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瑟·韦利《猴》的叙事再建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陶源 周政权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16,共6页
亚瑟·韦利根据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节译的《猴》出版后大受好评,经企鹅等西方出版社多次再版,成功进入西方的文学世界。在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统计了韦利英译本及原作的词频、关键词及关键词索引行,从标题、文本素材选择性以及... 亚瑟·韦利根据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节译的《猴》出版后大受好评,经企鹅等西方出版社多次再版,成功进入西方的文学世界。在语料库研究的基础上,统计了韦利英译本及原作的词频、关键词及关键词索引行,从标题、文本素材选择性以及人物事件的再定位,研究了韦利对小说《西游记》进行的叙事再建构。在英译本《猴》中,韦利强调了中国宗教哲学思想和民间传说的特点,突出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形象。作品主题鲜明,语言幽默风趣,成功地赢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可。尽管译作的部分叙事已脱离了原著,但是译本的叙事再建构对中国经典如何走入西方文学世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 叙事建构 文本素材选择 人物再定位 公共叙事
下载PDF
论《西厢记》许渊冲英译本的再叙事
2
作者 杨嘉仪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9,共6页
翻译是一种再叙事,经典文学外译构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叙事。以“再叙事”视角考察《西厢记》英译本,探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西厢记》的叙事重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对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 翻译是一种再叙事,经典文学外译构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叙事。以“再叙事”视角考察《西厢记》英译本,探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西厢记》的叙事重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对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引导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经典戏剧《西厢记》的文学与艺术价值。研究旨在拓宽叙事视角的研究范围,为中国戏剧文学外译提供借鉴,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助力推广我国戏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叙事 选择性采用 标示性建构 人物事件定位
下载PDF
《庄子》精神生态隐喻的英译叙事重构
3
作者 周桂君 林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隐喻言说是《庄子》话语特色之一,其中不乏体现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同构互动的精神生态隐喻。本文对此种隐喻进行界定并提出识别程序,选取《庄子》精神生态隐喻英译实例,探究何种叙事重构方法能将《庄子》原文有关精神生态的隐喻叙事内容... 隐喻言说是《庄子》话语特色之一,其中不乏体现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同构互动的精神生态隐喻。本文对此种隐喻进行界定并提出识别程序,选取《庄子》精神生态隐喻英译实例,探究何种叙事重构方法能将《庄子》原文有关精神生态的隐喻叙事内容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群接受并认可,进而将原文的精神生态内涵在异域文化中得以传递。《庄子》精神生态隐喻主要有喻体源于自然意象和非自然意象等两类。前者的英译可遵照选择性采用的诗化叙事重构方法,后者的英译宜采取人物事件再定位的语境重构策略。聚焦《庄子》中精神生态隐喻的译介叙事重构研究,可对以生态思想外译为导向的《庄子》英译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隐喻 隐喻识别 叙事重构 选择性采用 人物事件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