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活美育:价值、策略与在场性改良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德胜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6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02)。
-
文摘
生活美育为人的现世存在提供了意义发现、发生和发展的特定可能性,而日常过程中人的活动作为生活美育的存在之境,也是其发展之境。对于生活美育来说,“去熟悉化”作为生活美育的实践策略,其内部体现了指向意义生产及其增值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着重于通过训练和强化人在日常状态下的个体意识专注,完成生活的日常经验向审美感知方向的转移。在当下生活中锐化人的感知、激发内心的反思意识,在现实人生行动中敞开创意表现的冲动、张扬意义创造的精神追求,是生活美育立于现实而又超越生活现实的介入性实践。
-
关键词
生活美育
功能性价值
去熟悉化
在场性
人生改良
-
Keywords
everyday lif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al value
de-familiarizing ordinary experience
presence
life improvement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试论鲁迅小说中人物的人生悲剧
- 2
-
-
作者
刘渝霞
-
机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
文摘
从《狂人日记》开始,鲁迅本着“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中始终演绎着普通人的人生,实践着他的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愿望,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对整个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予以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人生悲剧
启蒙主义
改良人生
国民性
社会改良
-
Keywords
tragedy of life
enlightenment
improvement of lif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nationality
-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三种启蒙叙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祝学剑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探索》
200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
文摘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在不同时期,启蒙意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乡土文学以揭示病苦为核心,表现出批判蒙昧的启蒙意识;三十年代乡土文学以皈依乡土为指向,表现出返归自然的启蒙意识;四十年代乡土文学以审视人性为核心,表现出改良人生的启蒙意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在三个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启蒙精神,纵观三个时期乡土文学,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三个时期乡土文学启蒙精神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启蒙
批判蒙昧
返归自然
改良人生
-
Keywords
village literature
enlightenment
criticizing ignorance
returning to nature
life improvement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现代乡土文学的三种启蒙精神
- 4
-
-
作者
祝学剑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9期123-127,共5页
-
文摘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在不同时期,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乡土文学以揭示病苦为核心,表现出批判蒙昧的启蒙意识;30年代乡土文学以皈依乡土为指向,表现出返归自然的启蒙意识;40年代乡土文学以审视人性为核心,表现出改良人生的启蒙意识。纵观三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三个时期乡土文学启蒙精神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启蒙
批判蒙昧
返归自然
改良人生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鲁迅小说中服饰描写的民俗文化内涵
- 5
-
-
作者
文平
-
机构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
文摘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描写是其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往往从多个角度对传统民俗现象进行真切的描绘,并将犀利的笔触伸人国人的灵魂深处,刻画出国人的众生相,把国人的种种精神病状揭示于人前,进行深入的透视分析,进而对传统民俗的劣根性进行深刻的人文批评,从而达到"改良社会"、"改良人生"的目的.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服饰描写
传统民俗
国人
透视分析
民俗现象
民俗描写
鲁迅作品
改良社会
改良人生
创作题材
众生相
劣根性
精神病
灵魂
角度
笔触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之类
- 6
-
-
作者
王卓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1-22,共2页
-
文摘
文艺界似乎总需要有些新的话题才显出一丝活气,但这些年事实证明也决非炒出了一些话题之后文艺界就真的活跃、发展、提高了起来.很难举出一个比较公认的例子是跟随了某个新话题才写出好作品来的.忧国伤时;居安思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情欲信,辞欲巧……诸如此类,都是先贤们的老话了;改良人生,推动社会进步,以至干革命,鲁迅以下许多作家都曾奉为圭臬.后来各色主义纷出,从外国照搬来了许多,则沸沸扬扬捧说张三已是这个主义的大师,或则把有些成绩,却根本不晓这个主义为何物的李四之作品硬套成这个主义的代表.实际放眼一量,几乎全出胡拉乱扯,未免有点哗众取宠,也许可以不必化多少力气就插出一支多少引人注意的纸旗.数十年来,写出了各色较好作品而无意扯什么旗子的作家作品果然尚在,而热衷扯旗的编者编著何在了呢?
-
关键词
改良人生
理论研究
推动社会进步
文艺界
天下兴亡
总需要
社会公众利益
人格力量
诸如此类
作品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探究与思考
- 7
-
-
作者
伊梅金
-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
出处
《俪人(教师)》
2014年第23期277-277,共1页
-
文摘
阿Q的性格特点主要可以归结为“精神胜利法”,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阿Q式农民的落后和不觉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阿Q悲剧以及辛亥革命的悲剧对“改良人生”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具有其积极的一面。
-
关键词
精神胜利法
改良人生
改造社会
现实意义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艺的伦理表现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学敏
-
出处
《道德与文明》
1984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艺术要求真、善、美的统一,但善和美存在于真中,“真是土壤,善是根茎,美是那迷人的花。”艺术的美、善,即它那深长的感染力,虽是其生命所在,然此生命之根,必植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切描绘和精当表现中。就中,关于伦理的表现,亦至关紧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就是说,文艺(尤其在叙事性的艺术品中)是要表现人、描摹人生社会的。它以其美感力量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灵魂,以达改良人生,
-
关键词
伦理关系
文艺
作品
感力
作家
人伦关系
改良人生
文学是人学
世态人情
动人心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