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
被引量:64
- 1
-
-
作者
熊易寒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6,共6页
-
基金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资助
-
文摘
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广场、街区等空间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的空间安排无法为居民创造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邻里关系的消失。居委会所构建的积极分子网络无法将年轻人纳入其中;社区广场或街心公园所构建的以儿童或老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则是以街区为单位的浅互惠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是以相互让渡一部分隐私为前提的,高度私密性的封闭式社区不利于私人信息的交换。共同体不仅仅基于利益和认同,也是一个分享传说、故事、流言和隐私的社会群体。以老人和儿童为突破口,从空间安排上让社区居民跨越'熟人门槛',是构建社区认同和街区认同的关键。
-
关键词
空间
隐私
社会关系网络
熟人门槛
人格化社会交往
-
Keywords
space
privacy
social networks
acquaintance threshold
personalize social interactions
-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2.3
[经济管理]
-
-
题名社会资本友好型城市:“留白”与重构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熊易寒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4,共6页
-
基金
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共享机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PJC016。
-
文摘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一些城市发展为“资本友好型城市”,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资本增殖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不是宜居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当前的中国城市需要迈向“社会资本友好型城市”,以社会交往为中心来重构城市社区的公共空间,城市规划需要为自下而上的社区营造“留白”,社区花园、城市微更新有利于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增加城市邻里社会资本的存量。
-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城市规划
社区营造
人格化社会交往
-
Keywords
social capital
urban planning
community improving
personalized social interaction
-
分类号
TU984.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国家助推与社会成长:现代熟人社区建构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69
- 3
-
-
作者
熊易寒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5,共7页
-
基金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批准号17PJC016)。
-
文摘
本文将社区建设作为考察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窗口。资本、治理和生活的逻辑导致城市社区的"原子化",社会无法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来实现高质量的公共生活。上海市P区以"助推"的方式来激发居民的人格化社会交往动机,提升邻里社会资本的存量,促成现代熟人社区的形成。案例研究表明: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共生的;国家的"助推"为城市邻里的再造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提升了居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度;"助推"策略可以让社会建设摆脱"国家退出"与"国家介入"的二元循环。
-
关键词
自发秩序
现代熟人社区
助推
人格化社会交往
-
Keywords
endogenous order
modern acquaintance community
nudge
personalized social interaction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