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本真人格论与舍勒精神人格论异同考辨
1
作者 潘海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包括绝望、忧、罪责担荷、自由决断,是为真我生存而筹划的此在。人格之间的世界图像存在差异。王国维推崇本真人格,其心灵结构呈现自然的精神镜像,是对虚无本质和有死性存在予以直观后的决断使然。舍勒的人格论重在构塑神圣价值,而个体人格价值是作为神圣价值的象征而被给予的,是对神圣价值的"分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本真人格论 舍勒 精神人格论 神性 真理
下载PDF
王船山以义为中心的理想人格论及现代价值
2
作者 王学锋 张梓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4期64-66,共3页
在王船山看来,理想人格是一种最为完善的人格模式与人格典范,它应当是使人更好地成为人并实现人之全部价值的内在力量。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础上,于人生实践中予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主要从性、志、情、行等几... 在王船山看来,理想人格是一种最为完善的人格模式与人格典范,它应当是使人更好地成为人并实现人之全部价值的内在力量。王船山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础上,于人生实践中予以创造性的发挥,他主要从性、志、情、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内涵丰厚的理想人格理论。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以“义”为中心的多种品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孟子》与《古今人表》的理想人格论——以圣、仁、智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海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人格所做的哲学界定,"圣—仁—智"模式是《古今人表》论理想人格所用的史学标准,两...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人格所做的哲学界定,"圣—仁—智"模式是《古今人表》论理想人格所用的史学标准,两者具有前后相承、截断众流的儒学史关联。孟子对于性善论与"仁且智"的结合,显示了哲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卓识"一面;班固对于人性论与"圣—仁—智"的拆分,展现了史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常识"一面。新时代的"古今人表"必应是既道德、又科学的,是让人堂堂正正地站起来的"仁且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古今人表》 仁且智 圣—仁—智 理想人格论
下载PDF
理想人格建构的心路历程——论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月新 邹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李长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批评家,以人格论批评著称于世。他以西方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为参照,对中国古代人格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现代个体人格论,对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鲁迅等伟大作家的人格进行了深入体察和阐... 李长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批评家,以人格论批评著称于世。他以西方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为参照,对中国古代人格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现代个体人格论,对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鲁迅等伟大作家的人格进行了深入体察和阐释。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批评方法,更在于通过对伟大作家人格的追寻,探寻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方式,重振民族精神。可以说,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过程就是他追寻理想人格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人格 人格论批评 心路历程
下载PDF
知识分子良知为尺度:文学的心理人格论批评——王彬彬及王彬彬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3
5
作者 牛学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6-35,共10页
文学批评家王彬彬成名比较早,研究现当代文学,或者研究鲁迅、五四知识分子,他都很出色,也都有相关论著行世。但他作为批评家,最引人注目、最深得人心的似乎还是关于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评,这一点恰好与他文学研究中的"心理人格论&qu... 文学批评家王彬彬成名比较早,研究现当代文学,或者研究鲁迅、五四知识分子,他都很出色,也都有相关论著行世。但他作为批评家,最引人注目、最深得人心的似乎还是关于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评,这一点恰好与他文学研究中的"心理人格论"方法相统一,一些拥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经他一观照,就有了暴露真相的感觉。其实创作心理、创作意图等并不是新式方法,那么,王彬彬为什么能做得如此有新意呢?这是不是和他"不做职业批评家"的心态有关?也是不是与他常常客串杂文创作有关?这些既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王彬彬作为个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彬彬 文学批评 知识分子 心理人格论
下载PDF
斯金纳与班杜拉的人格论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丽芳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行为主义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 ,由于行为主义反对内省 ,无视机体的内部过程 ,因此对行为主义的介绍更多的是围绕其“行为”的理论 ,而人格方面涉及很少。本文对中、后期行为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 :斯金纳和班杜拉的人格理论做了... 行为主义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 ,由于行为主义反对内省 ,无视机体的内部过程 ,因此对行为主义的介绍更多的是围绕其“行为”的理论 ,而人格方面涉及很少。本文对中、后期行为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 :斯金纳和班杜拉的人格理论做了阐明、比较及评价 ,以期勾勒出行为主义人格论的大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主义 人格论 述评
下载PDF
“中和论”与“人格论”——论中国古典文学的主客体结构特性
7
作者 王丽 马龙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中和"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艺术的核心范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主导文化精神。艺术叙写人格,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人格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特点。并且,二者都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结构关... "中和"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艺术的核心范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主导文化精神。艺术叙写人格,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人格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特点。并且,二者都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结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主客体结构特性,对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论 人格论 中国古典文学 主客体结构
下载PDF
司马迁悲剧人格论
8
作者 李剑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用"悲剧人格"来概括司马迁人格的典型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首先,司马迁选择了一个悲剧英雄所选择的宏远文化理想和非凡人生道路。其次,其悲剧人格具有特殊的强烈感受性。再次,其悲剧人格体现了超越生命极限的自觉的发愤精...  用"悲剧人格"来概括司马迁人格的典型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首先,司马迁选择了一个悲剧英雄所选择的宏远文化理想和非凡人生道路。其次,其悲剧人格具有特殊的强烈感受性。再次,其悲剧人格体现了超越生命极限的自觉的发愤精神。只要人类不断克服既有文化的弊端而走向文明,现实和理想之间就存在张力,司马迁的悲剧人格就有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人格论 悲剧人格 人生道路 文化理想 悲剧英雄 生命极限 典型性 感受性 有文化 首先
下载PDF
专家人格论
9
作者 储瑞耕 《领导之友》 2010年第2期36-37,共2页
人生在世,有一种东西是不可以不讲的,那就是人格。所谓人格,固然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等的总和,更特指人的道德品质,比如自尊、坚强,比如无私、奉公,比如爱国、重义,比如光明磊落,等等。而在是非问题上取何种态度,又特别... 人生在世,有一种东西是不可以不讲的,那就是人格。所谓人格,固然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等的总和,更特指人的道德品质,比如自尊、坚强,比如无私、奉公,比如爱国、重义,比如光明磊落,等等。而在是非问题上取何种态度,又特别反映出一个人人格的高下: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是非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论 专家 道德品质 个人人格 是非问 性格 气质 坚强
下载PDF
从面具人格论学生的道德发展
10
作者 刘国永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5年第3期23-27,共5页
如何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如何使他们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进程,如何培养他们现代性的道德羞耻感,实现社会角色的时代迁移,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与家长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策划这一专题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 道德发展 人格论 面具 社会化进程 道德人格 学生健康 社会角色 青少年 羞耻感 现代性 家长 教师
下载PDF
汪精卫之陶渊明人格论探析
11
作者 刘中文 《琼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4,29,共7页
汪精卫的《读陶随笔》堪为论陶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陶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陶公为百世之师"... 汪精卫的《读陶随笔》堪为论陶经典之作。汪精卫认为,陶公有"人心良而风俗淳"的志向、有"伯夷之清"的胸次、有"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汪氏着力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剖析,以论证其"陶公为百世之师"的论断。汪精卫接受最为深刻的是陶渊明身上的"义"。陶公之"义"作为一种文化原初力,是汪精卫文化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义"被汪精卫异化了,它不再停留于心理层面,而是演变为一种疯狂地追求声誉与所谓"壮举"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精卫 陶渊明 人格论 探析
下载PDF
个体人格论关照下《死者》里主人公的觉醒
12
作者 侯玉华 《海外文摘》 2018年第5期3-5,共3页
爱尔兰流亡作家和诗人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死者》描写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姨妈家晚会上的前后变化。本文借用个体人格论来分析加布里埃尔前后心理活动及变化过程,以此来论证即使在麻痹瘫痪的都柏... 爱尔兰流亡作家和诗人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死者》描写了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姨妈家晚会上的前后变化。本文借用个体人格论来分析加布里埃尔前后心理活动及变化过程,以此来论证即使在麻痹瘫痪的都柏林,每个人通过沟通交流也终究会找寻到自己的个体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死者》 个体人格论
下载PDF
他们因何称罪?——基于三重人格论的《红字》人物心路历程分析
13
作者 李颜伟 刘聪 《科教导刊》 2012年第8期120-121,共2页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说为理论基础,对《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加以剖析,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指出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三位主人公的"罪"之根源。
关键词 《红字》弗洛伊德三重人格论
下载PDF
儒家的道德人格论与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力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晓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人格影响力 道德修养 领导者 人格论 儒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论与儒家理想人格论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定光 《湖湘论坛》 1993年第5期7-11,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论与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之间的差别、对立的分析,来揭示当代中国人在理想人格模式选择的矛盾解决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和儒家理想人格理论都以各自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它们之间的殊异是与各自...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论与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之间的差别、对立的分析,来揭示当代中国人在理想人格模式选择的矛盾解决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和儒家理想人格理论都以各自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它们之间的殊异是与各自对人性的规定密切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 人格论 人格理论 人性论基础 对象世界 个人道德修养 矛盾心理 从容中道 化性起伪 儒家文化
下载PDF
审美人格论纲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齐宗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建构 审美人格 人格定位 人格发展 人格评价
下载PDF
对机器人“法律人格论”的质疑——兼论机器人致害民事责任 被引量:13
17
作者 解正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97,共14页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越发具有自主性并呈现出某些道德或法律的能力。鉴此,不少法律学者主张授予这些人工智能实体法律人格以使之成为法律主体。然而,这种实用主义的法律立场忽视了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以及法人间的本质差异,...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越发具有自主性并呈现出某些道德或法律的能力。鉴此,不少法律学者主张授予这些人工智能实体法律人格以使之成为法律主体。然而,这种实用主义的法律立场忽视了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以及法人间的本质差异,赋予它们所谓的权利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上都是值得商榷的,主张机器人承担自身“行为”责任更是不可能。相反,将智能机器人视为“产品”并通过优化现有责任法框架来合理分配机器人“行为”责任才是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法律人格 产品责任
下载PDF
教育技术之人格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芒 段冬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2,20,共9页
教育技术领域现有的社会分工,造成了开发者、推广者、使用者和省察者等四类从业人员发展的片面性。各类人员都受限于各自褊狭的知识结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单调的主体活动而极易忘记使命与担当,挤压教育技术发展的空间和格局。而教育技... 教育技术领域现有的社会分工,造成了开发者、推广者、使用者和省察者等四类从业人员发展的片面性。各类人员都受限于各自褊狭的知识结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单调的主体活动而极易忘记使命与担当,挤压教育技术发展的空间和格局。而教育技术事业的崇高学格却离不开四类人员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此,基于马克思对人格的社会性本质的界定,对教育技术四类人员的劳动行为、社会关系、思维观念、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人格特征分析。开发者、推广者、使用者和省察者“笃”“巧”“罔”“慎”的人格特性当以“恕”“义”“知”“敬”为藉,笃技恕人、巧言及义、知理不罔、敬理慎言,以追求教育技术相关者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教育工具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人格 分工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和谐人格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滨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和谐人格是适应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一种人格型态,其内涵是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人和谐、自我与社会和谐、自我与自然和谐。和谐人格的生成需要社会生产力条件、社会经济形态条件、个人物质生活条件和个人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条件。和... 和谐人格是适应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一种人格型态,其内涵是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人和谐、自我与社会和谐、自我与自然和谐。和谐人格的生成需要社会生产力条件、社会经济形态条件、个人物质生活条件和个人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条件。和谐人格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自我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和谐人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一个新视角:胡风的作家人格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琼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6-79,共4页
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遗忘中苏醒过来,再次面对胡风的文艺体系时,除了使用近年来出现的“主体住”这一模糊概念来描述胡风理论外,更多的是重复传统思维中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概念,把胡风理论规范为“心理的现实主义“或”深层的现实主义... 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遗忘中苏醒过来,再次面对胡风的文艺体系时,除了使用近年来出现的“主体住”这一模糊概念来描述胡风理论外,更多的是重复传统思维中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概念,把胡风理论规范为“心理的现实主义“或”深层的现实主义”。我们认为,无论是摆脱了机构观念的“主体性”,还是经过“心理”、“深层”修饰限定过的“现实主义”,都仅仅部分地接触到胡风理论的内核。因为,“主体性”具有两重性,既指个体主体性,即人格自我的主体性,又内含区别于自然客观物质性的社会整体主体性,所以根本无法与侧重“主观精神”的作家个体人格论的胡风理论取得契合;而“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胡风 作家人格 人格意识 个体人格 作家主体 个体意识 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