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监督权力:论发展社会主义监督民主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俊祥 曾森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监督民主是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监督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机关的权力行为的民主政治形式。监督民主理论主要有西方的超越式民主理论和中国的系统性民主理论。超越式民主理论认为,监督民主是继大会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之后的民主新品种,是公民监督... 监督民主是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监督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机关的权力行为的民主政治形式。监督民主理论主要有西方的超越式民主理论和中国的系统性民主理论。超越式民主理论认为,监督民主是继大会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之后的民主新品种,是公民监督公权力行为的“后代议”民主发展的新趋势。系统性民主理论认为,一个良性发展的政治系统应该全面发展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监督民主,中国已经形成三大民主共存发展的雏形。政治系统走向良性的政治发展,要求政治构建、政治运行、政治监护(监控维护)和政治更新的全方位民主化。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监督民主的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是:在扬弃西方超越式民主理论基础上坚持系统性民主理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为指导,坚持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监督民主共同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监督民主有助于避免陷入国家治乱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民主 超越式民主理论 系统性民主理论 系统生命周期理论 人民民主思想 人民监督权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权力监督制度的探索、创新和改革 被引量:1
2
作者 齐世泽 《廉政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26,231-232,共2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7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度探索,其出发点是让人民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其方法是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报纸、来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7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度探索,其出发点是让人民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其方法是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报纸、来信来访和群众运动揭露公共权力中的阴暗面。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保证人民的监督权利的行使,在拒绝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的同时,我国的权力监督制度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70年经验之大成,深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深化巡视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体系进入了一个逐步成熟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权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制度改革
下载PDF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会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20,共3页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基础上,阐明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并就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公民 政治参与 政治民主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参与机制 选举制度 人民监督权 国家权力
下载PDF
人大代表质询权探析
4
作者 何颖 李奕锋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1,共4页
人大代表质询权是人大实施监督的一种具体手段,也是其监督权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应当属于公权力范畴。只有认定质询权的公权力属性,才能使人大代表在行使质询权过程中,将职权与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质询权的实施和质询制度的完善。人... 人大代表质询权是人大实施监督的一种具体手段,也是其监督权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应当属于公权力范畴。只有认定质询权的公权力属性,才能使人大代表在行使质询权过程中,将职权与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质询权的实施和质询制度的完善。人大代表质询权与相关的人大监督权、人民监督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分析这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地位。在前述三种权力中,人大监督权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人民监督权的载体和转化形式,又是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渊源和基础。现实中,人大代表质询权在实施中存在着"不会用"、"不敢用"和"不能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人大代表构成的"官员化"、人大代表履职的"兼职化"和传统文化中隐含的"中庸化",由此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代表质询权 人大监督权 人民监督权
下载PDF
论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权的实质回归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桦宇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13,共15页
基于行政权约束的预算规则是近现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前提,而议会制度则在持续推进财政民主和预算法治的过程中实现地位变迁和规则优化,以实现"法治国"图景并保护公民财产权。在准确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 基于行政权约束的预算规则是近现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前提,而议会制度则在持续推进财政民主和预算法治的过程中实现地位变迁和规则优化,以实现"法治国"图景并保护公民财产权。在准确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法源和功能定位基础上,通过控制与公民财产权直接冲突的公共财产权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实质回归,是当下国家治理理论完善和制度实践的可能方向和妥适路径。在比较借鉴西方国家议会制度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亦需要综合考虑中国发展具体情况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的法治语境。在推动审查监督权实质行使、深化人大机关专题询问和渐进加强政府首长问责的宪制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对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全口径预决算进行审查监督,既因应了宪法层面上公平正义的需求,又契合了技术层面上效率规则的必要,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和妥适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法治 中国语境 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监督权 权力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