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嵇康儒道融合的人格之美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嵇康的人格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所能孕育出的最美人格之一,无数后人对于嵇康的人格景仰不已,赞颂有加。嵇康的人格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既是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融合,同时又超越了两家现实人格的不足。主张"... 嵇康的人格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所能孕育出的最美人格之一,无数后人对于嵇康的人格景仰不已,赞颂有加。嵇康的人格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既是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融合,同时又超越了两家现实人格的不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并未在学术理论上为儒道融合或互补做出任何贡献,但其人格实践却为儒道人格中各自最美的方面做了最充分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儒道融合 人格之美
下载PDF
育学术与人格之美:大学美育本质的再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石中英 张先璐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探究大学美育的本质是大学美育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把准大学美育的根本特征,形成大学美育本质的新观点:大学美育的本质是育学术之美与人格之美,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他们美好的人格,并将... 探究大学美育的本质是大学美育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把准大学美育的根本特征,形成大学美育本质的新观点:大学美育的本质是育学术之美与人格之美,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他们美好的人格,并将培养他们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美好人格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学术之美 人格之美
原文传递
论出土秦简中的美学思想
3
作者 谭玉龙 《管子学刊》 2019年第4期94-100,共7页
1970年代以来,一批批秦简在我国陆续出土。它们虽以法律、文书、日书、算书等内容为主,缺少诸子类、诗赋类书籍,但其中亦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思想。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倡导官吏养成“五善”的品格,从而... 1970年代以来,一批批秦简在我国陆续出土。它们虽以法律、文书、日书、算书等内容为主,缺少诸子类、诗赋类书籍,但其中亦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思想。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倡导官吏养成“五善”的品格,从而达到“天当”的人生境界,此种境界为功成名就、毫无灾祸、内外通达的自由的审美境界,如果每位官吏都进入“天当”的境界,那么善治美政就可实现。这是一种“伦理—政治”美学思想。北大秦简《教女》在“善女子”与“不善女子”的对比中,倡导妇女应该以道德修养为基础打扮自己、追求美貌,做到美善合一、文质彬彬,这才是真正的“善女子”,这也揭示出《教女》宣扬的女性人格之“美”其实是一种“善—美”。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把“数”提高到艺术本体与本质的地位,艺术产生于“数”,艺术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数量关系,构建起了较为独特的“数”本论美学。总之,秦简的出土改变了长期以来绕开秦代的“先秦两汉美学”研究模式,为中国美学史、中国艺术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为真正开展秦汉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秦简 秦代 “伦理—政治” 人格之美 “数”
下载PDF
盛世强国的激情礼赞——电视剧《贞观长歌》精神之美的探析
4
作者 蔡继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5-46,共2页
本文以《贞观长歌》这部长篇巨制所隐含的深刻主题为切入点,理性地分析激荡在这部巨作中的精神之美,以及它带给观众的巨大的精神感召和灵魂深处的震撼,从而得出:一部影视作品能否长久的打动人,关键在于它的精神主题。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人格之美 人性之美
下载PDF
《兰亭集序》文书之美赏析课例
5
作者 叶娟 《江苏教育》 2021年第22期54-57,共4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书双璧,天下一绝。对《兰亭集序》进行欣赏性教学研究,既要关注它的文辞之美、书法之美,也要关注书法家的人格之美。以书法之美的欣赏为教学重点,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由整体章法到笔画部件再到气韵感知,既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书双璧,天下一绝。对《兰亭集序》进行欣赏性教学研究,既要关注它的文辞之美、书法之美,也要关注书法家的人格之美。以书法之美的欣赏为教学重点,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由整体章法到笔画部件再到气韵感知,既需仔细观察,又需丰富想象;既要遵循书法欣赏的原则,又要突出《兰亭集序》赏析的独特性,以帮助学生获得书法欣赏的美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辞之美 书法之美 人格之美
下载PDF
南宋山水画的比德观之我见
6
作者 刘晓陶 黄丹麾 《书画世界》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山水比德"至少在三个方面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认知。其一,"山水比德"揭示了人与自然在某些属性的相通性、互动性,又将这一比附关系置于天、人同构的基础上,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审美观的指导下,将... "山水比德"至少在三个方面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认知。其一,"山水比德"揭示了人与自然在某些属性的相通性、互动性,又将这一比附关系置于天、人同构的基础上,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审美观的指导下,将人的主观审美情感"移入"可观的自然对象之中,这种"移情"使自然与人达到同化与共鸣,从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规范—造化与心源的有机统一;其二,"山水比德"思想对山水画的不断渗化,使山水艺术的写意性、表现性得以加强,山水画的文人化、文学化的倾向逐渐成为主旋律,诗、书、画、印的四位一体昭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综合性与独特性;其三,中国山水画在比德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题材与画科,梅、兰、竹、菊等"四君子"形象早已成为中国文人山水画所青睐的题材,文人画家借用这些形象来抒发自己的高洁脱俗的美好情怀,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与理想,以物托志也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山水画 比德观 自然之美 人格之美
下载PDF
充分展现优秀共产党人的银幕魅力——党史题材故事片创作的美学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斌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共8页
在全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时,认真总结探讨党史题材故事片创作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努力拍摄出更多高质量的党史题材故事片,塑造更多优秀共产党人的银幕形象,乃是国产故事片创作的当务之急。党史... 在全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时,认真总结探讨党史题材故事片创作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努力拍摄出更多高质量的党史题材故事片,塑造更多优秀共产党人的银幕形象,乃是国产故事片创作的当务之急。党史题材故事片在塑造各类优秀共产党人银幕形象时,首先要注重大力彰显其信仰之美,显示出革命信仰的力量。其次,要着力凸显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之美,赓续其精神血脉。另外,要深入描绘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之美,弘扬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除此之外,还应该正确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主要银幕形象与次要银幕形象的关系、英雄人物形象与反面人物形象的关系以及银幕形象的共性特征与个性色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题材故事片 优秀共产党人 银幕形象 信仰之美 精神之美 人格之美
原文传递
金牛·荷兮院子“荷兮宴”,以荷入飨承国宾雅韵
8
作者 蘑菇 《川菜》 2023年第10期6-9,共4页
关于“荷”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在诗篇《郑风·山有扶苏》对荷有具象的描述,为“隰有荷华”;在先秦时期,屈原书写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赋予荷花高洁的人格特征;唐代文人升华荷花清净不染的品性,使“君... 关于“荷”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在诗篇《郑风·山有扶苏》对荷有具象的描述,为“隰有荷华”;在先秦时期,屈原书写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赋予荷花高洁的人格特征;唐代文人升华荷花清净不染的品性,使“君子之义”进一步显现。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借荷花寓意人格之美。如今荷已成为文化载体,演化为一宴一席。金秋时节,以荷入飨,以酒相聚,跟随Live君的视角走进天府名宴·荷兮宴,一同走进金牛·荷兮院子,开启对“荷之美、和之味”的赏析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人 《爱莲说》 郑风 雅韵 文化载体 荷花 周敦颐 人格之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