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文道理:一种隐喻的存在
1
作者
丁海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2-86,92,共5页
科学是理性主义主导的疆场,科学之道理的存在是一种言明性的存在。而人文道理是非言明性的一种隐喻存在,贯彻着主客融合的非理性主义路径。语言学上的隐喻只是完成着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而人文道理隐喻存在在根本上则是一种文化学的隐...
科学是理性主义主导的疆场,科学之道理的存在是一种言明性的存在。而人文道理是非言明性的一种隐喻存在,贯彻着主客融合的非理性主义路径。语言学上的隐喻只是完成着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而人文道理隐喻存在在根本上则是一种文化学的隐喻。在技术理性所宰制下的现代文明中,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是人类追寻文化和谐与精神本源的归途。谋求现代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恰当地运用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和表达,复兴人文文化的隐喻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道理
隐喻
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祥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2,共8页
"科学真理"侧重于主客二分的对象化认识论,"人文道理"侧重于主客融合的本体性功夫论。做教育不仅要求索"科学真理",还要探行"人文道理"。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我们期待教育学发展出另一种可称之...
"科学真理"侧重于主客二分的对象化认识论,"人文道理"侧重于主客融合的本体性功夫论。做教育不仅要求索"科学真理",还要探行"人文道理"。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我们期待教育学发展出另一种可称之为"人文道理"的范式,使之与"科学真理"的范式构成阴阳互动的整体境界。立足"人文道理"视野,教育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上要同时担负起继承与发展的使命,在继承上坚持"肯定-重(呈)现"态度,在发展上体现"螺旋积淀"自觉,在方法上注重"本体功夫"取向。"人文道理"的教育学范式起码具有两个基本认识:一是主体即中介,教师是理论、原则和技术的共同承载者、贯通者;二是教师即课程,教师以育"心"为重。走向"人文道理"范式,我们需要将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自觉打通心脑知行贯通合一,遵循阴阳之道,复兴"人文道理"。两种不同的教育学范式及其存在形态需要作为主体的教育学者自觉进行内在的对话、交流、互动、互惠。唯如此,作为整体的教育学界和作为个体的教育学者才能更平衡地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更加健康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道理
科学真理
教育学范式
对象化认识论
本体性功夫论
主体性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文道理:一种隐喻的存在
1
作者
丁海东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2-86,9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及其运用研究"(BEA090090)
文摘
科学是理性主义主导的疆场,科学之道理的存在是一种言明性的存在。而人文道理是非言明性的一种隐喻存在,贯彻着主客融合的非理性主义路径。语言学上的隐喻只是完成着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而人文道理隐喻存在在根本上则是一种文化学的隐喻。在技术理性所宰制下的现代文明中,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是人类追寻文化和谐与精神本源的归途。谋求现代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文道理的隐喻存在,恰当地运用人文道理的隐喻言说和表达,复兴人文文化的隐喻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
人文道理
隐喻
存在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祥云
机构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42,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大湾区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教育机理研究”(2019GXJK115)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迈向新工科的研究生人文素养研究与实践”(2019JGXM92)。
文摘
"科学真理"侧重于主客二分的对象化认识论,"人文道理"侧重于主客融合的本体性功夫论。做教育不仅要求索"科学真理",还要探行"人文道理"。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我们期待教育学发展出另一种可称之为"人文道理"的范式,使之与"科学真理"的范式构成阴阳互动的整体境界。立足"人文道理"视野,教育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上要同时担负起继承与发展的使命,在继承上坚持"肯定-重(呈)现"态度,在发展上体现"螺旋积淀"自觉,在方法上注重"本体功夫"取向。"人文道理"的教育学范式起码具有两个基本认识:一是主体即中介,教师是理论、原则和技术的共同承载者、贯通者;二是教师即课程,教师以育"心"为重。走向"人文道理"范式,我们需要将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自觉打通心脑知行贯通合一,遵循阴阳之道,复兴"人文道理"。两种不同的教育学范式及其存在形态需要作为主体的教育学者自觉进行内在的对话、交流、互动、互惠。唯如此,作为整体的教育学界和作为个体的教育学者才能更平衡地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更加健康而平衡。
关键词
人文道理
科学真理
教育学范式
对象化认识论
本体性功夫论
主体性
Keywords
humanistic reasoning
the scientific truth
educational paradigm
objectified epistemology
ontological methodology
subjectivity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文道理:一种隐喻的存在
丁海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
张祥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