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技创新与人民“获得感”的增强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佳 许斗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民"获得感"一词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文中。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立足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 人民"获得感"一词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文中。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立足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一致,与共享发展理念相一致。科技创新在实现人民"获得感"的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创新实现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国富民强的有利基础。本文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人民"获得感"的作用,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民“获得感”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下载PDF
论人民“获得感”的生成:逻辑规制、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民获得感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卫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共8页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人民"获得感"尽管作为对现实"获得"的主观感受而呈现出个性化样态,但其背后却承载以"获得"逻辑为支撑的客观规定性。获得逻辑...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人民"获得感"尽管作为对现实"获得"的主观感受而呈现出个性化样态,但其背后却承载以"获得"逻辑为支撑的客观规定性。获得逻辑是关于人民"获得感"实现的客观规定性,这种客观规定性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伟大理念中,即"外在获得"和"内在获得"及其结构规定性、人民"获得感"的"劳动-获得"逻辑、人民"获得"实现的超个体性意蕴及公共化取向。反思当前人民"获得感"流失的现实,"获得"逻辑的消解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于此,夯实获得内容保证人民"获得感"生成的实在性、健全"获得"实现的保障机制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再生、养成合理的"获得"心态以为人民"获得感"的实现提供价值保障、以"获得"的公共性推动人民"获得感"普遍实现,是"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必然选择,而上述方案选择也契合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获得感” 获得 获得逻辑 劳动一获得
下载PDF
办好职业教育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小鲁 胡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69-74,共6页
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民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渠道。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把职业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加快发展起来;着眼于让人民实现对职业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选择,把... 职业教育是提高人民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渠道。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把职业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加快发展起来;着眼于让人民实现对职业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选择,把职业教育自身体系和对外衔接体系建设好;着眼于让人民从接受职业教育过程到提高人民的教育"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民教育“获得感”
下载PDF
基于传播心理的人民获得感提升研究
4
作者 尹浩然 于迪 王胜源 《西部广播电视》 2020年第22期12-15,共4页
随着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人民群众对“获得”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不完全匹配。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出发,通过分析人民“获得感”钝化增长的表现及原因,提出提升“获得感”的有效措施,即媒体正向引导,激发青... 随着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人民群众对“获得”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不完全匹配。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出发,通过分析人民“获得感”钝化增长的表现及原因,提出提升“获得感”的有效措施,即媒体正向引导,激发青少年递进效应;优质节目彰显文化自信,提升“感知有用性”;倡导公平认知,正视“相对剥夺感”,为人民“获得感”顺应时代发展持续增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获得感” 共享改革成果 民族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