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全人源α-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俊杰 李中东 王宏图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新药 人源α-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述岭 于立新 +5 位作者 马俊杰 曾方银 刘小友 孙煦勇 单海涛 袁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非治疗组)和C组(假手术组),其中A、B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非治疗组)和C组(假手术组),其中A、B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mAb(0.1 mg/kg·b.w.);B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仅作麻醉、开腹,不阻断血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E染色、TUNEL法及电镜分别测定或观察血肌酐、尿素氮、血浆TNF-α、肾组织病理改变、肾细胞凋亡情况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组血肌酐、尿素氮、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肾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anti-TNF-αmAb能有效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肾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金 吴丽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7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7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抗体组(36只)和生理盐水组(36只),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7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抗体组(36只)和生理盐水组(36只),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TNF-α单克隆抗体在再灌注3、6 h后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抗TNF-α单克隆抗体在一定时间内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超氧物歧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兆磊 王振杰 +3 位作者 刘牧林 黄建康 董慧明 郑士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cAb)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BDL+anti-TNF-...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cAb)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BDL+anti-TNF-αMcAb组、假手术组(SO)。BDL+anti-TNF-αMcAb组治疗于胆总管结扎后第3天开始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McAb(1mg/kg),连用5天;BDL组和SO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TNF-α水平,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BDL组及BDL+anti-TNF-αMcAb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P〈0.01),但BDL+anti-TNF-αMcAb治疗组增高的程度均低于BDL组(P〈0.05-P〈0.01),并且肝组织病理改变也较轻。SO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TNF-α可能是阻塞性黄疸时肝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可以减轻阻塞性黄疸时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阻塞 肝外 黄疸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肝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α 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贾清华 张万义 李小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α(anti-TNF-mAb-α)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α(anti-TNF-mAb-α)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分别造成阻断冠脉血流和再灌注。以S-P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as基因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nti-TNF-mAb-α预处理组与持续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Fas基因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nti-TNF-mAb-α预处理能下调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持续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Fas基因蛋白及mRNA
下载PDF
人源化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药效学实验
6
作者 袁杰 吴英良 苏冬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研究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recombinant humanization anti-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monoclonal antibody,rhTNF-McAb)对人TNF-α转基因小鼠自发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市售药物Adalimumab为阳性药物,通... 目的研究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recombinant humanization anti-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monoclonal antibody,rhTNF-McAb)对人TNF-α转基因小鼠自发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市售药物Adalimumab为阳性药物,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rhTNF-McAb对转基因小鼠的自发性足肿胀度、小鼠四肢综合肌力和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人TNF-α质量浓度、血药质量浓度和抗药物抗体质量浓度。结果rhTNF-McAb(0.5 mg·kg^(-1),1.5 mg·kg^(-1),4.5 mg·kg^(-1))腹腔给药对人TNF-α转基因小鼠的自发性足肿胀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作用机制与阳性药物Adalimumab一致。但rhTNF-McAb在小鼠体内的清除情况,产生抗药物抗体的滴度与Adalimumab明显不同。结论rhTNF-McAb可以显著的抑制人TNF-α,并且其疗效更优于已上市类似药物Adalimu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人肿瘤坏死因子转基因小鼠 药效学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的建立及效果验证
7
作者 邵顺儒 杨冬芝 +4 位作者 侯盛 陶静 袁秀珍 张慧勇 张蕙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77-83,共7页
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 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滴度的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低pH值孵放灭活病毒验证工艺结果表明,低pH值孵放前后蛋白质含量、分子排阻色谱纯度没有明显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室温处理时间≥0.5 h,小鼠白血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的滴度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该去除/灭活效果均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建立的工艺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肿瘤坏死因子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膜过滤病毒去除 低pH值孵放病毒灭活 分子排阻色谱纯度 蛋白质回收率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下载PDF
IL-17单克隆抗体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理静 钱红 +3 位作者 尹辉明 张平 王在岩 肖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6-1592,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单克隆抗体(m Ab)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特异性Ig G组、IL-17 m Ab组,各组15只,后3组大鼠予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注入构建...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单克隆抗体(m Ab)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特异性Ig G组、IL-17 m Ab组,各组15只,后3组大鼠予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注入构建肺纤维化模型,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后2组于d 7、14、21分别给予非特异性IgG、IL-17 mAb尾静脉注射,其余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所有大鼠d 28处死,留取肺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胞核核因子-κB(NF-κB)p65以及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Col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INP)浓度。结果 IL-17m Ab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及非特异性Ig G组(P<0.01)。模型组和非特异性Ig G组肺组织IL-17、IL-6、TNF-α含量、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清PICP、PIII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经IL-17 m Ab处理后,上述指标相比模型组和非特异性IgG组明显降低(P<0.01)。但非特异性Ig G组与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通过下调NF-κB表达,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对肺纤维化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 肺纤维 炎症反应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因子-ΚB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戴莉萍 叶志中 尹志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36例SLE患者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分成等份分别不加或加入抗BlyS单克隆抗体分组培养,检测比较培养后各组血...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36例SLE患者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分成等份分别不加或加入抗BlyS单克隆抗体分组培养,检测比较培养后各组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多种狼疮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狼疮组加入抗BlyS单克隆抗体培养后,血浆中的IgG、IgM水平均比未加单抗组培养后的水平低,IgA水平仅有下降趋势;血浆补体C3、C4水平较未加单抗组高;且血浆中狼疮相关细胞因子Bly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未加单抗组低。结论抗BlyS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能够抑制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过度升高和补体的下降,以及狼疮相关损害因子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lyS单克隆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靶向于TNF-α和RANKL的人源化抗体对DBA/1小鼠单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娄苇苇 杜晓楠 +3 位作者 袁慧慧 窦云鹏 赵文明 李慎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年第2期8-16,共9页
目的制备同时拮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8G12),通过单关节炎小鼠模型,评估h8G12在抑制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 目的制备同时拮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8G12),通过单关节炎小鼠模型,评估h8G12在抑制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拮抗RANKL引起的骨破坏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稳定表达h8G12的CHO细胞株,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用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8G12的表达水平。纯化的h8G12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及鉴定,用间接ELISA观察其亲和力。通过向DBA/1小鼠膝关节腔注射人TNF-α重组蛋白和人RANKL重组蛋白,建立单关节炎小鼠模型。用组织学评估观察不同给药方案[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ADA)组和h8G12组]对小鼠单关节炎引起的炎症浸润、软骨侵蚀、膝关节腔内破骨细胞分化的保护作用。结果 CHO细胞株培养96 h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稳定分泌h8G12;纯化的h8G12纯度可达90%,Western blot可见特异性条带,且可与rh TNF-α和rh RANKL结合。在单关节炎小鼠模型中,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h8G12组关节腔、周围软组织及骨髓腔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炎症评分降低了50%,治疗效果与ADA相似。甲苯胺蓝染色显示,h8G12组病理评分出现显著下降,h8G12治疗后小鼠关节结构相对完好,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h8G12组关节腔内破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h8G12可有效抑制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拮抗RANKL引起的骨破坏,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因子ΚB受体活因子配体 人源单克隆抗体(h8G12)
下载PDF
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的筛选
11
作者 龙剑 谢红付 施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试从噬菌体随机多肽库中筛选出能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采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作为配基 ,免疫亲和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M13 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 12肽文库 ,按“吸附 -洗脱 -扩... 目的试从噬菌体随机多肽库中筛选出能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采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作为配基 ,免疫亲和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M13 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 12肽文库 ,按“吸附 -洗脱 -扩增”的淘洗过程 ,经过 3轮免疫筛选后 ,随机挑取阳性噬菌体克隆用ELISA及斑点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经过 3轮免疫筛选 ,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富集增加近10 0倍 ,第 3轮筛选后随机挑选 7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经ELISA和斑点ELISA检测 ,有 5个克隆能与抗TNF α特异性结合。结论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以应用于分析、鉴定抗TNF α的表位 ,继而为获得亚单位表位水平的诊断试剂和抗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 随机12肽库 筛选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玉英 欧阳钦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CAS 2005年第4期239-242,共4页
Infliximab是一种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靶向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liximab通过与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TNF-α结合而拮抗TNF-α的生物活性。Infliximab比大多数治疗IBD传统... Infliximab是一种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靶向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liximab通过与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TNF-α结合而拮抗TNF-α的生物活性。Infliximab比大多数治疗IBD传统药物起效迅速,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Infliximab可以有效治疗IBD,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INFLIXIMAB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有效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TNF) 促炎细胞因子 TNF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眼免疫学组 张晓敏 +1 位作者 郑文洁 王茜子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共12页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生物制剂之一,其中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因其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在中国尚缺乏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为促进抗肿瘤坏...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生物制剂之一,其中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因其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在中国尚缺乏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为促进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规范应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眼免疫学组联合国内葡萄膜炎领域资深专家在循证证据基础上形成此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 英夫利昔单 生物制剂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呼吸系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天民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呼吸系病 药物治疗 Α-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融合技术 基因工程抗体 免疫脾细胞 杂交瘤细胞 医学生物学 MoAb MeAb 交叉反应 80年代 90年代 骨髓瘤 mab 特异性 无血清 诊断学 药物 小鼠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5
作者 王茜子 郑文洁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生物制剂作为继传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药物后的新型治疗选择,因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为单抗)最为常用,但其在临床中的规范合理应用... 生物制剂作为继传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药物后的新型治疗选择,因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为单抗)最为常用,但其在临床中的规范合理应用仍缺乏指导。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眼免疫学组牵头制定了《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国专家共识》,遵循共识制订原则,基于循证基础,结合多位专家的临床治疗经验,系统全面地对于阿达木单抗及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用进行推荐,形成12条应用建议。针对该共识要点进行解读,有助于提高眼科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对抗TNF-α单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专家共识 解读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旭 李佐刚 +1 位作者 闻镍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人源单抗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只食蟹猴皮下或静脉给予1,3或10mg·kg-1抗TNF-α全人源单抗,用ELISA试剂盒测定食蟹猴血浆中抗TNF-α全人源单抗的含量,研究其给药... 目的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人源单抗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只食蟹猴皮下或静脉给予1,3或10mg·kg-1抗TNF-α全人源单抗,用ELISA试剂盒测定食蟹猴血浆中抗TNF-α全人源单抗的含量,研究其给药后168 h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生物利用度。结果抗TNF-α全人源单抗皮下注射给药的低中高3个剂量分别为1,3,10mg·kg-1时,AUC0-168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P<0.05),而t1/2、Vz/F、Cl/F均不随剂量而改变(P>0.05)。比较中剂量的皮下与静脉2种给药方式,结果抗TNF-α全人源单抗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77.5%。结论在本实验的给药浓度范围内,且在给药后168 h内,抗TNF-α全人源单抗在食蟹猴血浆中的暴露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且皮下给药生物利用度较高,体内吸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人源单克隆抗体 食蟹猴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平凡 陈福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W001,共3页
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单克隆抗体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4只 ,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用量为 2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 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单克隆抗体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4只 ,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用量为 2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计数及电镜观察分别测定血浆TNF α、组织过氧化物酶 (MPO)、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ICAM ) 1、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后血浆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组织MPO(骨骼肌 :2 .11± 0 .2 5vs 4.2 8± 0 .5 5 ,P <0 .0 1;肺 :0 .93± 0 .0 1vs 2 .62± 0 .10 ,P <0 .0 1)、血管内皮细胞ICAM 1及中性粒细胞CD18(4 8.75± 9.2 8vs 1.13± 0 .2 0 ,P <0 .0 1)均明显下降 ,组织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能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再灌注损伤 TNF-α单克隆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大动脉炎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小平 冷晓梅 赵岩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患者女,12岁。因发热、下肢肌痛1月余于2002年3月12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2002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中低度发热,3d后出现阵发性上腹痛。当地医院给予激素治疗后体温下降。数日后出现双侧大腿内侧、小腿外侧酸痛,予青霉... 患者女,12岁。因发热、下肢肌痛1月余于2002年3月12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2002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中低度发热,3d后出现阵发性上腹痛。当地医院给予激素治疗后体温下降。数日后出现双侧大腿内侧、小腿外侧酸痛,予青霉素、消炎痛治疗,体温有所控制。半个月后左侧腹部疼痛明显。入院时查体:血压150/40mmHg(1mmHg=0.133kPa),颈部、左腋下多个黄豆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 难治性大动脉炎 北京协和医院 体温下降 风湿免疫 激素治疗 大腿内侧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静 贾艳艳 +4 位作者 周伦 高晓华 冯智军 杨林 文爱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7-1049,1083,共4页
目的:研究连续静脉滴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41±16)岁,在2h内匀速静脉滴注anti-TNF rcMAb,每... 目的:研究连续静脉滴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41±16)岁,在2h内匀速静脉滴注anti-TNF rcMAb,每次3mg·kg-1,共给药5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血清中各点anti-TNF rcMAb浓度。采用DAS2.1.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多次静脉滴注anti-TNF rcMAb,按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9.2±1.8)d,Cssmax为(0.008±0.001)mg·L-1,Tssmax为(0.092±0.018)d,AUCss为(248±38)mg.d.L-1,Vss为(0.10±0.08)L·kg-1,DF为(5.5±0.6)。受试者在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在给药后第3次时血药浓度可达到稳态,连续给药5次后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建议临床按此方案用药时,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静脉注射 药动学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Th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岳涛 钮晓音 +1 位作者 陈广洁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H1细胞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Th17细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