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人格现象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罗雪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7-170,共4页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女性创作 人格现象 女子教育
下载PDF
追寻时间中的自我言说——对两性的二分之一人格现象的分析
2
作者 屈雅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34-37,共4页
人是能言说的生命存在。本文试图以“言说”为核心从三个层面即“虚空的言说者”、在沉默中追寻的言说者”、“作为人的言说者”来研究在时间秩序下两性关系中她(他)们的二分之一人格现象。在言说的对峙、冲突与斗争中,女性以人格的分... 人是能言说的生命存在。本文试图以“言说”为核心从三个层面即“虚空的言说者”、在沉默中追寻的言说者”、“作为人的言说者”来研究在时间秩序下两性关系中她(他)们的二分之一人格现象。在言说的对峙、冲突与斗争中,女性以人格的分裂、疯、死亡的结局使自身永远地游离在言说权之外;对于男性而言,当他们无奈地放弃或丧失言说权的时候,其人格开始萎缩、钝化,从而真正丧失了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汉”的光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 言说者 二分之一人格现象
下载PDF
胡塞尔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倪梁康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6,共7页
胡塞尔与舍勒在现象学运动的初期有过内在的精神联系和紧密合作。他们在人格现象学的研究领域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共识,即在"本质直观"与"伦常明察"的现象学方法上以及在"实事哲学"的工作方向上的共识。... 胡塞尔与舍勒在现象学运动的初期有过内在的精神联系和紧密合作。他们在人格现象学的研究领域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共识,即在"本质直观"与"伦常明察"的现象学方法上以及在"实事哲学"的工作方向上的共识。虽然此后胡塞尔与舍勒渐行渐远,但从总体上看,胡塞尔所批评的"自舍勒以来便成为主导的误解"与其说是针对其超越论人类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总体立场,不如说是针对其同感理论或交互人格问题的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舍勒 人格现象
原文传递
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及其负面影响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海琳 《广西教育》 2012年第39期163-163,170,共2页
阐述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及其负面影响,探讨公共管理中人格化现象负面影响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公共管理 人格现象 负面影响 防治
下载PDF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一个道德问题——主体道德人格二重性现象探析
5
作者 康化椿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道德人格 人格二重性现象
下载PDF
解构网络社会中的人格异化现象
6
作者 吴敬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182-182,共1页
网络文化融集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髓,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人们在为网络的方便与快捷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真正的网络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概念,它已演变成一个心理概念,并... 网络文化融集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髓,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人们在为网络的方便与快捷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真正的网络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概念,它已演变成一个心理概念,并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等众多心理层面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人格异化现象 虚拟空间 网络技术 人际交往
下载PDF
意识现象学论域中的人格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梁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原则上,在所有文化中均可找到与"人格"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不过其含义始终忽隐忽显。当我们今天谈论人格、人格心理学以及胡塞尔后期讨论的人格性现象学时,我们所说的意识层面上的"人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个体统一性... 原则上,在所有文化中均可找到与"人格"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不过其含义始终忽隐忽显。当我们今天谈论人格、人格心理学以及胡塞尔后期讨论的人格性现象学时,我们所说的意识层面上的"人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个体统一性。人格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进路在于对本性与习性的发生脉络的关注与追踪。而胡塞尔人格现象学的思考此前和如今仍然处在这样的语境之中。它对人格或心性问题的讨论是与同时代思想家对此问题的思考相衔接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即从意识体验的一元出发,亦即从意识现象学的立场出发对人格或心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包含本性现象学和习性现象学两个方面。这里的工作与卢梭提出的"从人类现有的性质中辨别出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人为的"之要求是相呼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现象 心性 本性与习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 自然主义心理学
下载PDF
胡塞尔与意识结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倪梁康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对于意识结构的研究,只能以反思的方式来进行,自身反思作为“内观”有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外观”,前者通过心灵来理解心灵,后者通过身体来理解心理,而且“内观”为“外观”奠基。三种意义上的客体化与主体化具有等同性,但它们的基质分别是感性的显现、对体验的内感知和内意识。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不同于精神科学的严格性,自然科学的“观念化”是精神科学的“理想化”建构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则具有不可还原性。意志或意欲行为划分为“要”、进程表象和身体运动三个环节。胡塞尔对意识结构的精微描述和分析,不仅为意识现象学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不同的路径,为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而且对澄清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人类意识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现象 内意识 意志自由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儒家传统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及其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钦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君子无疑是儒家传统理想人格之一,具有丰富意涵。借鉴马克斯·舍勒关于人格的界定及其对人格本身诸维度的分析,可以深入阐述君子人格所含的精神情感行为、价值(道德价值、真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共同体样式及其敬畏维度,有助于拓展... 君子无疑是儒家传统理想人格之一,具有丰富意涵。借鉴马克斯·舍勒关于人格的界定及其对人格本身诸维度的分析,可以深入阐述君子人格所含的精神情感行为、价值(道德价值、真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共同体样式及其敬畏维度,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君子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多方面积极意义,进而辨析其中某些共同体样式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人格现象 现代价值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凯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1.消极人格现象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自信、坚定、理智、开朗、热情、乐观、礼貌、富于创造力等,这是当今社会大学生中健康人格发展的主流,但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某些消极人格现象,... 1.消极人格现象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自信、坚定、理智、开朗、热情、乐观、礼貌、富于创造力等,这是当今社会大学生中健康人格发展的主流,但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某些消极人格现象,正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人格 消极人格现象 人格素质教育 意志锻炼
下载PDF
“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尤瑾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随着词汇学取向的“大五”结构和理论取向的五因素模型的出现,人格研究者就人格分类系统的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内容形式、基本性质、研究走向等方面都存在... 随着词汇学取向的“大五”结构和理论取向的五因素模型的出现,人格研究者就人格分类系统的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内容形式、基本性质、研究走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试图从以上方面明确二者的差异,以澄清相关的混淆和误解,并在文章结语部分对两种取向研究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因素模型 大五 基因型人格 现象人格
下载PDF
挣扎不尽的双重人格——新感觉派的现代品质解读
12
作者 王姝 刘建军 《山东电大学报》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对新感觉派作品中双重人格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双重人格主题的思想渊源 。
关键词 双重人格 弗洛伊德 上海 中国小说 新感觉派作品 现代主义品质 人格分裂现象 《南北极》 《公墓》
下载PDF
略论罪犯人格的实质认识问题
13
作者 郭明 《中国监狱学刊》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罪犯观决定刑罚观,而罪犯观在迄今为止的刑罚研究及其实践中仍未形成常识理论。近代以来,报应刑和预防刑在罪犯人格实质认识上有严重分歧。因此,在更为广泛的人格认识视界中,比较和辨析、协调和处理道德论、独断论、规范论、实证论... 罪犯观决定刑罚观,而罪犯观在迄今为止的刑罚研究及其实践中仍未形成常识理论。近代以来,报应刑和预防刑在罪犯人格实质认识上有严重分歧。因此,在更为广泛的人格认识视界中,比较和辨析、协调和处理道德论、独断论、规范论、实证论、境遇论和解释论等若干不同理论或实践语境的实质认识差异,探讨关于罪犯人格实质认识的形式化方法,以及基于新型古典主义“契约刑论”语境的罪犯人格实质观是另一种认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人格现象 实质认识的语境分析 契约论与实质认识
原文传递
创新方法理论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春秋 李春明 《学周刊(上旬)》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本文将创新方法的理论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容:创新的心理学基础、通用的创新技法、专业的创新技法和创新实例分析。本文的创新内容有:清醒、睡眠、心理亚健康、失智等四个心理状态及其思维特点是创新想法挖掘技巧的理论基础;多人格现象普... 本文将创新方法的理论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容:创新的心理学基础、通用的创新技法、专业的创新技法和创新实例分析。本文的创新内容有:清醒、睡眠、心理亚健康、失智等四个心理状态及其思维特点是创新想法挖掘技巧的理论基础;多人格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无论能否理解,都应该客观对待;在四种机构组合法当中,封闭式存在顺馈式或反馈式运动关系,装载式有运动合成式、运动串接式、串接封闭式和并接封闭式四种运动关系;创新实例包括基于穷举法的中国人优良品质总结、写给诸侯王的文章《荀子·劝学》的创新性研究、获得灵感情况的总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方法 理论体系 心理状态分类 人格现象 机构组合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