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人是目的”成为伟大的政治信仰——关于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关系的省思
1
作者 荆学民 刘元顿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7,共11页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深深地植入了维护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政治”的深处,亟须我们从“政治”的角度予以关注。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福祉”;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担忧、哲学深度的精神担忧和政治层面的自由担忧。现在学界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负面风险已经开始预警,化解风险的种种“对策之道”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最有效的“方略”应该是:树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在认知观念上坚定地为人工智能立“道德之法”,立“政治之法”,立“哲学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传播 人是目的 政治信仰
下载PDF
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旭东 汪行福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55,共7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绝对命令。在这里,每个理性存在者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存在,不是他人随意使用的工具。这条道德律令被誉为道德形而上学最崇高的论断。然而,如何理解这一道德律令的意义...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绝对命令。在这里,每个理性存在者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存在,不是他人随意使用的工具。这条道德律令被誉为道德形而上学最崇高的论断。然而,如何理解这一道德律令的意义,至今仍是争讼不已。批评者认为,在康德现象与本体二元论中,作为目的的人不可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只是抽象的先验的意志或理性主体。从这样的人的概念出发,"人是目的"命令与可普遍化绝对命令一样都会陷入"实然"与"应然"的二元对峙。这种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康德同样也提供了超越这种对立的可能性,这就是他的德性义务理论。康德强调,以人为目的就是以人性为自在目的,而德性义务就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性。德性义务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康德伦理学二元论和形式主义局限性。因为"人是目的"不仅包含着对人格独立性的尊重,而且也意味着必须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能过一种自主、充实和完满的生活。这一思想已经蕴含着马克思后来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思想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命令 人是目的 自在目的 德性义务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是目的”思想与民生幸福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德兴 庄立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26,共5页
马克思超越了康德从人的动物性与道德性的区分中论证人是目的的抽象思路,着重从人与劳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标。人的最高幸福,也不是超越感性欲望而趋向宗教境界(至善),而是享... 马克思超越了康德从人的动物性与道德性的区分中论证人是目的的抽象思路,着重从人与劳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标。人的最高幸福,也不是超越感性欲望而趋向宗教境界(至善),而是享受生命自由表现的审美意蕴。鉴于幸福的全面性,我国社会应努力建构和营造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生活方式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民生幸福 自我实现 生活方式美学
下载PDF
人是目的: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啸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1,共8页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限,突出了个人尊严。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价值论上把人作为最高目的,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真正尊重个体权利,在内容上关注人权与正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权利 道德教育 人权 正义
下载PDF
如何理解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观念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作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6-10,共5页
人因其意志的自律而是目的自身。"人是目的"的准确说法是人性或理性是目的,人性是设定目的的能力,是一贯性的自由。人是目的首要针对的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前者的外在运用。人是目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人因其意志的自律而是目的自身。"人是目的"的准确说法是人性或理性是目的,人性是设定目的的能力,是一贯性的自由。人是目的首要针对的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前者的外在运用。人是目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不会破坏自然,相反,它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是目的的运用需要考虑人的情感等因素,具有可操作性。由此,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意志的自律 理性 感性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人是目的”与“以人为本” 被引量:5
6
作者 武高寿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0,共2页
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提法改变了哲学的主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党和政府及时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落实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对此 ,有必要从康德的“人是目的”说进行考察。
关键词 人是目的 “以人为本” 发展观
下载PDF
“人是目的”:一种理想的功利论——康德的功利思想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汉魂 廖鸿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1,共4页
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强调应遵循“人是目的”的伦理要求,将自我对功利的追求与他人对功利的追求相统一,反对以个人的功利作为道德的基础。其二,指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至善的人... 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强调应遵循“人是目的”的伦理要求,将自我对功利的追求与他人对功利的追求相统一,反对以个人的功利作为道德的基础。其二,指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至善的人生是道德与幸福统一的人生。其三,为了实现“人是目的”的伦理要求,提出要履行职责,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提出并论证灵魂不休、上帝存在的假设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有限理性 功利论 康德
下载PDF
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兆良 《巢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人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内容,“人是目的”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三律令”的核心思想,是康德对“人是什么”之谜的历史解答;“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彰显了人具有高于世间一切的价值和尊严,在铸就了人类社会发展黄金准则的同时,也... 人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内容,“人是目的”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三律令”的核心思想,是康德对“人是什么”之谜的历史解答;“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彰显了人具有高于世间一切的价值和尊严,在铸就了人类社会发展黄金准则的同时,也凸现了以人为中心给后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入学 理性 自由
下载PDF
论“人是目的”的教育观——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谈起 被引量:1
9
作者 毛伟霞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09,共2页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对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偏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根源性价值。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本原"与&qu...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对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偏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根源性价值。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本原"与"本质"之别,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认识偏离,遮蔽了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这一人的本质观。由此,我们期冀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树立"人是目的"的教育目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本质 人是目的
下载PDF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公式及其在生命伦理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0-33,69,共5页
康德道德原则中的"人是目的"公式,被他称为绝对命令的质料公式。"人是目的"的含义是指所有人在行动时,都应该同时把自己和他人人身中的人性作为目的,而不仅仅只用作手段。人性就是人的理性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道德... 康德道德原则中的"人是目的"公式,被他称为绝对命令的质料公式。"人是目的"的含义是指所有人在行动时,都应该同时把自己和他人人身中的人性作为目的,而不仅仅只用作手段。人性就是人的理性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道德判断和道德感的能力。这一道德原则使人自身的价值凸现出来,人类从此具有了尊严,应受到尊重,所以,道德和人性是唯一具有尊严的东西。它们在生命伦理学中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在人所具有的四种义务类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人性 尊严 四种义务类型 生命伦理学
下载PDF
康德“人是目的”道德法则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君娜 荣光涛 刘波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第3期45-45,共1页
康德的道德法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作者将道德法则中的"人是目的"应用到高校道德教育当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尊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权,从积极的角度提出改变大学生现状的方式和方法,对高校道德教育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 道德法则“人是目的”高校道德教育
下载PDF
人是目的:对《资本论》的一种哲学解读
12
作者 徐国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6,共3页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哲学地阅读《资本论》方式多样,康德的"人是目的"理论是一种重要方式。对《资本论》的"人是目的"视角阅读所展现的资本主义批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交换者之...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哲学地阅读《资本论》方式多样,康德的"人是目的"理论是一种重要方式。对《资本论》的"人是目的"视角阅读所展现的资本主义批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交换者之间互为手段;工人成为资本家的手段;所有人都成为物的手段。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而是将"善良意志"转化为"善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人是目的 善良意志 资本逻辑
下载PDF
从“人非目的”的教育到“人是目的”的教育——谈教育的有为与无为
13
作者 卢献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教育生产关系严重阻碍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学"与"教"的关系严重扭曲、错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客体与知识的容器,其主体性、独立性严重缺失;"教"与"育"疏离甚至背离,作为"教育"辅助形式的"教学",其工具性价值膨胀,
关键词 教育生产力 人是目的 无为 有为 工具性价值 生产关系 辅助形式 主体性
下载PDF
“人是目的”的局限性及对其突破
14
作者 刘冬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29,共2页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这就是牺牲人类的尊严将人动物化或生物化。如何矫正这种倾向,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即人之为人是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对我们生态伦理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人是目的 局限性 突破
下载PDF
康德“人是目的”研究综述
15
作者 王丹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2-14,共3页
学术界关于康德"人是目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是目的"道德法则在康德思想中的地位、"人是目的"内涵的理解以及研究康德"人是目的"的现代意义。"人是目的"是康德整个伦理学的出发... 学术界关于康德"人是目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是目的"道德法则在康德思想中的地位、"人是目的"内涵的理解以及研究康德"人是目的"的现代意义。"人是目的"是康德整个伦理学的出发点和拱心石,深入理解"人是目的"的内涵,对于现代研究人的主体性、自由、自律建设及伦理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康德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试析康德“人是目的”命题中的为个体道德思想
16
作者 向祚群 《理论观察》 2007年第6期70-71,共2页
从康德"人是目的"命题提出之前提、实质及其实现方式来看,其中内含着丰富的为个体道德思想。受道德起源之时为群体性特征以及康德等义务论思想影响,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是目的"进行了片面理解。其片面性在于把"... 从康德"人是目的"命题提出之前提、实质及其实现方式来看,其中内含着丰富的为个体道德思想。受道德起源之时为群体性特征以及康德等义务论思想影响,传统道德观念对"人是目的"进行了片面理解。其片面性在于把"人是目的"简单等同于"他人就是目的",忽视或否定了"自己也是目的";其错误在于把道德的全面为人性简单等同于道德的为群体性,忽视甚至否定了道德的为个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为个体道德
下载PDF
“人是目的”与“以人为本”的内在逻辑
17
作者 康晓强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人是什么,许多哲学家曾作过思考。古希腊阿波罗神殿镌刻在门楣上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最高的、唯一的使命。康德“人是目的”这一命题提出之后,哲学的中心问题就由“认识你自己”变成了“实现你... 人是什么,许多哲学家曾作过思考。古希腊阿波罗神殿镌刻在门楣上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最高的、唯一的使命。康德“人是目的”这一命题提出之后,哲学的中心问题就由“认识你自己”变成了“实现你自己”,就由认识论变成了价值论、实践论。这是因为人不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目的 内在逻辑 以人为本 “认识你自己” 哲学家 苏格拉底 中心问题 阿波罗
下载PDF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及其现代价值
18
作者 张帅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0-52,66,共4页
人的问题,自古至今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的研究重点,也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旨趣之所在。他把理性作为他的整个伦理学大厦的地基,从人是中心和目的出发,论证了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地位。这个命题的意义没... 人的问题,自古至今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的研究重点,也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旨趣之所在。他把理性作为他的整个伦理学大厦的地基,从人是中心和目的出发,论证了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地位。这个命题的意义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减弱,反而日益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康德的“人是目的”命题与当代道德教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絮 《莆田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当今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无我”的性质有极大关系;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它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 当今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无我”的性质有极大关系;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它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试论康德“人是目的”命题与高校道德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祖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38-139,共2页
康德“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以人为本,... 康德“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