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李白诗歌中的人格意象
1
作者 张保宁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最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 ;借“桃李”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人格意象 松桂意象 桃李意象 鸾凤意象
下载PDF
中国兰花的人格意象及其美育思想
2
作者 祁建华 《内江科技》 2007年第5期84-84,120,共2页
本文通过对兰的人格意象的探讨与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兰文化底蕴所蕴含的儒家美育思想及其民族文化心理的构成,并对其审美情结进行了简要的现代解读。
关键词 人格意象 文化 美学 美育思想
下载PDF
他有几个灵魂?——《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意象分解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兰芳 《中外文论》 2013年第1期351-359,共9页
本文用心理学的人格意象分解方法对《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进行了深层的剖析,并进而分析其人格特征的成因、探索其悲惨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人格意象分解
原文传递
儒道两家理想人格互补及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借鉴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柳慧 蔡成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9-62,共4页
儒道两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各具特色。儒家以"君子"为其理想人格意象,以"仁"为其核心的道德价值和人格理想,以尚义崇仁,经邦治国,刚健有为,克己复礼为其人格特征;道家则以"真人"为其理想人格意象,以"道... 儒道两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各具特色。儒家以"君子"为其理想人格意象,以"仁"为其核心的道德价值和人格理想,以尚义崇仁,经邦治国,刚健有为,克己复礼为其人格特征;道家则以"真人"为其理想人格意象,以"道"为其核心价值和人格理想,以见素抱朴,超然物外,自然无为,逍遥游心为其人格特征。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可以合理借鉴儒道两家的理想人格设定,既积极进取又能安时处顺,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理想人格 人格意象 人格特征 大学生 人格培养 人格互补
下载PDF
《大人先生传》:阮籍一生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少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8-101,共4页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后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后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晚年经过了一系列苦苦探索最终求得精神绝对自由的阮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人格意象 精神境界 心路历程
下载PDF
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思想变化
6
作者 王少杰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晚年经过了一系列苦苦探索最终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阮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人格意象 精神境界 心路历程
下载PDF
浅论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7
作者 胡燕 《才智》 2009年第20期97-97,共1页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引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就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探索有效的方法,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本文将就心理学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心理学 思想政治工作 人格意象 方法
原文传递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8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与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审美兴趣,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容易造成对作品的遮蔽。钱华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同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对《牡...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与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审美兴趣,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容易造成对作品的遮蔽。钱华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同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对《牡丹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华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汤显祖 故事情节 审美意义 悲剧性 二重人格心理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