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缔造:人民中心观的实践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振华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M0005,共9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执政理念,人民中心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取向,必然要以具体的实践形式予以表达。人民中心观的实践形式具有时代性、多元性和基层性,并对地方政府施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执政理念,人民中心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取向,必然要以具体的实践形式予以表达。人民中心观的实践形式具有时代性、多元性和基层性,并对地方政府施政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地方实践探索,其体现了执政党服务人民需求、汇聚人民力量、追求人民满意的价值理念,回应了人民中心观从理念到实践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人民中心观在基层治理场域的有效表达。从实践过程看,新时代践行人民中心观的关键在于激发社会内生治理效能,并取决于若干核心要素,包括国家话语的有效转换、行动框架的有效构建、组织资源的有效动员、体制机制的有效创设以及群众主体的有效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观 中国共产党 共同缔造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渊源、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
作者 张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21期5-8,共4页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我国治国理政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以马克思的人民群众观为理论渊源,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文化沃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不断形成发展。人民中心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我国治国理政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以马克思的人民群众观为理论渊源,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文化沃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不断形成发展。人民中心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价值遵循,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观 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逻辑与基本内涵 被引量:15
3
作者 欧健 邱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人民立场观、人民主体观、人民力量观、人民利益观、人民导向观、人民评价标准观。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观 形成逻辑 基本内涵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生成的四个重要维度
4
作者 付喜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逐步生成了习近平人民中心观。习近平人民中心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渐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逐步生成了习近平人民中心观。习近平人民中心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生成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秉承与发展是其生成的理论维度;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借鉴与提升是其生成的文化维度;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其生成的历史维度;追求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理想,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生成的现实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中心观 重要维度
下载PDF
论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逻辑
5
作者 张叶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8,14,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逐步形成了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逐步形成了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习近平人民中心观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借鉴和创新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对新时代实践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其生成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唯物史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法治观的理论逻辑、基本内涵及其法治实践
6
作者 李雯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也是推进法治现代化的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民中心”这一逻辑主线。“人民中心”法治观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挹取中华民本思想之精华,融合...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也是推进法治现代化的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民中心”这一逻辑主线。“人民中心”法治观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挹取中华民本思想之精华,融合不同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成果,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形成的。它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国家法治建设的根本力量亦是人民。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人民中心”法治观形成的理论逻辑及其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贡献,展望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未来向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中心”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
下载PDF
延绵于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文脉--写在延安《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宗贤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共3页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延安《讲话》精神奠定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底色,塑造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基本品格。在新的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是对延安《讲话》精神的承扬与发展,是中国当代艺...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延安《讲话》精神奠定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底色,塑造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基本品格。在新的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是对延安《讲话》精神的承扬与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不忘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讲话》精神 人民中心艺术 中国现当代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