后果所逼。如此便构成了理解或解释"仁"的三个向度。此三种认知范式的应用,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仁"的内涵,而且显示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上合作互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唯物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