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人物指称语的现实构建功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桂玲 王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化和范畴化参与者,同时构建主要活动与场景内容;就社会现实而言,通过指称语可以透视语言使用者和指称对象的身份和背景,洞悉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折射被指称者的社会角色,构建被指称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交际符号,人物指称语的使用可以构筑交际的信道,传达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人物指称 语篇语义视角 自然现实 社会现实 符号现实
下载PDF
书面语与口语中人物指称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畅 赵杰 张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章以微电影《梨子的故事》为例,通过对同主题的72篇书面语与口语语料的归纳统计和比对分析,研究人物指称的表现类型及其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不同类型的语言指称在语篇中具有不同作用,人物指称与故事情节间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 书面语 口语 人物指称
下载PDF
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博森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个研究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人物本体层、共享知识层和语言体现层。在人物本体层,我们首先区分了现实世界、话语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会话中的人物类型... 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个研究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人物本体层、共享知识层和语言体现层。在人物本体层,我们首先区分了现实世界、话语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会话中的人物类型。在共享知识层,我们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会话双方在涉及各种人物时是如何估计对方的共享知识状态的;二是分析会话双方就对方共享知识状态所作的估计对其选择合适的指称形式有何影响。在语言体现层,我们重点研究说话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具体选择哪些语言形式来指称不同类型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会话 人物指称 三分模式
下载PDF
人物指称与现代诗歌语义重构——论艾略特的《荒原》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方云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2-57,共6页
语义重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心理表征过程。现代诗歌以其高度浓缩的超常规的语言模式模糊了人物主体的身份确认 ,增加了语义建构的难度。而人物指称为负载语言信息的“概念链”提供至关重要的“连锁结” ,其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以艾略特... 语义重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心理表征过程。现代诗歌以其高度浓缩的超常规的语言模式模糊了人物主体的身份确认 ,增加了语义建构的难度。而人物指称为负载语言信息的“概念链”提供至关重要的“连锁结” ,其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以艾略特的《荒原》为例 ,以代词为切入点 ,结合诗歌产生的文学、宗教和哲学语境 ,对诗中人物指称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梳理 ,以期重构《荒原》宏伟的语义殿堂 ,为更好地解读和鉴赏现代诗歌 ,提供一个新的操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指称 现代诗歌 《荒原》 语义重构
下载PDF
汉语会话中人物指称选择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5
作者 高军 李芳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文以汉语影视作品中的317个人物指称为语料,考察了汉语会话中人物指称的使用形式及分布情况,揭示了人物指称选择和社会语言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会话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等同等因素影响人物指称的选择。
关键词 人物指称 社会地位 年龄 性别 等同
下载PDF
《史记》篇章人物指称与社会性直指
6
作者 王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8-13,26,共7页
篇章中一个实体有不同的称谓,在篇章生成加工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的称谓来指称同一个实体。从语言学的角度,同一个实体选用不同的称谓和社会性直指有关。称呼语和社会性直指的关系非常密切,称呼语关乎说话人和被称呼方之间的社会性参照... 篇章中一个实体有不同的称谓,在篇章生成加工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的称谓来指称同一个实体。从语言学的角度,同一个实体选用不同的称谓和社会性直指有关。称呼语和社会性直指的关系非常密切,称呼语关乎说话人和被称呼方之间的社会性参照关系。社会性参照关系表现为人物称谓选用中的社会指称。《史记》篇章中存在“情景指称”和“社会指称”两种人物指称,“情景指称”是在语境中建立的,“社会指称”是在社会关系语境中建立的。篇章人物指称选用存在从“情景指称”向“社会指称”的转换。《史记》篇章中社会称谓的使用频率不高,篇章叙事中重提实体时还是会大量选择稳定性更高的姓氏称谓。姓氏一般在表现形式上是比较固定的,也有较为稳定的时间性,可供发话者经常调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人物指称 篇章 社会性直指
下载PDF
《世说新语》的语篇人物指称
7
作者 牛慧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人物指称是叙事语篇的重要要素,对语篇语义连贯具有重要价值。以《世说新语》为文本建立语料库,通过对人物指称形式的属性标注,分析人物指称的形式和语篇功能,发现叙事主题、回指语和先行语的距离、叙事人物关系等都会影响人物指称形式... 人物指称是叙事语篇的重要要素,对语篇语义连贯具有重要价值。以《世说新语》为文本建立语料库,通过对人物指称形式的属性标注,分析人物指称的形式和语篇功能,发现叙事主题、回指语和先行语的距离、叙事人物关系等都会影响人物指称形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语篇 人物指称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头叙事中的人物指称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家金 刘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9,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比32位中国英语学习者与32位英美人的英语口头叙事话语,发现在人物指称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显化"现象(over-explicitness)突出,即较多运用名词回指手段,少用代词和零形回指。在深入观察叙事中的7个不同人物... 本研究通过对比32位中国英语学习者与32位英美人的英语口头叙事话语,发现在人物指称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显化"现象(over-explicitness)突出,即较多运用名词回指手段,少用代词和零形回指。在深入观察叙事中的7个不同人物和5个故事情节时,我们发现人物指称的过度显化与叙事话语的人物主次和情节复杂程度紧密相关。另外,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口语与他们的同题英语书面语中的人物指称表达,发现书面语表达中虽然思考充分,但过度显化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头叙事中的人物指称过度显化问题有三重原因:一是对英语人物指称叙事策略认识不足;在复杂情节中指称多个人物注意力分配存在困难;对英语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掌握不够扎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叙事话语 人物指称 名词回指过度显化 认知发展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文盲和非文盲话语中的人物指称策略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博森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34,共14页
本文以日常生活会话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文盲和非文盲两类人在实施人物指称行为方面的表现。研究表明:(1)指称现场人物或者一并指称现场和非现场人物时,文盲和非文盲两类人在使用人物指称语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本文以日常生活会话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文盲和非文盲两类人在实施人物指称行为方面的表现。研究表明:(1)指称现场人物或者一并指称现场和非现场人物时,文盲和非文盲两类人在使用人物指称语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他们均趋向于选用零形式和代词来指称人物;(2)编码非现场人物时,文盲和非文盲在实施人物指称行为方面亦无明显区别,他们对人物指称语的选择均符合人物指称语的基本分布模式;(3)无论指称现场人物还是非现场人物,文盲较之非文盲更偏爱于使用引语类指称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会话 人物指称 文盲话语 非文盲话语 语料库
原文传递
浅析《嫁妆》中人物的指称形式及其感情色彩
10
作者 张捷频 《法国研究》 2008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有多种指称形式。例如在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叙事者对葛朗台的指称形式就有Monsieur Grandet(葛朗台先生),Père Grandet(葛朗台老爹),l'ancien maire(前任市长),l'avare(吝啬...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有多种指称形式。例如在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叙事者对葛朗台的指称形式就有Monsieur Grandet(葛朗台先生),Père Grandet(葛朗台老爹),l'ancien maire(前任市长),l'avare(吝啬鬼),le tonnelier(制桶匠)和le vigneron(葡萄种植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指称形式 说话人 情感或态度 《嫁妆》
下载PDF
汉语自然会话中人物回指修正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博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1,共11页
本文以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交谈为语料,量化分析了汉语自然会话中的人物回指修正现象,对比研究了文盲和非文盲的人物回指修正策略,结果表明:1)在汉语自然会话中,自发修正的受偏爱程度高于他发修正,自我修正的受偏爱程度高于他人修正,... 本文以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交谈为语料,量化分析了汉语自然会话中的人物回指修正现象,对比研究了文盲和非文盲的人物回指修正策略,结果表明:1)在汉语自然会话中,自发修正的受偏爱程度高于他发修正,自我修正的受偏爱程度高于他人修正,自发的自我修正受偏爱程度最高,自发的他人修正受偏爱程度最低;2)在回指非现场人物时,文盲出现指代不明现象的概率高于非文盲,不过,出现指代不明现象后,两者趋向于采取相同的回指修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指称 回指修正 文盲 非文盲 自然会话
下载PDF
汉语的指称形式初探
12
作者 杨海明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3-18,共6页
本文尝试从话语的角度研究现代汉语的人物指称形式。首先描写在主语位置上的人物指称形式,接着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讨论汉语话语中的几种人物指称形式,同时讨论人物指称的语义分布,最后讨论汉语话语中人物指称的几种倾向,并尝试从话语的角... 本文尝试从话语的角度研究现代汉语的人物指称形式。首先描写在主语位置上的人物指称形式,接着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讨论汉语话语中的几种人物指称形式,同时讨论人物指称的语义分布,最后讨论汉语话语中人物指称的几种倾向,并尝试从话语的角度作出一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形式 信息传递 附加信息 人物指称 背景知识 指称对象 现代汉语 背景信息 信息接收 语义分布
下载PDF
亨利·詹姆斯作品中象征手法之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闻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39-40,共2页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一生卷帙浩繁,作品文风独树。象征是其探索建立小说理论的重要艺术实验。独具匠心地运用象征手法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气氛的渲染、情节的推动、主题的深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象征 人物指称 物品意象性 场景设置
下载PDF
谈捕捉小说语言信息的途径
14
作者 张义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52-54,共3页
大凡优秀的小说 ,其语言信息含量是很丰富的 ,文章以《水浒》为例 ,特别是以阐释《水浒》中“子母”、“母子”的意义为切入点 ,归纳出捕捉小说语言信息的途径有 :一是联系具体的人物形象 ,捕捉语言信息。二是从上下文的联系 ,捕捉语言... 大凡优秀的小说 ,其语言信息含量是很丰富的 ,文章以《水浒》为例 ,特别是以阐释《水浒》中“子母”、“母子”的意义为切入点 ,归纳出捕捉小说语言信息的途径有 :一是联系具体的人物形象 ,捕捉语言信息。二是从上下文的联系 ,捕捉语言信息。三是从生活常情出发 ,捕捉语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水浒》 "子母" "母子" 语言信息 人物形象 人物指称结构
下载PDF
应是姓成名名
15
作者 左其璋 《语文知识》 1996年第4期64-66,共3页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条理由是,《促织》全文写到“成名”二字的只有一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人物指称 称名 语文知识 主要人物 亲属关系 理由 蒲松龄 语素 简称
下载PDF
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秀玲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2000年第4期77-83,共7页
This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discourse reference in the writings of Korean learners of Chinese in terms of types and ways of reference they use and common errors they commit.
关键词 韩国留学生 指称关系 语篇指称 语篇教学 零形式 指称类型 高级阶段 人物指称 指称方式 汉语
原文传递
亨利·詹姆斯作品象征意象的现代主义解读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跃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9,共4页
亨利·詹姆斯被视为现代派小说批评的鼻祖。本文指出,詹姆斯字斟句酌地选用的那些语项产生的意象与作品的主题、文化传统、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等密切相关,折射出多层涵义,这是其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具体从美学批评的角... 亨利·詹姆斯被视为现代派小说批评的鼻祖。本文指出,詹姆斯字斟句酌地选用的那些语项产生的意象与作品的主题、文化传统、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等密切相关,折射出多层涵义,这是其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具体从美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詹姆斯《阿斯彭文稿》、《黛丝·米勒》、《华盛顿广场》三部作品中修辞合成、人物指称以及词语辞格的意象性进行探讨,从而有力印证其现代主义特征主要是由作品的象征意象体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修辞合成 人物指称 词语辞格 意象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