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文学:一个具有本土色彩的现代文学范畴
1
作者 陈悦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1-75,共5页
一般来说,人生文学是一个泛化的不具原生性的概念,但人生与文学关系的新的美学建构是实现中国文学观从古代"致君尧舜上"的教化正统观走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之一,由"人生文学"衍生出的不同阐释和理解贯穿了中... 一般来说,人生文学是一个泛化的不具原生性的概念,但人生与文学关系的新的美学建构是实现中国文学观从古代"致君尧舜上"的教化正统观走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之一,由"人生文学"衍生出的不同阐释和理解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演绎出现代文学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是能体现中国现代文论之现代性与本土性特色的一个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文学 本土色彩 文学范畴
下载PDF
现代人文主义的人生礼教读本——论吴宓的《文学与人生》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寿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以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为思想内核,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性的阐发,既有文学理论层面的论述,也有文化、社会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探析。吴宓在书中融进了自我的人生体认,这就形成了他的文学观与人生观之间的紧张...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以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为思想内核,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性的阐发,既有文学理论层面的论述,也有文化、社会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探析。吴宓在书中融进了自我的人生体认,这就形成了他的文学观与人生观之间的紧张关系;又由于吴宓执着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学理,从而使得《文学与人生》成了一种类似于人生礼教的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白璧德人文主义 文学人生
下载PDF
浙东文化传统与周氏兄弟“为人生”文学的奠基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正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5,共6页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为人生"方向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在翻译对象、翻译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翻译文体上,都不止于日本文坛和欧洲文学的影响,其中还包含着浙东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内源性"因素...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为人生"方向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在翻译对象、翻译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翻译文体上,都不止于日本文坛和欧洲文学的影响,其中还包含着浙东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内源性"因素。浙东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思想,及其对"既成道德的反抗"传统、"求真务实"精神及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启蒙性特征,都为周氏兄弟"为人生"的翻译选择和审美取向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文学 《域外小说集》 鲁迅 周作人
下载PDF
茅盾为人生文学观与自然主义
4
作者 李锦梅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49,共2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打出文学为人生旗帜的是茅盾。茅盾的为人生文学观与左拉的自然主义一脉相承,茅盾的自然主义受其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见地和创新。茅盾的为人生文学观与自然主义,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颗闪亮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打出文学为人生旗帜的是茅盾。茅盾的为人生文学观与左拉的自然主义一脉相承,茅盾的自然主义受其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见地和创新。茅盾的为人生文学观与自然主义,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文学 自然主义 文学进化
原文传递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一)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理群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8,共8页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 ,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 ,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 ,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鲁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 ,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 ,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 ,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鲁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 ,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 ,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 ;是注关下层人民 ,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病态的文学 ,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而它他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 ,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进行写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 ,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 :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 ,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 :“从容”还是“逼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生"文学 本体性 隐喻性 "复调性" 《呐喊》《彷徨》写作
下载PDF
《文学与人生》中吴宓比较文学思想再审视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文学与人生》虽是吴宓的一篇讲课提纲,却是他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著作,集中反映了吴宓的比较文学思想特征:其一,其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选择取法乎上,范围涉及古今中西经典文史哲名著;其二,他的思想具有时代性但又超逾时代,有明显的融通古... 《文学与人生》虽是吴宓的一篇讲课提纲,却是他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著作,集中反映了吴宓的比较文学思想特征:其一,其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选择取法乎上,范围涉及古今中西经典文史哲名著;其二,他的思想具有时代性但又超逾时代,有明显的融通古今中外的努力,又有建构中国现代学问之现代性特征;其三,其比较文学思想风格具有个体性,吴宓重情,故其授课提纲以爱欲主题为基础来统摄跨国别、跨学科的文学宗旨和人生伦理。吴宓的这些思想对当代比较文学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文学人生 比较文学 爱欲
下载PDF
文学人生:“入世”与“遁世”的价值和困惑
7
作者 靳义增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遁世" 文学人生理论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人生选择
下载PDF
吴宓《文学与人生》中的伦理道德建构
8
作者 何苗苗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中"道德"一词是其核心词语。吴宓借助文学作品对其伦理道德思想进行建构。其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中"道德"一词是其核心词语。吴宓借助文学作品对其伦理道德思想进行建构。其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义利观的中庸"和"情感与理性的平衡"等方面。吴宓的伦理道德思想建构有一定的体系性和目的性,对现实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文学人生 伦理道德 中庸
下载PDF
略论孙犁的“为人生”文学主张
9
作者 周水涛 《江汉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孙犁的“为人生”文学主张的核心是人道主义。这一主张要求文学全面地反映人生、揭示生活的本质、改善人的道德观念。与传统的为人生文学主张相较 ,孙犁的观点的最突出之处是 :更注重文学的“美化人生”、“发扬人性之美”的作用 ,还吸... 孙犁的“为人生”文学主张的核心是人道主义。这一主张要求文学全面地反映人生、揭示生活的本质、改善人的道德观念。与传统的为人生文学主张相较 ,孙犁的观点的最突出之处是 :更注重文学的“美化人生”、“发扬人性之美”的作用 ,还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章道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孙犁 人生文学 伦理道德
下载PDF
文学与人生
10
作者 胡山林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6年第11期66-68,共3页
现在高校普遍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和人生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设置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而在上述经典人文课程中,文学又具有特殊优势。因为,众所周知,文学是... 现在高校普遍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和人生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设置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而在上述经典人文课程中,文学又具有特殊优势。因为,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生 文学是人学 精神修养 人文课程 终极问题 命若琴弦 艺术创造工程 史铁生 自我解剖 顽强
下载PDF
论吴宓《文学与人生》及其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耀宗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吴宓是五四时期“学衡派”的领军人物,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一直与新文化运动保持相当的距离。吴宓所激赏的是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开始的一条新人文主义的线索。他对儒家文化缺少精进的把握,个体经验性的阅读和缺... 吴宓是五四时期“学衡派”的领军人物,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一直与新文化运动保持相当的距离。吴宓所激赏的是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开始的一条新人文主义的线索。他对儒家文化缺少精进的把握,个体经验性的阅读和缺少学术史的支撑,使得他的论述在公共领域显得幼稚浅显,吴宓回国之初的学术思路一直延续到他 1930年开始写作的《文学与人生》之中。他的学术思路受益于阿诺德,他的兴趣不仅仅是纯学术的研究,而更倾向于现实人生中个人和社会伦理的重构。但他在对人生的分析中,隐含着对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他没有关注充满多辨的学术史问题,往往以新人文主义的眼光来阅读作品,这使得他的作品难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经典著作中。《文学与人生》预示着他在学术上无法进展,但对于他的则是个人人生的“圣经”,他把注意力过多地放置于具体的人生关怀上,加上与儒家理想相结合和表述不严密,当然受到主流话语的压抑,他所推崇的新人文主义在中国未能流行,他的学术著作也少有精彩之处,这与他归国时的抱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文学人生 新人文主义 比较文学 述学文体
下载PDF
从为人生的文学看周作人与茅盾批评思想的差异性
12
作者 何佳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8期37-38,共2页
“五四”时期,受到人的思潮的重大影响,为人生的文学批评都带着改造社会的热切希望,也都十分注重强调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强调文学在人生之中所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重建文学与重建生活成为人生派的初衷,也成为人生派走向文学和走向... “五四”时期,受到人的思潮的重大影响,为人生的文学批评都带着改造社会的热切希望,也都十分注重强调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强调文学在人生之中所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重建文学与重建生活成为人生派的初衷,也成为人生派走向文学和走向生活的双重目标。同为人生派成员的周作人和茅盾,在思想取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因为个性不同,思考人生的方式不同,接触的社会运动不同,他们的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试从谈人的问题、谈人生与文学的关系问题、谈科学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三个方面来说明二者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周作人 人的问题 人生文学 科学与文学
下载PDF
五四时期人本主义文学思潮与人生派文学
13
作者 贾广恩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9-51,共3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发了“人的文学”主潮 ,形成了人生派文学 ,衍生出许多文学流派 ,引导作家创作出各种表现人生的作品。人生派文学在“五四”时期的 2 0年代起到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先锋作用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滥觞时亮丽的霞光。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人本主义文学 人生文学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欲将稗史易葩经,渐远雪莱近但丁——论吴宓《文学与人生》的文本结构和创作成因
14
作者 蒋浩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25-32,共8页
吴宓在《文学与人生》中要“通过文学研究人生”,但其中“文学”与“人生”各自的内容并不密切相关;要“以诗与哲理二方面为主”去探讨政治、道德、艺术等重要问题,但在实际的论述之中只谈“小说与人生”的关系,而几乎不谈诗歌。吴宓之... 吴宓在《文学与人生》中要“通过文学研究人生”,但其中“文学”与“人生”各自的内容并不密切相关;要“以诗与哲理二方面为主”去探讨政治、道德、艺术等重要问题,但在实际的论述之中只谈“小说与人生”的关系,而几乎不谈诗歌。吴宓之所以如此矛盾,既是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片面接受,也可能是开设此课程时为各种方便采用了其《英国小说》课程的讲义内容。而在写作《文学与人生》讲义提纲的过程中,吴宓还因为悼念徐志摩而加剧了他早年留学时就在雪莱所代表的浪漫主义和白璧德“人文主义”之间徘徊不定的困境。这也是造成《文学与人生》结构混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文学人生 留学经历 “人文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谭仲池: 一名市长的文学人生
15
作者 徐春萍 《神州》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应该说,从政生涯对我的文学创作是有较大影响的。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作家应该透视社会。作为一名从政者,因为要处理政务,直接接触老百姓较多,接触基层较多,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重大。有时工作上没有尽到责任,便深深地感到一种愧疚... 应该说,从政生涯对我的文学创作是有较大影响的。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作家应该透视社会。作为一名从政者,因为要处理政务,直接接触老百姓较多,接触基层较多,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重大。有时工作上没有尽到责任,便深深地感到一种愧疚,通过这种对社会的进一步透视,对自己的进一步透视, 我更加意识到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看到一些作品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时,便告诫自己,如果能在从政之余,写些东西影响社会,也是从政者的责任之一,而且还能对自己的从政实践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生 社会责任 文学创作 反映社会现实 负面影响 市长 直接接触 社会问题 作家 意识到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文学与人生》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何亦可 《活力》 2019年第6期201-201,203,共2页
论文以通识核心选修《文学与人生》课程为例,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创建线上虚拟课堂,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师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 论文以通识核心选修《文学与人生》课程为例,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创建线上虚拟课堂,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师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应用中,雨课堂成功地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素——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教师应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主动利用手机等移动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资源搜索、做作业、观看微课视频、互动讨论等,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的课堂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雨课堂” 文学人生 混合式教学研究
下载PDF
我的文学与人生之路
17
作者 刘安祥 《四川统一战线》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我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农耕为生的农民家庭,在川西坝乡村的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任何文学作品,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世上有“作家”和“诗人”之类的职业。上初中一年级时我阅读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南行记》,这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 我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农耕为生的农民家庭,在川西坝乡村的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任何文学作品,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世上有“作家”和“诗人”之类的职业。上初中一年级时我阅读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南行记》,这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艾芜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生 短篇小说集 文学作品 艾芜 初中一年级 《南行记》 小学阶段 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与流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达敏 胡焕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传统 写实主义 人生文学 革命文学 后现实主义
下载PDF
走向人生的通识教育:一种课程实施的视角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艳侠 刘铁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4,17,共4页
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整全的人,使其拥有值得过的完满人生。在通识教育理念的这一理念日益明晰的情况下,从课程实施的视角,以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为例阐明通识教育只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改变教育传授知识的被动性和技能性,才能... 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整全的人,使其拥有值得过的完满人生。在通识教育理念的这一理念日益明晰的情况下,从课程实施的视角,以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为例阐明通识教育只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改变教育传授知识的被动性和技能性,才能在师生的深度交往和精神对话中,获得自我的整全,过一种丰富生动的完满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生 课程实施 文学人生
下载PDF
在文学的尊严与创造的可能性之间——作为新生代作家的韩东及其文学观建构
20
作者 刘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79,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写诗和创办民刊《他们》,到90年代大量创作中短篇小说,再到新世纪致力于长篇小说,直至近年回归诗歌和重拾中短篇小说,中间穿插着散文、随笔写作,韩东的文学人生如同他的语言一样明晰,呈现为阶段性历程。韩东自称是个隐士... 从20世纪80年代写诗和创办民刊《他们》,到90年代大量创作中短篇小说,再到新世纪致力于长篇小说,直至近年回归诗歌和重拾中短篇小说,中间穿插着散文、随笔写作,韩东的文学人生如同他的语言一样明晰,呈现为阶段性历程。韩东自称是个隐士型作家,他虽一直坚守在文学现场,但始终与主流文坛保持距离,就像行走在一个独立的程序中,按自己的节奏填充着他的词语、想象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 韩东 人生体验 《他们》 文学现场 文学 民刊 文学人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