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感神经心理模型与人格同一性
1
作者 孔佳仪 魏屹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0-64,70,共6页
如何解释“自我”是认知神经科学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临床研究发现,人脑右半球的联想区可将源自身体的感知和心智的理知整合成统一体验,即“自我感”,这是理解主观经验“我性”的一种新模型。这种新模型将神经层次的自我感与临床上对自... 如何解释“自我”是认知神经科学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临床研究发现,人脑右半球的联想区可将源自身体的感知和心智的理知整合成统一体验,即“自我感”,这是理解主观经验“我性”的一种新模型。这种新模型将神经层次的自我感与临床上对自我障碍症状研究相结合,为自我感的神经心理过程提供了一个统一解释框架,以说明人的自我认知特征和感知经验的神经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感的神经心理过程可被视为适应性表征过程,这为哲学上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提供了临床经验解释,表明了神经心理过程可整合到统一经验中,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自我主观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感 自我觉知 自我障碍 人格同一性 适应性表征
下载PDF
休谟的人格同一性之谜
2
作者 车家昊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休谟在《人性论》附录中承认,当他运用自己的知觉理论去探讨人格同一性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很有缺陷的。具体来说,有两条原则之间存在不一致,但休谟并没有直接陈述原则的不一致之处。很多哲学家先后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而这... 休谟在《人性论》附录中承认,当他运用自己的知觉理论去探讨人格同一性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很有缺陷的。具体来说,有两条原则之间存在不一致,但休谟并没有直接陈述原则的不一致之处。很多哲学家先后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都没有抓住休谟的两条原则的冲突之处。通过考量一些解释的共同缺陷,我们发现休谟人格同一性解释的关键问题在于他过于狭隘的本体论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人格同一性 本体论预设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9
3
作者 高秉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7,共6页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同一性、现象学的逻辑人格同一性和自由意志的道德人格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西方哲学史 形态 自我意识 “自我” 基本概念 “个体” “灵魂” “精神” 形而上学 自由意志 普遍性 个体性 现象学 矛盾 道德 逻辑
下载PDF
论“人格同一性”——洛克、莱布尼兹、休谟的解释与争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桂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100,共8页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的"人格"概念直接导致了康德的"先验自我",间接影响了现象学的产生;而洛克关于人格的"记忆标准"尽管遭到众多批评但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洛克 莱布尼兹 休谟
下载PDF
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华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8,共9页
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以人与人格概念的区分为基础,以反对笛卡尔主义心灵实体学说为出发点,以解决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的刑赏的根据为任务;他的理论强调了人的意识对于人在道德和法律上的主体性的决定性地位,这使其人格概念成为导... 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以人与人格概念的区分为基础,以反对笛卡尔主义心灵实体学说为出发点,以解决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的刑赏的根据为任务;他的理论强调了人的意识对于人在道德和法律上的主体性的决定性地位,这使其人格概念成为导向先验自我的重要一步。虽然洛克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本文基于上述认识,分析了洛克对人格同一性理论的论述,检查了这个理论的一些矛盾和不一致之处,并且试图作出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自我 人格同一性
下载PDF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问题及其最新破解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新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人格同一性是西方哲学经典的哲学问题,最近则成了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身体哲学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由于自然科学的相关部门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等陆续加入研究的行列,围绕人格同一性的概念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根据问题、是否... 人格同一性是西方哲学经典的哲学问题,最近则成了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身体哲学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由于自然科学的相关部门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等陆续加入研究的行列,围绕人格同一性的概念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根据问题、是否是基本事实问题、"活着"问题等,形成了大量争奇斗艳的理论,从而使之成了以哲学为中心的多学科驰骋的疆场。要解决人格同一性的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不仅要挖掘东方的资源进而做出科学的比较研究,而且还应探寻究竟之法,即在问题批判、诊断现有研究的毛病的基础上,寻找根本性的、究竟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人格同一性 心理连续性 物理连续性 还原
下载PDF
破解人格同一性难题的新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亚生 刘禹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近些年在与世界哲学接轨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接触到这个理论课题,并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经典文献、理论源头、基本概念和论域、判定人格同一性的标准等作了阐述,...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近些年在与世界哲学接轨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接触到这个理论课题,并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经典文献、理论源头、基本概念和论域、判定人格同一性的标准等作了阐述,但是这些阐述存在不深、不全和不准确的问题。文章理清了人格同一性问题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概括出了西方哲学界对人格同一性标准的主要观点,回答了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提出的新挑战,进而尝试提出了新的破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人格同一性 决定论 非决定论 科技革命
下载PDF
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批判——论帕菲特对实践理性二重性的解决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江进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关键不是要证明利己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要创建正义的社会制度、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二重性 时间中立性 人格同一性 帕菲特
下载PDF
人如何跨时持续存在?——人格同一性哲学的新论域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过去的本体论在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时只关心共时性事物如何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格同一性研究的推进,相对论等科学成果向时空和存在哲学研究的渗透,持续存在这一兼有纯本体论性质和人格同一性哲学意趣的研究新领域应运而生。新的倾向是用... 过去的本体论在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时只关心共时性事物如何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格同一性研究的推进,相对论等科学成果向时空和存在哲学研究的渗透,持续存在这一兼有纯本体论性质和人格同一性哲学意趣的研究新领域应运而生。新的倾向是用持续存在来解释人的跨时同一性。在进一步刨根究底追问时由于对持续存在有绵延、持存和阶段接续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三维主义、四维主义和阶段接续论等不同理论的诞生和在相互竞争中的发展。有关研究既拓展和深化了人格同一性哲学的论域,也将不同于传统本体论的新论域——历时性时空及其主体的持续存在——展现在我们面前。推进这一研究,除了要做进一步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人格同一性哲学的研究工作之外,还应做大量的方法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持续存在 绵延 持存 阶段接续
下载PDF
休谟人格同一性理论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永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0-53,58,共5页
从经验主义认识论出发,休谟对人格同一性或者自我同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人格同一性的观念只是源自于心灵想象的虚构。由此,休谟就对认识论上的人格同一性观念的真实性以及本体论上对于实体自我的设定提出了质疑。但是,... 从经验主义认识论出发,休谟对人格同一性或者自我同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人格同一性的观念只是源自于心灵想象的虚构。由此,休谟就对认识论上的人格同一性观念的真实性以及本体论上对于实体自我的设定提出了质疑。但是,当转向对人的道德和情感问题的讨论时,休谟又认为人格同一性观念是必需的。由此,他划分了"思想或想象方面的人格同一性"和"情感方面的人格同一性",这构成了休谟人格同一性理论的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观念 自我 情感
下载PDF
构建有中国气派人格同一性哲学论纲
11
作者 高新民 束海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9,177,共9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哲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综合东西方智慧,在本领域发出有中国气派声音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要如此,我们必须在做扎实的前沿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哲学形而上学视角和多学科走向对西方的人格同...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哲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综合东西方智慧,在本领域发出有中国气派声音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要如此,我们必须在做扎实的前沿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哲学形而上学视角和多学科走向对西方的人格同一性研究进行具体考察,既全面梳理和把握现当代西方哲学及不同学科人格同一性研究的历程与最新进展,又进行必要的方法论打磨和积累,从整体上准确判断当代人格同一性研究的历史方位,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人格同一性研究领域做出我们的“最新发展”,并尝试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人格同一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特性 同一性 人格同一性 中国气派
下载PDF
人格同一性研究的伦理学转向与人的生活回归
12
作者 高新民 罗岩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在以前的全部西方人格同一性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动机和维度一直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世纪末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这一格局有所变化,价值论的、规范性的、人生哲学的动机开始在本领域的“动机市场”中分得较大份额。相应地,本领域诞生了... 在以前的全部西方人格同一性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动机和维度一直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世纪末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这一格局有所变化,价值论的、规范性的、人生哲学的动机开始在本领域的“动机市场”中分得较大份额。相应地,本领域诞生了伦理学的研究走向或“实践转向”。它除了从新的角度回答人格同一性的充要条件等传统问题之外,还特别关心人格同一性对人的生活的意义、对道德实践的意义以及人的生活、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对人格同一性塑形和维持的意义等问题。新的进路不仅为解决传统的聚讼纷纭的人格同一性问题输送了新的思想,还为我们推进人学、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探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粮,值得在完善其范式的基础上做拓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同一性危机 伦理学维度 人的生活 实践转向
下载PDF
对人格同一性问题不同标准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管清风 王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当前西方哲学视域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代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进路:记忆标准、物理标准以及对问题的消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人格同一性标准进行较为深入的比照和...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当前西方哲学视域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代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进路:记忆标准、物理标准以及对问题的消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人格同一性标准进行较为深入的比照和思考,并在当代神经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背景下阐释人格同一性标准的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记忆标准 物理标准 分裂
下载PDF
从人格同一性思考老年痴呆症预嘱中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媛媛 丛亚丽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5期26-29,共4页
基于心理连续性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挑战了预嘱的道德合理性,布坎南尝试通过降低保留人格同一性的心理连续性阈值来化解这一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痴呆症预嘱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认为人格同一性并非论证预嘱道德合理性的充分条件。处于... 基于心理连续性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挑战了预嘱的道德合理性,布坎南尝试通过降低保留人格同一性的心理连续性阈值来化解这一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痴呆症预嘱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认为人格同一性并非论证预嘱道德合理性的充分条件。处于老年痴呆症早期阶段的患者能否修改预嘱中的决定取决于其当前的行为能力,而非他们与预立预嘱时自己的心理连续性程度;对于失去行为能力的人格个体与后人格个体,他们当前改变的意愿或利益仍然具有道德意义,对预嘱有效性的论证还需进一步探讨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道德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嘱 老年痴呆症 人格同一性 行为能力 人格个体
下载PDF
心理语义的同一性——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第三条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杨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人格同一性问题主要是追问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回答,即心理连续性标准和生命连续性标准。前者认为,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之所以是同一个人,是因为两者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这种观点在... 人格同一性问题主要是追问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回答,即心理连续性标准和生命连续性标准。前者认为,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之所以是同一个人,是因为两者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这种观点在直觉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具有把人理解为抽象物的嫌疑。动物主义提出人作为动物有机体是一种具体的实在,使得一个人在时间中保持同一的是其生命。但这里的困难在于,不存在一条绝对的标准让人们去判断两个动物有机体是否具有生命的连续性。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人格同一性关系理解为心理语义的同一性。这种理解方式既可以同时保留心理连续性标准和动物主义的合理性,又可以消解两者所面对的理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主义 人格同一性 心理连续性 生命连续性 语义同一性
下载PDF
论康德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的立场——兼评宫睿《论康德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取消主义立场》一文
16
作者 钟焕林 《哲学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40-61,共22页
在批判先验心理学的第三谬误推理时,康德并没有把人格同一性问题当作无意义的问题加以取消,而是主张自我的人格同一性存在于支撑我所有思想的实体(灵魂)的同一性之中。当然,这并不是一条可经验地运用的标准,因为灵魂并不是一个经验对象... 在批判先验心理学的第三谬误推理时,康德并没有把人格同一性问题当作无意义的问题加以取消,而是主张自我的人格同一性存在于支撑我所有思想的实体(灵魂)的同一性之中。当然,这并不是一条可经验地运用的标准,因为灵魂并不是一个经验对象。灵魂的同一性及其条件(即灵魂的持存性和实体性)只是为了实践的运用才被预设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我 人格同一性 第三谬误推理
下载PDF
人格同一性的信息本质
17
作者 卢西亚诺·弗洛里迪 王健(译) 《哲学分析》 2013年第5期107-123,199,共17页
信息哲学的新近发展为人格同一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性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的战车隐喻引入了一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一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一个整全和一致... 信息哲学的新近发展为人格同一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性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的战车隐喻引入了一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一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一个整全和一致的统一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的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的两个分支(一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的个性化,另一个关注此种实体的认同)的描述,预设了一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的个性化逻辑地先于其认同的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一种调和的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了一种自我的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一体三分的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一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的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的。在"实现的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的发现)概念的引入,支持了一种极为斯宾诺莎式的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的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的最终阶段。最后的"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下载PDF
西方关于“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新论
18
作者 薛飘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第5期45-49,共5页
自古希腊传说中的"忒修斯之船"难题出现以来,涌现出哲学家们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不同思考。人格同一性问题作为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它涉及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并且和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等息息相关。哲学史上有... 自古希腊传说中的"忒修斯之船"难题出现以来,涌现出哲学家们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不同思考。人格同一性问题作为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它涉及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并且和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等息息相关。哲学史上有关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的探讨通常分为三类:物理标准、心理标准以及折中观点。近代以来外在论者的出现,让此问题的探讨出现了新的进路。而帕菲特"关系R"的主张对人格同一性问题也有所消解,有理由说,他的思想成为了后世研究人格同一性问题以及伦理学问题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忒修斯之船”难题 人格同一性 外在论 帕菲特 关系R
下载PDF
浅析洛克有关人格同一性的理论
19
作者 胡茜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8X期180-180,共1页
所谓"人格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在哲学上,是指关于是什么决定着"在t2时间的个体P2与早先t1时间的P1是同一个人"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我们怎么确定当年被退学的小爱迪生和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同... 所谓"人格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在哲学上,是指关于是什么决定着"在t2时间的个体P2与早先t1时间的P1是同一个人"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我们怎么确定当年被退学的小爱迪生和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同一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源于西方哲学,而洛克则被认为是第一位对此问题做系统而深入探讨的哲学家。本文将首先阐述洛克的理论,然后再根据一些与此理论相关,如意识交换,失忆和道德的刑法等问题,对其理论做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人格同一性 意识
下载PDF
心理语义同一性初探——埃里克森视域下的人格同一性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孟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0期23-24,共2页
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是人格同一性问题关注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存在这样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心理连续性标准,把心理意识的同一性看作衡量人的标准。另一种是生命连续性标准,即把维持人的个体的同一... 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是人格同一性问题关注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存在这样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心理连续性标准,把心理意识的同一性看作衡量人的标准。另一种是生命连续性标准,即把维持人的个体的同一性作为衡量的依据。但是这两种模式都有自己的弊端,前者只看到了心理的连续性,没有看到人的肉体和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同一性的认识。后者则是忽略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个体是否具有生命的连续性。这就表明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研究方向出发,结合人格同一性的第三种解决方式"心理语义同一性"的思考方法为这一问题的思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危机 自我及社会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