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红旗谱》的革命历史化叙事与英雄人格想象
1
作者 吴翔宇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中尽情表演和演绎。这种叙事方式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一种确证和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谱》 革命历史叙事 人格想象 合法性
下载PDF
数字抗疫记忆中国家人格化想象的ZMET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晞 侯瑞丹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64,共3页
本研究采用ZMET访谈法,以“自媒体”用户为访谈对象,从人口统计学上的外显特征,内隐的性格特质及社会关系/身份三个维度对国家的人格化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后的国家形象呈现出鲜明的“男性化”“强大”“成就导向”和“... 本研究采用ZMET访谈法,以“自媒体”用户为访谈对象,从人口统计学上的外显特征,内隐的性格特质及社会关系/身份三个维度对国家的人格化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后的国家形象呈现出鲜明的“男性化”“强大”“成就导向”和“集体主义”等特征,并最终收敛为“祖国父亲”和“强大的友邻”两个向度。研究指出,应重视数字记忆空间和虚拟社会参与的治理与引导,并关注国家性别认知在疫后社会重建中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抗疫记忆 国家人格想象 隐喻抽取技术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的清官叙事与民族国家转型的现代建构
3
作者 金春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4,共9页
新时期以来的清官叙事范式与清官人物谱系,既承接着与中国现代文学所开创的“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社会主义现实文学”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传统,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领域的渐进式改革推进,新时... 新时期以来的清官叙事范式与清官人物谱系,既承接着与中国现代文学所开创的“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社会主义现实文学”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传统,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领域的渐进式改革推进,新时期清官叙事和清官形象的内涵与外延,也呈现出与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相对应的类型生成与文学嬗变,从而使清官叙事及其人物序列成为“中国故事”的一种艺术微观镜像。以清官叙事为典型的当代政治小说叙事模式的裂变与演进,不仅丰富和开拓着“社会主义国家文学”的理念,而且在叙事演变史中完成着现代民族国家的未来想象与理想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官叙事 社会想象 政治想象 人格想象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论痖弦的文化立场与诗艺风格——以《痖弦诗集》为中心
4
作者 冉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7-50,86,共5页
《痖弦诗集》辑录了诗人痖弦青年时期的重要诗歌作品。就文化立场来看,诗人因时局动荡而被迫迁徙,虽然脚步转移,但心有定见,他以中原文化为根,以华夏文明为本,以中会西、涵古纳今,将文化意识与生命空间高度统一融合,由此获得了整体性的... 《痖弦诗集》辑录了诗人痖弦青年时期的重要诗歌作品。就文化立场来看,诗人因时局动荡而被迫迁徙,虽然脚步转移,但心有定见,他以中原文化为根,以华夏文明为本,以中会西、涵古纳今,将文化意识与生命空间高度统一融合,由此获得了整体性的文化感受并营造了恢宏的诗意空间。就创作姿态而论,从漂泊者、看客到主持人这一合乎逻辑的身份之变,《诗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心路历程。整体而言,诗人本性淳朴,仁义敦厚,本以中道,怀揣敬畏之心,转移多师、崇拜多神而不失己任,不因漂泊无定致哀,由是,定性散见一体,主随客便一人,是为痖弦的诗风与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痖弦 《痖弦诗集》主体建构 角色定位 人格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