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编纂中的重大争论--兼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两个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 被引量:47
1
作者 梁慧星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1-19,共19页
按照"两步走"工作方法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是党中央为民法典编纂确立的基本遵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出人意料地起草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并在人大常委会换届时印发人格权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置我国传统立法经验... 按照"两步走"工作方法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是党中央为民法典编纂确立的基本遵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出人意料地起草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并在人大常委会换届时印发人格权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置我国传统立法经验于不顾,且违背法律文件起草的常规。中国法学会将个别学者的意见当作法律界、法学界的普遍意见,要求民法典设立人格权编。将人格权概念与人身权、财产权概念相提并论,违反《民法总则》的规定,违背民法学常识。人格权迥异于其他民事权利,具有防御性、先在性、不可定义性、不可言说性,无法套用一般民事权利的基本构造与法律逻辑。以权利法思维制定的人格权编草案,既不能作为行为规范,也不能用作裁判规范。只有人格权侵权责任法才可能作为裁判规范发挥作用。立法者只要完善侵权责任规则、刑事责任规则,就足以保护人格权。我国民法典编纂不应重蹈《乌克兰民法典》之覆辙,应吸收发达国家立法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编草案 人格 责任 裁判规范
下载PDF
人格权立法的进步与局限——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 被引量:1
2
作者 石佳友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2期11-13,共3页
2018年8月下旬,立法机关公布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审稿;其中,人格权编位列第三编;这标志着中国立法机关正式决定在未来的民法典之中设立独立的人格权编。2019年4月下旬,立法机关完成了人格权编二审稿。2019年8月,立法机关公布了人格权... 2018年8月下旬,立法机关公布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审稿;其中,人格权编位列第三编;这标志着中国立法机关正式决定在未来的民法典之中设立独立的人格权编。2019年4月下旬,立法机关完成了人格权编二审稿。2019年8月,立法机关公布了人格权编三审稿草案。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抓紧修订现有的人格权编草案,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文本,无疑是人格权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人 民法典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
原文传递
《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的宪法学省思 被引量:4
3
作者 骆正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2,156,共12页
民法典人格权立法不仅是民法学界的事情,也与宪法学有关。因为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格权最早又是从宪法规范衍生出来,民法典人格权规范的设定要符合宪法的精神。从宪法视角看人格权立法可以发现,近现代的"人格权"... 民法典人格权立法不仅是民法学界的事情,也与宪法学有关。因为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格权最早又是从宪法规范衍生出来,民法典人格权规范的设定要符合宪法的精神。从宪法视角看人格权立法可以发现,近现代的"人格权"概念与古罗马时期表示人的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没有实质联系。人格权是个人自由建构、自由维持和自由展现其人格(或个性)的权利,是在人性尊严(人格尊严)之下,和平等权并列,并作为宪法列举的特别人格权之补充的概括权利。从宪法视角看《民法典》人格权立法,在姓名权方面,应将姓名登记和变更规范列入行政立法的范围;在肖像权方面,应将肖像制作权纳入肖像权的范畴,并将公众人物作为肖像权的抗辩事由;在名誉权方面,应将内在名誉(或名誉情感)列为名誉权的保护对象,并把对抗性言论作为名誉权的抗辩事由;在隐私权方面,应注意给予个人最核心的私密领域以绝对保护,并为隐私侵权设定相应的抗辩事由;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应在兼顾大数据经济的前提下,要求信息收集者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草案人格 宪法学 姓名 肖像 名誉
下载PDF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个人信息自决”的规范建构及其反思 被引量:67
4
作者 谢远扬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48,共16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中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严格贯彻了“个人信息自决”这一基本原则,其具体规范建构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各项要求。但“信息自决”这一理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时代的变迁,单纯的“信息...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中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严格贯彻了“个人信息自决”这一基本原则,其具体规范建构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各项要求。但“信息自决”这一理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时代的变迁,单纯的“信息自决”原则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社会背景和法律规范变迁的梳理,说明“个人信息自决”原则的局限所在,并结合“场景理论”找出影响个人信息保护强度的关键要素,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相关规范的修改以及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人格(草案)》 个人信息自决 场景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