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传统人生境界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以天人合一观与人格超升论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0,共6页
传统儒家和道家没有在哲学意义上明确使用"境界"这一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哲们不谈论人生境界问题。从形式上看,传统儒家虽然没有运用"境界"范畴来建构明晰化、体系化、现代意义上的人生境界说,但从内容上讲,通过... 传统儒家和道家没有在哲学意义上明确使用"境界"这一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哲们不谈论人生境界问题。从形式上看,传统儒家虽然没有运用"境界"范畴来建构明晰化、体系化、现代意义上的人生境界说,但从内容上讲,通过剖析其理论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丰富而高明的境界思想。其中,"天人合一"观和"人格超升"论就是最基本的人生境界理论形态,二者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境界 天人合一 人格超升论
下载PDF
方东美人格超升论探析
2
作者 贾紫薇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方东美在论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认为儒、释、道三派会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他另辟视角,由三家均肯定"人性可使之完美性"出发,提出了"人格超升论",并且认为,儒、释、道三家的"旁通统贯论"和... 方东美在论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认为儒、释、道三派会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他另辟视角,由三家均肯定"人性可使之完美性"出发,提出了"人格超升论",并且认为,儒、释、道三家的"旁通统贯论"和"道论"最终目的是由现实世界提升到理想世界,与此相对应,人的品格也应该上升到"理想化与圆满无缺的人格"。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是以人类生命精神价值为中心追求内在人格超越,这样来把握中国哲学的人格精神是极为深刻的。方东美提出的"人格超升论"为我们了解中国哲学的共相,更好地把握儒、释、道三家哲学特质,弘扬和传播中国哲学智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人格超升论 儒、释、道会通
下载PDF
如何复兴中国哲学——方东美复兴中国哲学的“蓝图”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志华 许金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9,共6页
面对中国哲学自清代以来走入低潮,方东美非常关注中国哲学的复兴。在他看来,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分为"成型期""再创期""再生期"几个主要阶段。而且,从形上学的角度看,足以代表中国哲学基本精神者为原... 面对中国哲学自清代以来走入低潮,方东美非常关注中国哲学的复兴。在他看来,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分为"成型期""再创期""再生期"几个主要阶段。而且,从形上学的角度看,足以代表中国哲学基本精神者为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大乘佛学和宋明新儒学四大精神传统。基于此,他提出以复兴"人格超升论"来复兴中国哲学的"蓝图"。因哲学由人创造,哲学为人存在,故方东美的"蓝图"对于复兴中国哲学可谓根本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三个阶段 基本精神 人格超升论 双回向
原文传递
论后五四视域下的方东美
4
作者 闫淳纯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3期54-58,210,共6页
学界对方东美是否属于现代新儒家曾有争论。根据他思想发展不同阶段,应分为30年代的前期方东美与60年代的后期方东美,其中只有后者才属于港台新儒家。30年代前期,方东美的思想是审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综合,审美主义是出于反对伦理中心主... 学界对方东美是否属于现代新儒家曾有争论。根据他思想发展不同阶段,应分为30年代的前期方东美与60年代的后期方东美,其中只有后者才属于港台新儒家。30年代前期,方东美的思想是审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综合,审美主义是出于反对伦理中心主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古典主义是出于反对工具理性,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抗。30年代的方东美是一个后五四的五四反思者。前期方东美主张向外的文化进步和诸文明的调和互补,后期方东美主张向内的人格超升和中国文化的本位凸显,这是方东美哲学的内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义 古典主义 文化综合 人格超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