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格生命的思考
1
作者 李顺万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个体意识到自我的人格尊严和自我生命价值时 ,人格生命才形成。而自我意识形成的唯一途径则是人们之间的互相交往。
关键词 自然生命 人格生命 自我意识
下载PDF
生命伦理中人格生命权利之定在
2
作者 钱伟超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6-66,87,共2页
人格生命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但作为一种道德权利,它的存在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人格声明权利进行了论证,来确证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格生命权利的实在性。
关键词 人格生命 权利 生命伦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和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彦 侯宁宁 +2 位作者 郭继志 孙金枝 李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7期268-269,共2页
为研究2型糖尿病伴发的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和人格的关系,应用SDS、EPQ和A—DQOL量表调查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人格的神经质、内外向相关;忧虑程度Ⅱ、满意程度、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抑郁 人格生命 质量
下载PDF
传统儒家人文精神与自然本真生命人格——张炜小说《能不忆蜀葵》人物形象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位俭 王聪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标志性作家,他的作品一直秉持着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理想的追求和对民间信仰的坚守,拥有一以贯之的道德激情。《能不忆蜀葵》是张炜创作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在《能不忆蜀葵》中,张炜将他的民间文化价值立场具象...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标志性作家,他的作品一直秉持着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理想的追求和对民间信仰的坚守,拥有一以贯之的道德激情。《能不忆蜀葵》是张炜创作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在《能不忆蜀葵》中,张炜将他的民间文化价值立场具象化,他的道德理性、他的精神气韵幻化成桤明和淳于的生命信仰,流淌在字里行间,传统的儒家人文精神构成了作品的骨骼支柱,自然本真的生命人格化为作品的血肉灵魂,二者共同构成了张炜面对困境失望而不绝望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传统儒家人文精神 自然本真生命人格 能不忆蜀葵
下载PDF
李白生命人格范式摭言
5
作者 刘伟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2-75,共4页
李白酷爱自由,追求解放,具有放荡不羁的自主精神与无拘无束的自在个性;诗人只有具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个性,才会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桀骜不驯,特立而独行,并用满怀的生命激情去讴歌万事万物。李白是最能体现盛唐精神的诗人,对其来... 李白酷爱自由,追求解放,具有放荡不羁的自主精神与无拘无束的自在个性;诗人只有具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个性,才会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桀骜不驯,特立而独行,并用满怀的生命激情去讴歌万事万物。李白是最能体现盛唐精神的诗人,对其来说,自信、自由、解放、超越犹如与生俱来的天,他以其特有的诗才和一腔生命气韵真情,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种千古卓资的生命人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盛唐精神 生命人格范式
下载PDF
生命人格的诞生——生命冲动和自觉精神的调和
6
作者 邹文静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4期271-272,共2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经济的改革,政治的变革,文化的发展,是坚持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但是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就在中国经济、政...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经济的改革,政治的变革,文化的发展,是坚持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但是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就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却依然面临着中国哲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哲学地位的争取过程,更意味着中国思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梁漱溟对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比较来看一个生命人格的诞生,这个人格既具有生命的冲动精神,也有自觉理性精神,从而窥探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冲动 自觉理性 生命人格 中国哲学
下载PDF
生命的人格
7
作者 鲍依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生命人格 中国 当代 散文 鲍依
全文增补中
论生命人格与文艺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守森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92,共7页
生命人格,从根本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基于身体机制、遗传素质、生命本能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更具本真性与内在性的自我。与一般所说的政治或道德内涵的"人品"相比,生命人格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一位作家、艺术... 生命人格,从根本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基于身体机制、遗传素质、生命本能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更具本真性与内在性的自我。与一般所说的政治或道德内涵的"人品"相比,生命人格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一位作家、艺术家,如果缺失或背离了诸如敏感、孤独、率性、超逸之类的生命人格,无论道德品行多么高尚、政治人格多么伟大,也是难以大有作为的。作家、艺术家,在坚守生命人格的同时,当然亦要重视品行修养,因为文学艺术毕竟又是引领人类精神文明的灯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人格 作家 艺术家 文艺创作
原文传递
略论周易太极思维对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92-97,共6页
对中国艺术而言,由周易而衍生的阴阳观及太极思维几千年来已深嵌在中国艺术创作之中,中国画及山水画是其典型事例。如果不从本原上找到解释"气"、"韵"的方法论依据,那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句空话。"气"... 对中国艺术而言,由周易而衍生的阴阳观及太极思维几千年来已深嵌在中国艺术创作之中,中国画及山水画是其典型事例。如果不从本原上找到解释"气"、"韵"的方法论依据,那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句空话。"气"表达一种无形的空间概念,在中国人眼里已上升为文化哲学概念,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民族艺术形式中潜结构的探索,并且找出这种潜结构在当今具有的现代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太极思维 艺术潜结构 阴阳观 “气” 本体论 生命人格
下载PDF
男性服刑人员人格特征与其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林祥 刘皓月 《中国监狱学刊》 201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人格特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为监狱系统矫治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山东省某监狱的561名男性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其施测,...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人格特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为监狱系统矫治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山东省某监狱的561名男性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其施测,并随机选取10名被试进行深度访谈。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服刑人员的生命意义感总体缺失,缺乏生命意义的目标。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其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男性服刑人员人格特征对其生命意义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服刑人员 人格特征生命意义感
原文传递
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属——当代诗学本体论问题之二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清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生命本体论的诗学,显然是立足于主体,或“人”的核心的诗学。它所强调的是文本背后的人,其生命的一次性见证与价值。简单地说,是通过文本来理解人生、理解写作者的生命人格实践,及其灵魂世界的诗学。在这一点上,它与只见文本不见作者的... 生命本体论的诗学,显然是立足于主体,或“人”的核心的诗学。它所强调的是文本背后的人,其生命的一次性见证与价值。简单地说,是通过文本来理解人生、理解写作者的生命人格实践,及其灵魂世界的诗学。在这一点上,它与只见文本不见作者的“文本主义的批评”是相对的。一、生命本体论诗学或“上帝的诗学”在当代,持“生命诗学观”的诗人和理论家并不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观 生命人格 诗学本体论 文本主义 生命本体论 本体论诗学 价值归属 写作者
原文传递
“人”之不存,“道”将焉附——大陆儒学六十年祭
12
作者 杨文斌 蒋国保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9,共5页
儒学之兴,在于儒者振,还是儒教盛?儒学之难,在于儒者之惑,还是儒教之弊?若还归问题本身,有必要对六十年来大陆儒学的历史与境遇进行一番追问与考量。从根祗上言,我们认为,真正儒学之不振非儒教之困顿,乃儒者之伪滥。当下大部分儒者在生... 儒学之兴,在于儒者振,还是儒教盛?儒学之难,在于儒者之惑,还是儒教之弊?若还归问题本身,有必要对六十年来大陆儒学的历史与境遇进行一番追问与考量。从根祗上言,我们认为,真正儒学之不振非儒教之困顿,乃儒者之伪滥。当下大部分儒者在生命人格上的降止、陨落,儒家内在的明道正谊的理性自觉、至善万能的生命直觉与成人至圣的终极追求等真精神的萎缩、失落,儒者自身的异化才是儒学不兴的主要根由。"人"之不存,"道"将焉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儒家真精神 儒者 生命人格
下载PDF
诗化女性,现实人生——漫论曹文轩小说中营造的女性世界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彩虹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9-30,共2页
曹文轩的小说并非有意营造一个女性世界,或重新唤起人们对女性世界的关注。他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让女性成为道义、情感、美、智慧等力量的载体,从而使他的成长小说自觉承担起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社会人的功能。
关键词 女性世界 审美理想 地域文化 生命人格
下载PDF
文学传统的借鉴与当代文学的振兴——以中国散文为核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剑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8,共13页
中国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时期的文学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给人的印象是“无根”,不少作品既缺乏深邃博大的思想,缺乏社会时代担当和理想的文化生命人格.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传统 散文 借鉴 现代文学 生命人格 社会时代
原文传递
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价值感受、爱的秩序和共同体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祥龙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共14页
舍勒认为价值感受先于客体感知,由此将伦理学建立在情感质料的先天基础上。儒家"亲亲而仁"的伦理学与之相通,并可以从舍勒的"情感的价值先天性""善恶的非现成性""爱的秩序""人格生成"... 舍勒认为价值感受先于客体感知,由此将伦理学建立在情感质料的先天基础上。儒家"亲亲而仁"的伦理学与之相通,并可以从舍勒的"情感的价值先天性""善恶的非现成性""爱的秩序""人格生成""榜样追随"等思路中,找到表达自己独特学说的新话语。但双方关于共同体的看法有重大分歧,反映出两边在看待爱的源头、价值等级化方式和家庭中的本己人格诸方面的深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感受 质料先天 欺罔 本己/异己人格 生命/人格共同体
原文传递
杨绛的倔强——《丙午丁未年纪事》细读
16
作者 于露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杨绛的散文在当代文坛上是不容忽视的存在,2011年的杨绛先生在这世界上,已整整百年。不论为文与为人,没有一份倔强,都难以成就属于杨绛的百年传奇。本文以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为细读对象,呈现出一个有着认真的倔强、治学的倔强、... 杨绛的散文在当代文坛上是不容忽视的存在,2011年的杨绛先生在这世界上,已整整百年。不论为文与为人,没有一份倔强,都难以成就属于杨绛的百年传奇。本文以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为细读对象,呈现出一个有着认真的倔强、治学的倔强、愤怒的倔强、思辨的倔强的杨绛,从而彰显出杨绛先生令人尊敬的生命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倔强 生命人格
原文传递
情感的秘密与解密——读丁捷的诗
17
作者 王士强 《扬子江(诗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1,共2页
写诗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有的人来说,是一时的工具性、功利性的选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发自本能、"非如此不可"的生命需要。质而言之,真正的诗歌应该是与生命有关的,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外化形式,它与写作者的生... 写诗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有的人来说,是一时的工具性、功利性的选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发自本能、"非如此不可"的生命需要。质而言之,真正的诗歌应该是与生命有关的,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外化形式,它与写作者的生命人格是高度同构的,在最终的意义上,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诗和人是分不开的,诗就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人格 外化形式 个体生命 人如其诗 诗如其人 写作者 功利性 工具性
原文传递
“主动”应为自主学习的应有之义
18
作者 吴栋良 《小学语文教学》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刊在“争鸣之页”栏发表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和吴栋良老师的《“主动”应为自主学习的应有之义》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虽然谈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众说纷纭中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 本刊在“争鸣之页”栏发表了何黄海老师的《质疑“把话说完整”》和吴栋良老师的《“主动”应为自主学习的应有之义》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虽然谈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众说纷纭中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观点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探讨,但他们这种敢于争鸣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理不辩不明,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构建了一个开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体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更多地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标”实施中就不可能不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恳请广大读者、作者就这两个问题和在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章师亚 《人文 人本 人格——阐释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 学习动机 学习方式 主动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