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与心态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安 张伟 《开封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6-30,共5页
李清照一生爱花惜花,不但写了不少咏花词,而且在笔下的其他词作中也往往营造出花意象。由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颇为坎坷,故其笔下的花意象也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中花意象的情感内涵,不但可以认清李清照的女性意... 李清照一生爱花惜花,不但写了不少咏花词,而且在笔下的其他词作中也往往营造出花意象。由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颇为坎坷,故其笔下的花意象也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中花意象的情感内涵,不但可以认清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和自我形象,还可以了解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想了解李清照坎坷一生中的心路历程,那么其笔下的花意象就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花意象 人生境遇 心态变化
下载PDF
苏东坡在黄州的人生境遇与人格境界——东坡精神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杏芳 胡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自北宋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号在黄州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下探寻的脚步,除研究其文学和思想成就,还有很多人在探究其人格品性、胸怀气度及做人做事的风范。有人将苏东坡的个性品质、胸怀品德等概括为东坡精神。通过对苏东坡在黄州... 自北宋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号在黄州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下探寻的脚步,除研究其文学和思想成就,还有很多人在探究其人格品性、胸怀气度及做人做事的风范。有人将苏东坡的个性品质、胸怀品德等概括为东坡精神。通过对苏东坡在黄州人生境遇的研究,揭示其人格境界的形成和内涵,以及其独有的生命实践对其人格境界形成的影响。让今天的青年人更多地了解东坡精神,传扬东坡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遇 人格境界 东坡精神
下载PDF
论人生境遇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学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40-143,共4页
人生境遇是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顺境和逆境,困难和逆境也是人生进步和成功的机遇,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和正确思考的课题。本文力图论述人生境遇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境遇的特殊性;探索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抵抗挫折能... 人生境遇是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顺境和逆境,困难和逆境也是人生进步和成功的机遇,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和正确思考的课题。本文力图论述人生境遇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境遇的特殊性;探索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抵抗挫折能力,使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大学生 逆境 抗挫折能力
下载PDF
学归孔孟 志开太平——张载的人生境遇与生命志趣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泉 《唐都学刊》 2018年第4期43-48,共6页
张载一生经历了三次重要的人生境遇的转变,即21岁时受读《中庸》于范仲淹,37岁时与二程论易及道学之要于京师,51岁时归居横渠镇。以这三个转折划分张载的人生历程,呈现为有志于兵、学术探索、学术演进、学术成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虽... 张载一生经历了三次重要的人生境遇的转变,即21岁时受读《中庸》于范仲淹,37岁时与二程论易及道学之要于京师,51岁时归居横渠镇。以这三个转折划分张载的人生历程,呈现为有志于兵、学术探索、学术演进、学术成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虽然在具体的人生实践与治学形态上有所差异,但都指向张载"开太平"这一终极的生命志趣。张载的学术宗旨是通过"造道"来继承儒家绝学,在现实中表现为对三代之治的倡导与实践。张载人生的三次转折及其所从事的兵、政、学之事业,是对包括宋明理学家在内的儒家学者群体性生命志趣的一个缩影;其生命实践中所彰显的气象与魅力,是对自孔孟以来传统儒家学者圣贤君子人格的极好诠释。儒家学者在理论创造与现实改革上的这种担当,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所必须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人生境遇 生命志趣 孔孟 开太平
下载PDF
残缺人生境遇的自我拯救——史铁生散文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燕妹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残缺人生境遇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生苦难,当代著名散文家史铁生以其来自心灵深处对命运的感悟,以其独特的解读方式朴素而又真诚地阐释了对人类苦难的理解和救赎,为曾历经残缺人生境遇的大众提供了生命的启迪。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史铁生 苦难意识 自我拯救
下载PDF
“诸城十老”的人生境遇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魏红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明末清初的板荡风云,对诸城十老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他们用诗歌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境遇,诉说着人生的失意和生活的艰辛,融入了自我对明末清初时代变迁的切身体验,间或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从其诗歌作... 明末清初的板荡风云,对诸城十老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他们用诗歌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境遇,诉说着人生的失意和生活的艰辛,融入了自我对明末清初时代变迁的切身体验,间或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从其诗歌作品来看,不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诗风的形成,都明显受到各自人生境遇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城十老 人生境遇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审美趣味、人生境遇与诗歌之显晦——由钟嵘品陶不公说起
7
作者 陈志刚 张国庆(指导老师)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针对陶诗显晦这个问题,主要从审美趣味和人生境遇两个方面作了一个简单的讨论。审美趣味重点放在陶诗所经历的各个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趣味上;人生境遇主要放在陶渊明的人生遭遇、人生选择和思想源流上,同时兼及品评和欣赏陶诗的人的人... 针对陶诗显晦这个问题,主要从审美趣味和人生境遇两个方面作了一个简单的讨论。审美趣味重点放在陶诗所经历的各个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趣味上;人生境遇主要放在陶渊明的人生遭遇、人生选择和思想源流上,同时兼及品评和欣赏陶诗的人的人生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人生境遇 显晦
下载PDF
从女冠情词考察女冠的人生境遇
8
作者 骆新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1-36,共6页
云游方外的女冠们因为特殊的身份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观照对象,在审视她们时,目光无不盯住女冠们的身体、体态、风韵、容貌和性事。女冠们在自创情词中,也在炫耀自己的青春美貌和对男女性事的渴望。作为"女色"一部分的女冠,表面... 云游方外的女冠们因为特殊的身份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观照对象,在审视她们时,目光无不盯住女冠们的身体、体态、风韵、容貌和性事。女冠们在自创情词中,也在炫耀自己的青春美貌和对男女性事的渴望。作为"女色"一部分的女冠,表面看来生活潇洒自在,情感生活放纵,但她们只是获得了表面上短暂的超越性的生存,实际上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冠情词 人生境遇
下载PDF
张载的人生境遇、生命志趣与历史地位
9
作者 刘泉 《新西部》 2020年第22期9-15,共7页
张载一生,无论是事兵、为官还是讲学著书,其实都贯穿着一个理念,那便是“开太平”,这也是张载人生终极的生命志趣。“四为精神”在张载的一生中经历了萌芽、孕育、诞生、践行到凝练的全过程,涉及到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文化传承... 张载一生,无论是事兵、为官还是讲学著书,其实都贯穿着一个理念,那便是“开太平”,这也是张载人生终极的生命志趣。“四为精神”在张载的一生中经历了萌芽、孕育、诞生、践行到凝练的全过程,涉及到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文化传承、社会理想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张载博爱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继承关学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人生境遇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优秀传统文化 使命意识 文化传承 生命意义 志趣
下载PDF
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决断的勇气——论闽粤时期鲁迅的人生境遇及其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进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共9页
在鲁迅研究中,鲁迅与某一具体地域的关联常常是学界透视鲁迅生命历程、文学创作与思想演变的重要视角。因而,也由此延伸出鲁迅在绍兴、仙台、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多种城市空间的历史性考察,同时也自然产生了一... 在鲁迅研究中,鲁迅与某一具体地域的关联常常是学界透视鲁迅生命历程、文学创作与思想演变的重要视角。因而,也由此延伸出鲁迅在绍兴、仙台、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多种城市空间的历史性考察,同时也自然产生了一大批异彩纷呈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人生境遇 身份认同 勇气 生命历程 思想演变 文学创作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张爱玲的人生境遇与其作品的荒原意识
11
作者 黄轶劼 张晶晶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1-44,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思维独特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自己的悲剧人生,来书写人世间的一切悲剧,并把它们融于作品之中,其笔下的男性世界表现了荒凉感和悲剧感。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来探究其... 张爱玲是一个思维独特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自己的悲剧人生,来书写人世间的一切悲剧,并把它们融于作品之中,其笔下的男性世界表现了荒凉感和悲剧感。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来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荒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荒原意识 人生境遇 悲剧精神
下载PDF
试从张爱玲的人生境遇简论其作品中的荒原意识
12
作者 黄轶劼 张晶晶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思想怪异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作品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用她独特的眼光来表现现世中的人物与环境,在这种审视之后,她看到了人们对生存的恐惧、绝望、孤独与无奈.她对人类文明与人性... 张爱玲是一个思想怪异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作品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用她独特的眼光来表现现世中的人物与环境,在这种审视之后,她看到了人们对生存的恐惧、绝望、孤独与无奈.她对人类文明与人性的深层意义地探索,赋予了她以“恶俗”的传奇故事表现出严肃的哲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荒原意识 人生境遇 悲剧精神 作品
下载PDF
“有人夜半持山去”——由刘禹锡诗浅谈其人生境遇与创作心境
13
作者 张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22-23,共2页
刘禹锡是一位将哲学理性寄托于文学感性之中的诗人,自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的失败,至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罢和州刺史,在其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中,刘禹锡借助其充满韧性的创作思力极大地表现出了在维持自我心性方面的... 刘禹锡是一位将哲学理性寄托于文学感性之中的诗人,自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的失败,至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罢和州刺史,在其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中,刘禹锡借助其充满韧性的创作思力极大地表现出了在维持自我心性方面的力量。本文通过对其诗歌与境遇的分析比较,展示出诗人在荣辱得失不定的境遇中的通达而释然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人生境遇 心境 达观
下载PDF
特殊人生境遇中的人性显现
14
作者 管宁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9年第6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人性内涵 人生境遇 侦探小说 侦探文学 心理动因 警探 人性描写 人生信念 责任感 理性精神
下载PDF
欲了君王天下事,徒留千古廉颇恨——浅谈辛弃疾的人生境遇与词作风格
15
作者 王凯松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7,共3页
辛弃疾一生坎坷而传奇,词作风格多样。辛词豪放之中不失柔情,柔情中又透露出不屈不挠,散文化的词作在开放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 辛弃疾 人生境遇 词作风格 豪放 柔情 不屈不挠 开放性
下载PDF
从张爱玲的人生境遇探其作品中的荒原意识
16
作者 黄轶劼 张晶晶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8-21,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思维独特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自己的悲剧人生来书写人世间的一切悲剧,并把它们融于作品之中。张爱玲家境殷实,虽不会受到物质匮乏的困扰,但家庭亲情的冷漠让她痛苦,随后与胡兰成之... 张爱玲是一个思维独特而复杂的作家,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特的荒原意识。她用自己的悲剧人生来书写人世间的一切悲剧,并把它们融于作品之中。张爱玲家境殷实,虽不会受到物质匮乏的困扰,但家庭亲情的冷漠让她痛苦,随后与胡兰成之间爱情的破灭更让她绝望,其笔下的男性世界表现了荒凉感和悲剧感。文章试图通过浅析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来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荒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荒原意识 人生境遇 悲剧精神 作品
下载PDF
徐渭的人生境遇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研
17
作者 陈雨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5期75-76,共2页
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朵奇葩,他学识渊博,诗、书、画样样皆通,尤其擅长用狂草的笔法自如挥洒。在绘画的过程中,徐渭往往能够通过不羁放荡的笔法赋予作品极强的主观情感,一反前人清新淡雅的花鸟画风格,大胆开拓,最终完成了大写意花鸟画... 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朵奇葩,他学识渊博,诗、书、画样样皆通,尤其擅长用狂草的笔法自如挥洒。在绘画的过程中,徐渭往往能够通过不羁放荡的笔法赋予作品极强的主观情感,一反前人清新淡雅的花鸟画风格,大胆开拓,最终完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变革。文章探索在明朝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心学的兴起以及与海外密切的贸易往来而出现的新思潮对徐渭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解徐渭的人生经历,探索他放肆恣纵的大写意风格背后的故事,总结他的人生经历对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人生境遇 绘画风格 大写意
下载PDF
清末华人基督徒黄品三人生境遇变化探析
18
作者 梁栋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21,共6页
黄品三作为近代上海老北门浸信会的第一位华人牧师,其个人境遇与19世纪近代中国的深刻巨变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他是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就基督新教传教事业而论,他是处在布道中心的教会领袖,基督教的发展为其身份... 黄品三作为近代上海老北门浸信会的第一位华人牧师,其个人境遇与19世纪近代中国的深刻巨变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他是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就基督新教传教事业而论,他是处在布道中心的教会领袖,基督教的发展为其身份地位的改变提供了时代机遇。简而言之,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是19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他个人信仰选择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从时代和信仰两个方向为我们认识19世纪中国社会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激变提供了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品三 华人基督徒 人生境遇
原文传递
王维、白居易诗风心理甄辨——从调理性情到调和人生的变调
19
作者 朱晓蓉 吴在庆 《固原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5-10,共6页
都有早年丧父、痛失爱儿、一生无子、仕途不畅、栖隐自适、修道奉佛的经历 ,但是由于早年经历、时代氛围与个人性情的差异 ,王维和白居易的诗风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王维 ,在自然中看到生命的永恒与活力 ,在诗中将生命的灰暗过滤了... 都有早年丧父、痛失爱儿、一生无子、仕途不畅、栖隐自适、修道奉佛的经历 ,但是由于早年经历、时代氛围与个人性情的差异 ,王维和白居易的诗风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王维 ,在自然中看到生命的永恒与活力 ,在诗中将生命的灰暗过滤了、净化了 ,感悟的是佛理 ;白居易 ,在人事中看到生命的悲苦与无奈 ,在诗中将人生的不平突现出来 ,表现的是常情。王诗调理性情 ,白诗调和人生。前者更能引领人的心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白居易 家世 人生境遇 净化与调和 佛理与常情
下载PDF
试析影星阮玲玉戏里戏外人生的悲剧价值
20
作者 尹晓虹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阮玲玉是我国早期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女星,她的一生都绕不过一个悲字。银幕之上,她对悲剧角色的刻画入木三分,成就了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典型形象;银幕之下,她生平坎坷,性格悲观,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双重影响。于是,她现实中的悲剧命运与之... 阮玲玉是我国早期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女星,她的一生都绕不过一个悲字。银幕之上,她对悲剧角色的刻画入木三分,成就了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典型形象;银幕之下,她生平坎坷,性格悲观,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双重影响。于是,她现实中的悲剧命运与之塑造的悲剧角色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代影星阮玲玉戏里戏外人生的悲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玲玉 银幕形象 人生境遇 悲剧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