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根本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衣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共4页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和要求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解决好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主体 共产党执政规律 根本经验
下载PDF
浅谈实现人民群众主体监督的基本途径
2
作者 赵书山 《地方政府管理》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浅谈实现人民群众主体监督的基本途径赵书山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不断提高和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监督地位,实现“让人民监督政府”,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健全民主制度”①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试图... 浅谈实现人民群众主体监督的基本途径赵书山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不断提高和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监督地位,实现“让人民监督政府”,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健全民主制度”①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试图从人民群众监督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主体 人民群众监督 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监督制 计算和监督 国家工作人员 公职人员 行政决策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再辉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6期48-53,共6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的决定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也是实现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利益主体。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石,又是共产党人奋斗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理论依据。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 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的决定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也是实现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利益主体。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石,又是共产党人奋斗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理论依据。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就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利益决定着社会前进趋势,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进步标志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就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 人民群众利益主体 社会趋势
下载PDF
一个重要问题:谁是人民群众——兼对目前高校“原理”课教科书中“人民群众”概念的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葛宇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0,91,共6页
谁才是人民群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再次回答的问题,否则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将会有流于"口号化"的危险。然而作为"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对"人民群众"... 谁才是人民群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再次回答的问题,否则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将会有流于"口号化"的危险。然而作为"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却不尽如人意,它过于绝对化,导致了自身体系的矛盾,需要我们给予认真反思。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我们就会发现现行"原理"课教材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界定缺少地位和功能的限度。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概念有着特定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必须理清为了谁,依靠谁,谁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高校“原理”课教材 人民群众主体
下载PDF
对“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辩证理解
5
作者 亢犁 米小蓉 《中国城市经济》 2009年第S1期150-151,共2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才能促成主体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而非"代替"人民的利益。只有去努力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给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营造优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才能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永远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 实践主体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新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人是社会的主体,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全面阐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实践创新的直接动力,是中国... 人是社会的主体,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全面阐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实践创新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 主体作用 理论创新
下载PDF
群众路线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彩虹 《宁夏党校学报》 2013年第6期25-27,共3页
党的群众路线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根本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主体 党的群众路线
下载PDF
抗美援朝运动时期的社会动员:历史动因、动员方式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健 计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7,142,共10页
抗美援朝运动时期开展的社会动员,创造了一个总体性动员中国人民精神与实践能量的政治社会时刻。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支持。新时代,社会动员也是凝聚社会力量和赢得民众支... 抗美援朝运动时期开展的社会动员,创造了一个总体性动员中国人民精神与实践能量的政治社会时刻。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支持。新时代,社会动员也是凝聚社会力量和赢得民众支持的方式和手段。深入研究抗美援朝运动时期社会动员的历史背景,回溯历史动因,可从其动员方式中获得现实启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动员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是动员顺利开展的基础支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社会动员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运动 社会动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群众主体力量 宣传教育
下载PDF
试析“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文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灿辉 《江南论坛》 2002年第3期8-9,共2页
关键词 生产力 社会主义文化 人民群众主体 人民利益 中国共产党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思想 人文内涵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林元 尚庆飞 李江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阐明人民历史主体论,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事求是 方法论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
下载PDF
社会主义民主属性的再思考
11
作者 刘杉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0,共2页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客体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而认识和实践的权利,都有以此目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决策和实践的权利。每个人的这些权利都以其他每个人同样的权利为前提,而不...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客体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而认识和实践的权利,都有以此目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决策和实践的权利。每个人的这些权利都以其他每个人同样的权利为前提,而不是排斥他人与己相同的权利。每个人的个人生存发展的特殊利益的实现都以不伤害他人的特殊利益为前提,而且必须包含着实现人民整体的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每个人 社会主义民主 普遍性 社会活动 人民群众主体 生产资料 文化 政治 社会生活实践
下载PDF
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观当代文艺与政治关系
12
作者 王卉 《科技视界》 2014年第20期150-150,共1页
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再到1990年5月28至30日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直到现在,文艺界一直关注着&qu... 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在1979年第4期《上海文学》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再到1990年5月28至30日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直到现在,文艺界一直关注着"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当代文艺大众化、视觉化和消费化的趋势和现状更使得我们不得不再重提这样的问题,如何使人民群众获得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文艺 政治化 独立性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群众为本
13
作者 朱自芬 《党的建设》 2004年第8期36-36,共1页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公仆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人民群众主体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是检验党的干部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公仆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人民群众主体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是检验党的干部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所必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教育干部,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上下功夫。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凡是群众赞成的,拥护的,答应的,高兴的事就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广大群众 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主体 公仆意识 干部权力 群众观念 服务意识 教育干部 决策
原文传递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玉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34,159,共12页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的问题,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总领导...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的问题,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总领导及党政分工原则,必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实现法治化,必须弘扬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与共产主义道德。列宁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顺利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 党的总领导 干部队伍 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