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志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12,21,共10页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兴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农业经济 管理体 分配 中国
下载PDF
人民公社制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励机制的比较
2
作者 温静 《调研世界》 2003年第6期7-9,共3页
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我国实行过的两种农村经济制度。前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后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 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我国实行过的两种农村经济制度。前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后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制度的效率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取代人民公社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 联产承包责任 激励机 农村经济 度经济学
下载PDF
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记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的变革之路
3
作者 张洁梅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37,共2页
1979年7月起.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开始逐步把农村经济工作从公社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组建成“农工商”总公司,转变为乡农业社所有制。1980年6月率先在全国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恢复乡级建制,改公社为乡,改生产队为农业生... 1979年7月起.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开始逐步把农村经济工作从公社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组建成“农工商”总公司,转变为乡农业社所有制。1980年6月率先在全国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恢复乡级建制,改公社为乡,改生产队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摘掉“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换以“向阳乡人民政府”。历史记载了这“一摘一换”、“震撼了世界”的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 中国农村改革 四川 农业生产合作社 乡政府 农村经济工作
下载PDF
从一个人民公社看农村当前財务工作的若干問題
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1期7-12,共6页
人民公社化以后,我国农村在生产、分配、交換、消费等方面起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使人民公社的财务管理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新的形势,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搞好公社的財务管理,不仅关系着公社經济的全面发展、社員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人民公社化以后,我国农村在生产、分配、交換、消费等方面起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使人民公社的财务管理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新的形势,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搞好公社的財务管理,不仅关系着公社經济的全面发展、社員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公社制的巩固,而且影响到国家資金的积累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設的速度。所以,这是一項极其重要的經濟任务和政治任务罱覀兒椭泄矃强h縣委农工部的同志一起,在湘城人民公社对财务工作的情況作了初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 管理 自产自用 形势 生产发展 企业 人民公社 化肥厂 财务工作 财务管理
下载PDF
集约化与公司化:中国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变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冉净斐 马惠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研究了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认为经营组织形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分析... 本文研究了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认为经营组织形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分析了双层经营和深化改革的任务,探讨了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组织 度变迁 中国 农业集体化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农业公司化 双层经营体
下载PDF
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制约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芳 孔祥成 《北京党史》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民公社 户籍 人民公社制 计划管理 城乡隔离 切入点 劳动力流动 度模式 中央集权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2
7
作者 洪长安 李晏军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经济增长理论 ,该制度同样对中国农业、农村经营制度的变迁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制度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度创新 农村经营 农业产业化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下载PDF
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廖冲绪 肖雪莲 胡燕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80-85,共6页
乡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乡村治理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区-乡(村)-组"结构(1950-1953年)、"区-乡镇-组"结构(1954-1958... 乡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乡村治理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区-乡(村)-组"结构(1950-1953年)、"区-乡镇-组"结构(1954-1958年)、"人民公社制"结构(1958-1982年)和"乡政村治"结构(1983年-现今)四个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启示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结构不仅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而且构建的乡村治理结构还应该是多元互动的,如此才能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统筹城乡 人民公社制 乡政村治
下载PDF
农村改革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昉 《改革与理论》 CSSCI 1999年第10期8-10,共3页
回顾1949年以来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选择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农村政策。 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期执行的农村政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 回顾1949年以来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选择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农村政策。 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期执行的农村政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致使农业发展缓慢。 建国后到实行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农民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其中也有几个阶段: 1.解放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生产力 中国农村改革 人民公社制 农村经济 户籍 尊重农民 农村政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首创精神
下载PDF
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问题
10
作者 许经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34,共4页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稳定增长的环境条什,就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这里存在着一个如何把农村的第一阶段改革与第二阶段改革有机衔接起来的问题。我国农村第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任...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稳定增长的环境条什,就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这里存在着一个如何把农村的第一阶段改革与第二阶段改革有机衔接起来的问题。我国农村第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除过于高度集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对农村已有生产力正常发挥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比较利益 农村改革 人民公社制 稳定增长 粮食生产 有机衔接 高度集中 总书记
下载PDF
乡土·诗情:回响着时代变革的大潮新声
11
作者 黄式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3,共5页
作为银幕对时代的真实写照,《走出地平线》这部电影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何其珍贵的带有历史文献性的光与影的记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两个凡是”当道而乍暖还寒的时节。静夜,农舍里,暗淡的油灯下,安徽凤阳十多个农民粗糙的手... 作为银幕对时代的真实写照,《走出地平线》这部电影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何其珍贵的带有历史文献性的光与影的记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两个凡是”当道而乍暖还寒的时节。静夜,农舍里,暗淡的油灯下,安徽凤阳十多个农民粗糙的手,在一张纸上按下了自己的血手印——他们铤而走险,自发组成了中国农村第一个联产承包责任小组,为改变落后而贫瘠的土地,为走出人民公社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变革 诗情 乡土 “两个凡是” 生产力发展 人民公社制 联产承包
下载PDF
正确把握我国农业“第一个飞跃”的实质及其意义
12
作者 张德利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66-68,共3页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所要经历的"两个飞跃"中的"第一个飞跃"。多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所要经历的"两个飞跃"中的"第一个飞跃"。多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第一个飞跃"实质内容的认识,目前流行观点是"经营方式变革说"和"经营方式+分配制度变革说",很少人认为是所有制的变革。而我认为所有制变革是"第一个飞跃"最根本的飞跃,是最本质的内容。在讨论问题以前,为了取得共识,先作一点说明,在我国的农村中,由于大包干制是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因此,文中所指的承包制都是指大包干制。一、目前流行的观点没有完全反映"第一个飞跃"的最实质性变革对"第一个飞跃"实质内容的认识,理论界目前流行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经营方式变革说"。它认为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制仅仅是经营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的变革。第二种观点:"经营方式+分配制度"变革说。这一认识比上一认识要深化一些。它认为废除人民公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 经营方式变革 正确把握 两个飞跃 混合所有 第二个飞跃 人民公社制 分配 邓小平 集体经济
下载PDF
浅议农村集体经济新的组织形式
13
作者 赵培策 《南方农村》 1997年第5期38-41,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种伟大的转折中,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怎样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体经济新的经济组织?是我们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种伟大的转折中,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怎样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体经济新的经济组织?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课题。通过认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天上”回到“地上”,从超阶段的空想回到眼前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形式 农村集体经济 经济组织 合作社 承包责任 股份合作 运行机 家庭联产 农业产业化 人民公社制
下载PDF
书摘
14
《传承》 2003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轴对称图形 人工降雨 中学数学教材 人民公社制 无产阶级革命 农作物 葡萄糖 毛主席 沼气 山药
下载PDF
浅论湖南农业规模经营
15
作者 胡希润 《湖南经济》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湖南农业 人民公社制 产业化 生产结构 商业企业 工矿企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规模经营模式
下载PDF
红在农村,专在田间——渭南农村生活一月
1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3期89-99,共11页
七月十四日,我们一行十人,抱着下乡改造和学习的决心,从跃进的西北大学,走入了跃进的渭南农村。在渭南胡王乡和双王乡先后生活了一个月,时间不算长,然而收获极大:我们参加了体力劳动,学习了可贵的生产斗争知识;参加了基层工作,接触了好... 七月十四日,我们一行十人,抱着下乡改造和学习的决心,从跃进的西北大学,走入了跃进的渭南农村。在渭南胡王乡和双王乡先后生活了一个月,时间不算长,然而收获极大:我们参加了体力劳动,学习了可贵的生产斗争知识;参加了基层工作,接触了好多面貌全新的人。同时,我们还亲眼看到了共产主义因素的迅速成长和人民公社制的发展过程。确实,事实信服地告诉我们:幸福的生活,伟大的理想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的亲切现实。农村一月,完全证实了政治挂帅,教育结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工作 农村生活 少年 共产主义因素 渭南 理论联系实际 人民公社制 结合 西北大学 体力劳动
下载PDF
四季青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前后
17
作者 于吉楠 《百年潮》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最近,我翻阅旧笔记本,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发黄的纸,打开一看,原来是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制定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这个规划使我回想起50年前的一段往事。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 共产主义 笔记本 规划
原文传递
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治理结构
18
《党课》 2007年第4期48-48,共1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乡镇政权设置多有变动,乡镇基层治理结构也随之变化。我国的乡镇政权制度大致经历了乡村政权并存、乡政权制、人民公社制和乡政村治这四个发展阶段。就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的政权组织设置到乡为止,其下的“村... 建国以来,我国的乡镇政权设置多有变动,乡镇基层治理结构也随之变化。我国的乡镇政权制度大致经历了乡村政权并存、乡政权制、人民公社制和乡政村治这四个发展阶段。就国家政权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的政权组织设置到乡为止,其下的“村委会”或“生产大队”、“生产队”等组织形式,都不属于国家政权组织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结构 乡镇政权 组织结构 组织设置 人民公社制 乡村政权 政权 乡政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